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是一种临床较少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目前只能采取神经递质替代和对症支持治疗,尚无特效疗法。本例患者采用靳三针治疗,收到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53 岁,2013 年 4 月 20 日初诊。主诉: 全身活动不利伴反应迟钝逐渐加重 5 年。病史: 5 年前患者出现双下肢活动不利,步行时出现跌倒,数月后跌倒频率增加,1 年余后不能自行步行,并出现全身躯干及肢体肌肉活动僵直,肌张力增高,双下肢程度较重,同时伴有反应迟钝,言语减少,智力下降,在当地医院就诊,颅脑 MRI 示脑萎缩,诊断为“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多年西药治疗效果不佳。1 年前全身活动不利、肌张力增高加重,智力下降,双下肢不能自行站立,发病至今,接受药物治疗,疗效不佳。来诊时症见: 坐轮椅入诊室,神清,目光呆滞,眼球及眼睑运动减少,反应迟钝,言语对答困难,语速缓慢,颈部后伸,全身及肢体肌张力增高,尤其在卧位时下肢伸肌肌张力 4 级,上肢近端肌张力3 级,上肢远端肌张力 2 级,颈部肌张力 4 级,坐位平衡不能,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MMSE) 评分 4 分,属重度,Berg 平衡量表( BBS) 评分 0 分,舌淡暗、苔白厚,脉细濡。中医辨证属肝肾亏虚,痰瘀阻窍。采用针刺治疗,以滋肾水养肝阴、化痰通络开窍为法。针刺选穴及操作: 第 1 部分( 患者坐位) 。( 1) 主穴为靳三针。①智三针: 神庭、本神( 双) ;②四神针: 百会、四神聪; ③脑三针: 脑户、脑空( 双) ; ④颞三针: 耳尖直上 2 寸,其前后各 1 寸; ⑤痿三针: 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均进针 1 寸,旋转手法,平补平泻,留针 20min。( 2) 配穴: 人中穴,向头颅方向斜刺,快速提插行针至眼球湿润,不留针。第 2 部分( 患者侧卧位) 。( 1) 主穴。颈椎、胸椎和腰椎夹脊穴。( 2) 配穴。肾俞、气海俞、关元俞、命门、腰阳关。常规针刺法,平补平泻,留针 20min。10 次为 1 个疗程。第 1 个疗程采用第 1 部分针法,治疗 5 次后,患者眼球活动较前灵活,与他人主动语言交流明显增多。第 2 个疗程在第 1 部分针法基础上增加第 2 部分针法,患者颈部及后背部后伸明显改善,其中颈部伸肌肌张力较前显著减低,坐位平衡较前提高,无靠背坐位可持续近 5s。第 3 个疗程和第 4 个疗程针法同前。4 个疗程之后,MMSE 评分 11 分,转为中度; 颈背部伸肌、双下肢伸肌肌张力降至 3 级; 无靠背坐位可持续 40s 以上,Berg 平衡量表评分 3 分。
按: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是一种临床较少见的以脑桥及中脑神经元变性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病,又称 Steele - Richardson - Olszews-ki 三氏综合征。以垂直性眼肌麻痹、轴性肌张力障碍、假性球麻痹和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过去由于辅助检查缺乏特异性,本病易误诊为帕金森病、帕金森叠加综合征、老年痴呆等,但近年来随着核磁技术的广泛应用,本病的影像学研究为其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