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简介:
例1,患者王某,女,55岁,2013年11月,于浮针年会上,因天气寒冷、劳累后突感心前区刺疼难忍,胸闷,呼吸不畅,全身乏力不能自行走动,汗出,面色苍白,脉细缓弱。自含服救心丸,又点按和针刺内关穴等部位,缓解少许后,症状继续加重,众人准备送其去医院就诊,患者拒绝去医院,紧急时刻符仲华老师和贺青涛主任赶到,诊查病情后,急在患者左上臂内侧寻按筋肌膜触发点(简称P点),约在青灵穴(P点)下方浮针进针,针刺方向向上,浮针再灌注操作约3min后,留针。患者浮针治疗后即感胸前区疼痛减轻,呼吸顺畅,全身也渐渐有力,诸症明显好转。留针期间继续参加浮针年会,自觉神清气爽,浑身有力,面色如常。会议结束后,患者又感胸前区、左腋下及后背肩胛处隐痛,自行去医院就诊,急查心电图和心肌酶等相关项目,实验室检查一切正常,心脏64排螺旋CT显示部分冠脉狭窄。患者自觉症状不明显,在医院未进行相关的治疗,回家休息,浮针留针2日,去除。随访2月冠心病未发作。
例2,患者李某,女,35岁,左外踝关节扭伤三个月后就诊。患者2013年3月,不慎跌倒,扭伤左外踝关节,局部疼痛,肿胀,影响行走,X片示:无骨折。曾经行多项外治疗法治疗,效果不理想,疼痛肿胀减轻缓慢,即使穿平底鞋行走稍长或劳累后,左外踝就开始疼痛难忍,不能行走。2013年河南针灸换届选举,患者巧遇符仲华老师,请其治疗。符老师诊查病情后,即在左下肢阳陵泉穴下用浮针向下进针,针指病所(左外踝),行再灌注手法5min,留针后,当时穿高跟鞋长时间行走,也未感觉左踝关节疼痛,留针I天,去除浮针。至今左踝关节疼痛未发。
浮针疗法是符仲华老师于1996年发明,是用一次性使用浮针等针具,在局限性病痛的周围皮下浅筋膜进行扫散等针刺活动的针刺方法。简称FSN,主要适应症是痛症,在临床的探索中治疗范围不断扩展到内科疾病。现在使用器具包括进针器和浮针疗法针具。浮针疗法针具是一种套管针,主要由软套管和不锈钢针芯组成。具体操作是:先诊查是浮针适应症,然后寻找疾病反应点(P点),距离该点上或下5-l0cm处确定进针点。常规消毒,然后针指病所,水平进针,整个针体浅置于皮下。以进针点为支点,手握针柄使针体在水平方向上作来回摆动的扇形运动,直至疼痛消失或不再减轻为止。进针完毕,抽出不锈钢针芯,将软套管仍留置皮下,胶布固定露出皮外的与软套管紧密连接的管柄。留置I天或数天,将软套管拔出。留置于体内的软套管柔软,不影响病人作息,留针期间病人可照常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