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针疗法是运用一次性浮针针具在局限性病痛(多数为服筋膜触发点Myofascial TriggerPoint, MTrP)周围或临近四肢的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进行扫散手法等操作的针刺治疗方法,其主要适应症是局限性病痛。发现、消除肌筋膜触发点是浮针疗法的核心技术。
笔者通过继教班首次接触浮针疗法,观摩发明人符仲华博士的现场演示,但因为效果太过神奇,而半信半疑没有放在心上。直到后来,笔者的父亲因脑梗塞出现了中风后肩痛,使用了膏药、热敷、针灸、钩针等多种方法后均无效,疼痛反而加重。无奈时,他想到了浮针疗法,结果一针下去,肩痛瞬间全无踪影。在这种神奇疗效的证实下,他下定决心开始研究浮针疗法,探究其机理,总结经验,寻找规律,以提高疗效。
浮针疗法的理论基础是肌筋膜触发点(MTrP)的概念和诊法。肌筋膜触发点(MTrP )是指骨骼肌或肌筋膜中可触及的紧张性索条上高度局限和易激惹的压痛点,按压时可产生局部抽搐反应.并扩散至周围或远隔部位。MTrP相当于中医学中的阿是穴、天应穴,但缺乏系统的研究。MTrP最早由美国临床医师Janet Travell在1942年提出,并认为众多的来自非器质性神经肌纤维的疼痛综合证都是由于MTrP造成的。美国生理学家大卫·西蒙斯在此研究的基础上,真正较完整地发展了MTrP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写出了开创性的著作《Ill L筋膜疼痛与机能障碍》.近20年来,MTrP观念及其治疗方法被广泛地用于临床实践,但遗憾的是.(治疗)操作中经常使用的肌肉牵张和针刺疗法,一直无法同时进行,而且针刺直接针对肌肉,还会引起肌肉刺激后痉挛,产生疼痛。
浮针的发明使这一缺憾得到大为改观。于浮针疗法作用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在治疗过程中肌肉可以保持放松状态,患者可以自由活动,因此可以同时配合相关肌肉的牵张运动,真正实现了肌肉牵张和针刺同时进行,协同增效。采访中,李新伟一再强调:“使用浮针疗法中,加强相关肌肉的被动或主动牵张非常重要,能非常显著地提高浮针疗效”。
在开始研究浮针后.李新伟的第二个成功病例是车祸后肩背痛的女孩经针灸治疗后,症状大为改善,但遗留肩背后五个痛点,夜间或阴雨时酸痛难熬尝试浮针疗法,结果一次治疗后只剩两个痛点了,三次治疗后痛点全部消失。
笔者使用该技术接治了颈椎病、腰椎病、落枕、腰3横突综台征、腰肌劳损、网球肘、高尔夫球肘、肩周炎、中风后肩痛、冈上肌键炎等软组织伤痛以及痛经、胃痛等内科痛症。随着治疗例数增多,李新伟对浮针疗法越来越有自信。符仲华博士认为真正掌握浮针的学员比例较低,很多浅尝辄止,而笔者被认为是其中的少数学成,并在努力继续钻研者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