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18|回复: 1

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穴位埋线治疗法

[复制链接]

106

主题

101

回帖

584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84
发表于 2015-11-18 16: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养生之道 于 2015-11-18 16:23 编辑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腹部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症状可持续或反复发作,病程一般规定为超过1个月或在12月中累计超过10周。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的胃肠病,其病因尚未明确,多数人认为与胃肠动力障碍、内脏感觉敏感性升高、胃肠激素的改变、精神社会心理因素、HP感染等因素有关。  
      患者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40;符合以下诊断标准:中医标准参考200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脾胃病专业委员会第13次会议通过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规范》(草案))
       肝郁脾虚证
       主要症候:胃肮胀痛或不适,纳少便搪。
        次要症候:  ( 1)脘腹胀痛(2)烦躁易怒(3)失眠多梦(4)嗳气反酸(5)食后腹胀(6)神疲乏力(7)便溏不爽(8)舌胖大,脉弦细。
        证型确定:具备主证和任意2项次症,即可诊断为FD肝郁脾虚证。
        西医标准:   (参考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2004年制定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
过去1年内至少连续4周、或至少12(不需连续)具有上腹痛或不适(上腹胀、早饱、胀气、恶心、嗳气)等症状。
       排除消化性溃疡、胃肿瘤和肝胆胰疾病、全身性疾病等可解释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疾病者。
       排除以腹痛、大便次数和性状异常为主症的肠易激综合征者。
       治疗方法:采用穴位埋线配合中药疗法;
         埋线选穴:中脘透下脘、脾俞()透胃俞()、肝俞()、足三里()
         操作方法:采用一次性8号注射针头作套管,用30号毫针剪去针尖部作针芯。经高压消毒后使用。取000号长约1-2cm灭菌羊肠线置入针管前端。穴位常规消毒后,右手夹持针帽,快速过皮,中脘直刺进针0. 1-1. 2寸,得气后,将针退出少许,再向下脘方向斜刺,脾俞直刺0. 5-0. 8寸,得气后,将针退出少许,向胃俞方向斜刺,肝俞向脊柱方向斜刺进针,深度以0. 5-0. 8寸为宜,足三里直刺进针,深度以0. 5-1. 5寸为宜,以上穴位待患者有酸胀感后,左手推针芯,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当针芯推到头后,快速拔出针管,则羊肠线即垂直植于穴位内,出针后涂以碘伏,并TDP灯照射10分钟。每15天治疗1次,共治疗5次。
         中药:逍遥散(甘草15g、白术9g,茯苓9g、薄荷9g、当归9g、柴胡9g、白芍9g随症调整各药物的剂量)口服,水煎服,日一剂,疗程为8;(治疗期间停止服用其他所有药物)
       疗效评定标准:(参考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2004年制定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
   

106

主题

101

回帖

584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84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8 16: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1)总疗效

    临床治愈:症状、体征消失或改善在3级以上,异常指标基本恢复正常、保持2月以上不再复发;

    显效:症状、体征减少或改善在2级以上,异常指标明显改善;

    好转:症状、体征减少或改善在1级以上,异常指标明显改善;

    无效:症状、体征及异常指标均无好转。

    (2)症状疗效:按临床治愈、显效、好转、无效4个层次来表达,按记分法算出相应的率和总有效率。

    疗效指数=(疗前证候总分一疗后证候总分)/疗前证候总分X 100%

    治愈:疗效指数≥86%;显效:51%≤疗效指数<86%;好转:25%<疗效指数<51%;无效:

疗效指数≤25%。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

  经治疗,26例患者中,治愈5例,显效11例,好转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15%。

  西医对本病的病因及发机制的研究尚未清楚,大量研究提示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一般认为上胃肠道动力低下与上胃肠道感觉敏感或痛觉阈下降两种假说可以较好地阐明FD的发病机理。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情志内伤或饮食伤胃、劳倦伤脾或中气不足、邪犯胃肠所致。基本病机为肝郁犯土,胃失和降,脾运无权。病位在胃,涉及肝脾两脏。正如清代名医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所言:“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醒胃必先制肝,培土必先制木”。《丹溪心法·六郁》云:“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佛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凡郁皆在中焦”。可见,古代医家也认为FD患者病程长,症状反复,久病必虚,大多有脾虚表现,而肝失疏泄,肝气郁结,肝气犯胃是本病的促发因素。

    逍遥散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全方由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薄荷、煨姜等八味药组成,有疏肝解郁,健脾和营之功,为调和肝脾之经典名方,也是肝郁脾虚的代表方剂。因此,本试验选用逍遥散为两组患者的基础治疗。且在使用剂量上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个人体质等情况进行调整。

    穴位埋线是集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初为机械刺激,后为生物学和化学刺激,其治疗疾病的过程,具有短期速效和长期续效两种作用方式。肠线植入后,在体内软化、分解、液化、吸收的过程,对穴位产生的生理、物理及生物化学刺激可长达十多天,其刺激感应维持时间是任何留针或埋针法所不能比拟的,从而弥补了针刺刺激时间短、次数多、疾病痊愈率低及易复发的缺点,提高了病人治疗的依从性。

    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合治内腑,现代解剖证明足三里穴区的传入冲动投射到脊髓的第6胸节至第3腰能节的脊神经节中,而胃肠道的传入神经及相应的神经节段是第6胸髓至第3腰髓节段,两者完全重合。在胃镜和B超下观察到,针刺足三里可使胃蠕动平缓者趋于正常。足三里植入羊肠线,可较长时间调整胃肠功能,增强胃肠蠕动,促进胃排空。中脘为胃募穴,胃俞为胃之背俞穴,中脘配胃俞,属俞募配穴法,有宽中和胃理气之功,主治胃脘胀满、食欲不振等证。下脘健脾和胃、降逆止呕,可治疗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胃下垂,胃扭转等症。刺肝俞也有疏肝理气和胃之功。脾俞健

脾和胃、利湿升清。据报道针刺有促进胃蠕动作用,针刺足三里、中脘、胃俞可使胃动力障碍患者的胃电图不规则波明显减少,胃动频率紊乱趋于正常;针刺胃电节律紊乱家兔的“足三里”、能明显降低过慢、过快紊乱波和总紊乱波的百分数,调整胃电节律紊乱,使胃基本电节律趋于正常。诸穴合用,可疏肝健脾和胃,起到增强胃肠蠕动、促进胃排空的作用,对FD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综上所述,穴位埋线配合中药疗法与单纯中药疗法对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都能使大部分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而且结束治疗后部分症状仍可以继续改善。而治疗组在胃纳减少、食后腹胀、烦躁易急三个症状方面,都有显著改善。穴位埋线配合中药疗法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中药疗法,特别是在胃纳减少、食后腹胀、烦躁易急三个症状方面疗效更佳。因此可以认为,穴位埋线可以增强中药在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1 22:08 , Processed in 0.248787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