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品味人生 于 2015-10-9 16:30 编辑
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医称“历节”、“尪痹”等,RA的中医治疗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在各级临床医院中得以普遍开展。“腹针疗法”是由薄智云先生倡导提出的一种新型针刺疗法,临床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笔者采用薄氏腹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患者均来自医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年龄22岁~62岁,平均42. 35岁;病程0. 5 a~11 a,平均3. 49 a。 诊断标准: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拟定的RA诊断标准。①持续1 h以上的晨僵(≥6周);②具有3处以上关节肿胀(≥6周);③手、MCP(掌指关节)、PIP(近位指节间关节)关节肿胀(≥6周);④关节对称性肿胀;⑤皮下结节;⑥类风湿因子;⑦手的X线变化。上述七个项目若具有四项以上即可诊断为类风湿病。 纳入标准: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拟定的RA诊断标准,且受试者年龄在18岁~65岁之间,病级为1级~2级,红细胞沉降率(ESR)≥30mm /h。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的心、肝、肺、肾等器质性疾病者;②久病体弱、严重神经官能症、痴呆、重度骨质疏松、妊娠者;③患有其他类型的风湿类疾病;④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等有出血倾向者;⑤同时配合其他治疗者,或本观察开始前3周之内接受过其他疗法者;⑥不能配合治疗、随访者。 治疗方法:患者全部采用薄氏腹针中“引气归元”穴位组合配合上、下风湿点针刺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 取穴:主穴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配穴取上风湿点、上风湿外点、下风湿点、下风湿下点。配穴定位方法:上风湿点取滑肉门旁开5分上5分;上风湿外点取滑肉门旁开1寸;下风湿点取气海旁开2. 5寸;下风湿下点取石门穴(关元穴上1寸)旁开3寸。 针具:选用环球牌一次性针灸针, 1. 5寸毫针, 32号。 操作方法:腹部进针时避开毛孔、血管,施术要轻、缓,一般采用只捻转不提插,或轻捻转慢提插的手法,不要求患者有酸、麻、胀、重感。上述每个穴位均针刺,留针30min,隔日1次,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共观察1个疗程。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各观察1次,每次检查晨僵、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握力、疼痛水平。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分析疗效。 意外情况处理:针刺在毛孔处时会发生疼痛,应重新调整进针方位,如针刺在血管上有出血者,起针时压迫出血部位即可。晕针、断针等按针刺意外常规处理。 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判定。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75%;进步: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50%;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30%;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30%。(注:主要症状、体征是指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疼痛水平对照表数值等5项。整体改善率是指以上5项指标的改善百分率相加后求其平均值。) 30例患者接受为期14次的腹针治疗后,显效3例,进步8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 33%。 不良反应:3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针刺治疗过程中均未有任何特殊不适。 典型病例:赵××,女, 42岁,饭店洗碗工人。主诉:双手掌指关节肿胀、疼痛3 a。患者3 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掌指关节肿痛,呈对称性。来诊时见:双侧掌指、指间关节Ⅱ°肿胀,晨僵3 h,掌指关节、指间关节活动受限,双手平均握力50mmHg,纳差,便溏,舌暗红,苔白腻,脉滑数。实验室检查:ANA(-),抗ds DNA(-),抗ENA(-), RF 182 IU/mL, ESR120mm /h,CRP 60. 1mg/L。X线摄片示:双手近端指关节及掌指关节间隙变窄,双小指近端关节间隙消失,骨质密度减低,双手X线表现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西医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诊断:尪痹(风湿痹阻,湿邪困脾型)。治疗取薄氏腹针“引气归元”穴位组合配合上风湿点的方法,予针刺中脘、下脘、气海、关元,配穴取上风湿点、上风湿外点。治疗4周后复查结果显示:双手掌指关节肿痛基本消失,晨僵时间减为25 min,双手平均握力80mmHg,掌指关节活动恢复正常;实验室检查:RF81 IU/mL,ESR 52mm /h,CRP 22. 0mg/L;X线摄片示:双手近端指关节及掌指关节间隙变窄,双小指近端关节间隙出现,骨质密度轻度减低,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均明显好转。 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医称“历节”、“尪痹”等,是一种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病。其特征性的症状为对称性、周围性多个关节慢性炎性病变,临床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肿胀、功能下降,病变呈持续、反复发作特点。由于其致畸率和致残率较高,是临床常见的疑难病之一。而针灸治疗RA已显示出安全、简便、经济、毒副作用小的优势,各种新型针灸治疗方法也已被广泛运用于临床。 近年来,薄智云先生倡导了一种新型针刺疗法----“薄氏腹针疗法”。该疗法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神阙调控系统”为核心,通过腹针微针刺激以神阙为中心的腹部穴位,调节脏腑失衡来治疗全身疾病。笔者在RA的临床治疗中,针对本病病本在肝、脾、肾,运用薄氏腹针疗法中“引气归元”穴位组合,再配合上、下风湿点进行腹针微针治疗,通过薄氏腹针刺激以神阙为中心的腹部穴位,补气血、益肝肾、强筋骨、调节脏腑失衡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初期观察效果比较理想。 RA的主要表现为受累关节僵、肿、痛、痹,病变持续、反复,缠绵不愈。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为风、寒、湿、热邪侵入机体,流注经脉,留于关节、肌肉、筋骨,进而阻塞经络,使气血运行不畅,经脉阻滞,不通则痛;经络闭阻,则关节肿胀,病久成瘀,而致血停为瘀、湿凝为痰,痰瘀互结则关节畸形;闭阻日久,经久不愈伤及正气,累及肝、脾、肾等脏腑。肾主骨,肝主筋,肝肾亏虚,筋骨失养。由此,出现僵、肿、痛、痹等表现。其病本在肝、脾、肾,其标在经络、筋肉、关节,病性虚实夹杂。中医治疗学理论认为“通则不痛”,相应的治疗大法就是补益肝肾、鼓舞气血、疏通经脉。薄氏腹针疗法中“引气归元”穴位组合包括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具有补气血、益肝肾、强筋骨的功效。故针取“引气归元”穴位组合,用中脘、下脘补益中焦,用气海鼓舞经脉运行,用关元培补下焦,以使气血经脉通畅,筋骨得养,肝肾得补,消除本病之病本。治疗中,笔者在选用“引气归元”以治病本的同时,还针对局部肢体症状辅以“灵龟”对应的上、下风湿点进行穴位针刺治标,以求标本同治,疏通局部经脉,缓解肢端局部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