病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最小43岁,最大69岁,平均51.5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3年。其中左手26例,右手42例;拇指29例,中指18例,食指13例,环指8例;弹响无绞锁23例,绞锁无弹响16例,既有绞锁又有弹响者29例,均为单指发病。所有病例在本次治疗前均接受过热敷、按摩及封闭等治疗,症状未见好转。临床表现为掌指关节处疼痛,屈伸活动困难,手指屈伸活动时出现“弹响”及“扳机指”现象,近掌指关节掌侧有局限性压痛,并可触及较大硬结。 治疗方法:患者取坐位,患手放于治疗台上,掌心向上,腕背部垫一软枕。首先触摸患者手掌掌侧掌指关节处的皮下结节,用龙胆紫标示,进行常规消毒后,铺无菌洞巾,局部麻醉,铍针从皮下结节处进针,针刃与肌腱走行方向一致,刺入皮肤达环状韧带,再与肌腱平行的方向进行切割,听到“喀喀”的声音后将铍针退至皮下,令患者主动屈曲患指,无运动障碍及弹响后去针。术后用无菌敷料包扎3天,主动活动患指,进行功能锻炼。术后1周可以配合红花、伸筋草、威灵仙、制乳没等活血消肿中药煎汤外洗。 观察指标:以疼痛指数作为观察指标。疼痛指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整体疗效标准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为依据。治愈:患指无肿胀及压痛,自主屈伸活动时无弹响、无绞锁;好转:患指局部肿痛减轻,活动时有轻微疼痛,或有弹响声,无绞锁;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全部病例均在治疗后1个月门诊复查时比较疗效,并且经3~5个月电话随访。在68例患者中,一次性治愈64例,占94.1%;好转3例,占4.4%;无效1例,占1.5%。总有效率达98.5%。 手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是一种慢性劳损性疾病,起病缓慢,多见于手工劳动者,属中医“筋伤”“筋痹”范畴。本病治疗的关键是把狭窄的腱鞘松解,特别是对病程较长,疼痛较重,屈伸功能受限,结节形成,一般中药热敷、局部封闭等治疗无效者,适宜本法。以前对此治疗往往采用手术切开方法,此法疗效是肯定的,但是创伤大,操作复杂,切口需缝合,病人恢复慢,甚至一些患者由于手术切口瘢痕挛缩畸形,影响患指的功能。 铍针为古针“九针”之一,是一种特殊针具,《灵枢九针论》曰:“铍针,取法于剑锋,广二分半,长四寸,主大痈脓,两热争者也。”本疗法所用铍针仿中医古“九针”,包括针柄、针柄前端连接针体,针体的前端改良为单边斜刃,治疗时把针体安在针柄上,使操作时能够感觉所在组织层次。其治疗原理与现代医学中狭窄腱鞘切除术相似。铍针治疗狭窄性腱鞘炎,主要是通过闭合性、微创性的手术方式切开肥厚的腱鞘滑车,解除对肌腱的粘连束缚,消除或减轻腱鞘管的狭窄,从而消除绞锁和弹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