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夕瑶 于 2015-11-6 16:50 编辑
患者年龄最大64岁,最小20岁,平均40.4岁。其中患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者27例,臀中皮神经卡压综合征者23例,臀下皮神经卡压综合征者15例,下位胸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者18例。
诊断标准:长期慢性局部疼痛并可伴有麻木感;(2)触诊局部有明确的压痛点,并可及皮下结节或条索样包块;常见的压痛点在两侧髂嵴中点及其下方、骶髂关节中点外缘、骶尾部、腰椎棘突两侧,腰椎横突的外缘(尤其是腰2,3的横突)以及髂嵴的腰背筋膜。局部软组织张力明显高于对等处;(3)局部肌肉紧张并可造成腰部运动障碍。
腰臀部疼痛性疾患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导致疼痛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以损伤最为常见。腰臀部疼痛性疾患的病变部位,一般以软组织性病变为多数。
纳入标准:凡因皮神经卡压造成的腰臀部疼痛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在18~65岁之间的患者,且签署知情书后均可依次入选。
排除标准:(1)局部软组织存在炎症反应者;(2)有出血倾向者;(3)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脏器衰竭不能耐受刺激者;(4)糖尿病患者有肢体缺血或软组织感染倾向者;(5)有其它神经系统疾病者;(6)意识不清不能配合治疗者。
治疗方法:铍针的规格 直径0.5~0.75 mm,全长5~8 cm,针头长1 cm,针体长4~7 cm,刀口为斜口,刀口线为0.5~0.75 mm。针柄是用钢丝缠绕的普通针柄,长约3~5 cm。治疗时要使刀口线和手柄的平面标记在同一平面上,以辨别刀口线在体内的方向。
操作方法定位:首先患者取俯卧位,在患者腰臀部寻找压痛点作为进针点。如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压痛点在两侧髂嵴中点及其下方、臀中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压痛点在骶髂关节中点外缘、臀下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压痛点在骶尾部、下位胸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的压痛点在腰椎棘突两侧,腰椎横突的外缘以及髂嵴的腰背筋膜。选定进针点后用龙胆紫标记。消毒:局部以2%碘酒、75%酒精常规消毒。进针:医者左手拇指按压在进针点的旁边,右手持针柄用腕力将铍针直接垂直刺入压痛点,使针尖通过皮肤、皮下组织到达深筋膜,在进针过程中可有2~3层的突破感,寻找沉紧涩滞的针感,并在针感层进行松解疏通,即松解卡压之处的软组织,待针下无沉紧涩滞感时出针。不捻转,不留针,疾刺速拔。包扎:出针后用无菌棉球按压针孔止血,无菌敷料覆盖针孔并包扎。注意事项:进针前可根据患者的情况在进针点处行皮下浸润麻醉。进针深度要视病人的胖瘦及病变部位,因人因病而异,灵活应用,如皮下脂肪较厚的部位,应选择比较长的铍针。一般治疗1~3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