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67|回复: 1

靳三针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

[复制链接]

97

主题

103

回帖

560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60
发表于 2015-11-7 17: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西府海棠 于 2015-11-7 17:14 编辑

       病例均为医院内科住院或门诊的患者。年龄35~76;病程最短3,最长96;脑梗死17,脑出血6例。符合以下病例选择标准:西医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拟定。全部病例经颅脑CT扫描确诊。并符合以下情况:既往无颅脑外伤史及其他颅内占位病史、脑炎病史等;未合并严重心、肝、肾及血液性疾病。
       治疗方法:醒脑开窍针刺法    主穴取内关、水沟、三阴交;取环球牌301.5寸毫针,常规消毒,先刺内关,进针25~40 mm,施捻转提插泻法1 min;继刺水沟,向鼻中隔方向斜刺13 mm,施雀啄手法,以眼球湿润为度;取三阴交向后斜刺,提插补法,进针25~40 mm,至肢体抽动为度,按石学敏教授定的刺激手法治疗。上肢瘫加曲池、外关、合谷;下肢瘫加足三里、太冲、绝骨、委中。施平补平泻手法。
       靳三针法    在偏瘫对侧颞部取“颞三针”(耳尖直上2寸为颞I,然后以颞I针为中点,同一水平前后各旁开1寸处分别为颞针、颞)。取301.5寸毫针,三针均向下沿皮平刺,针刺深度1~1.2,约占针身的3/4,至局部有麻胀感为度。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进针后每隔5 min行手法1次。配穴“四神针”(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风府透哑门;语言不利加“舌三针”(下颌骨内侧中点与喉结连线上,离开下颌1.5寸处为第I,以第I针为中点,同一水平向左右各旁开1寸处为第针、第),针刺方向垂直向上,进针深度约1~1.2寸。留针30 min,每日1, 10次为一疗程,疗程之间休息4,从第2疗程开始,隔天1次。至少完成3个疗程的治疗。
       病情评价: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疗程后应用以下方法进行评定。(1)患肢运动功能Fugl-Meyer积分分级标准:患肢运动评分<33分为严重运动障碍, 33~43分为明显运动障碍, 44~54分为中度运动障碍, 55~64分为轻度运动障碍; (2)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积分分级标准; (3)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定量表检查(MMSE)评定认知功能。

97

主题

103

回帖

560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60
 楼主| 发表于 2015-11-7 17: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疗效评定标准:痊愈:患肢无疼痛、无水肿,无肌张力增高,皮肤潮湿、发凉症状基本消失,患肢运动积分>55分,认知能力治疗后总分增加≥5;显效:患肢疼痛明显减轻,水肿大部消退,被动活动时略有痛感,肌张力略有增高,皮肤潮湿、发凉症状时有,患肢运动积分达44~54分以上,认知能力治疗后总分增加≥4分;有效:患肢疼痛减轻,水肿较治疗前明显减轻,被动运动时疼痛明显,肌张力增高,皮肤潮湿、发凉症状略有减轻,患肢运动积分达33~43分,认知能力治疗后总分增加2~4分;无效:治疗后症状无好转、体征无明显改善者,患肢运动评分<33分,认知能力治疗后总分增加≤2分或下降者。

    经治疗,23例患者中,痊愈4例,显效6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7.0%。

    中医学对中风的病因病机早有论述,《素问·调经论》曰:“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指出气血逆乱、瘀血并走于上是中风发病的机理。无论气虚、气逆,均可导致瘀血内停、脉道阻滞、气血不能濡养肢体或瘀血随气逆于上、蒙闭清窍则中风而发。中风是阴阳失调、气血逆乱,出现一派上实下虚的症候。

    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的选穴针刺方法,是治疗中风恢复期的一个重要流派。依据“阳主动,肢体运动障碍其病在阳,治疗取手足三阳经的腧穴。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主一身之经筋。阳明经气血通畅,正气旺盛,则运动功能易于恢复”的理论,常规针刺法不论何证,均取上下肢的阳明经穴来治疗中风偏瘫,虽然脑梗塞的发生是由于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出现局部细胞受损,但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从理论上讲促进气血的运行,也将给受损脑组织氧供应带来益处。因此,在脑梗塞之抢救和治疗过程特别是急性期治疗过程中,针刺手足阳明经穴的效应对脑供血的影响是间接的。

    “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皆上会于头,头部是脏腑和经络之气血汇聚之处,颞部为头部血管神经最丰富部位,又是足少阳胆经循行分布之处,内属于胆,与肝相表里。针刺颞部穴位有疏通经络气血、加强头部血流之作用。风府透哑门,深刺力强,疏通脑络,为治脑病要穴。头穴可反射性增加皮质的血流量,改善皮质缺氧状态,促进皮质的功能恢复。头穴也能促进病变部位侧枝循环的建立,重建功能活动的神经通路。

     醒脑开窍法具有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的作用,可用于中风全过程。以取阴经为主、阳经为辅;主穴水沟为督脉与手、足阳明经之会穴,督脉起于胞中,上行入脑达巅,故泻水沟可调督脉、开窍启闭以醒神安神;内关为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属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有宁心安神、疏通气血之功,二穴效应皆直接作用于脑神经,开窍醒神通络,使机体血氧重新分配,以保护脑组织。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水沟可明显的促进脑血循环,增加脑灌注量及血管弹性;内关穴不仅可调节心脏的功能,使心肌收缩力加强,每搏输出量增加,而且在改善心脏功能的同时增加脑灌注量;二穴相伍可促进神经组织代谢和修复,进而改善大脑生理功能,收到“醒脑开窍”效果。醒脑的目的在于复神,神复则可发挥其导气的作用,从而疏通经络。

    醒脑开窍法和靳三针法均以从醒脑入手,联合应用具有即刻效应显著、疗效确切稳定的优点,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能力,减少社会及家庭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5-4-17 04:43 , Processed in 0.608513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