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尿是儿科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对儿童的学习生活产生较大影响,严重者将会对其神经心理和生长发育产生深远负而影响,因此采取积极有效治疗措施防治儿童遗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中医学多以扶正培本,固涩比遗为原则,采用温补肾阳,益肺养脾等方法,还可采用针灸等治疗方法。西医学主要采用精神心理调护,改变生活习惯,安装遗尿提醒装置方法,药物有盐酸丙咪嗦、甲氯芬酷等。
病例均为门诊患儿,年龄10 -14岁,平均(12. 23士1. 86)岁;病程6个月至7. 5年,平均(4. 22士2. 76)年。符合以下诊断标准: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遗尿的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遗尿的诊断标准;(2)年龄10 -14岁;(3)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继发性遗尿及有其他并发症者;(2)有其他器质性病变者;(3)中途不能坚持治疗或退出;(4)研究中采用其他治疗措施;(5)治疗依从性差,无法配合针刺治疗者;(6)观察资料不完整。
治疗方法:所有患儿均采用平衡针灸针刺结合中药自拟遗尿汤治疗
(1)平衡针灸选穴:主穴选升提穴,定位取穴;针刺特点:以针刺枕大神经分支或额神经分支出现的针感为宜。配穴选肾病穴。
(2)定位:升提穴位于头顶正中,前发际正中10 cm(5寸),后发际直上16 cm(8寸)处,双耳尖2 cm (1寸)处。肾病穴位于外踝高点之上8 cm ,腓骨内侧前缘,即腓骨小头至外踝连线的下1/3处。
(3)操作方法:常规皮肤消毒,选用0. 30 mm X 75 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升提穴,针刺方法:针尖沿皮下骨膜外向前平刺4 cm(2寸)左右,一只手向前进针,另一只手可摸着针尖不要露出体外。针刺手法:采用滞针手法,待针体达到一定深度时,采用顺时针捻转6圈,然后再按逆时针捻转6 -10圈后即可将针退出。肾病穴,交叉取穴,上下提插可捻转滞针,以针刺胖总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4)疗程:每日采用平衡针灸针刺升提穴、肾病穴1次,10次为1个疗程,期间休息3d,连续治疗3个月。
(5)中药治疗:自拟遗尿方,方剂组成:西党参、炙黄芪、桑螵蛸各15 g,熟地黄、益智仁、台乌药各12 g。每周服药5d,休2d,连续治疗3个月后评价疗效。
疗效判定标准:(1)治愈:经治疗后未再遗尿;(2)好转:治疗后遗尿次数减少,睡眠中能叫醒排尿;(3)未愈:经治疗后遗尿无变化。
经治疗,21例患者中,痊愈6例,好转14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为95.3%。
祖国医学认为,遗尿主要是由于先天享赋不足,素体虚弱,或病后失调,或湿热内蕴等导致肾气不足,下元虚冷,致膀胱失职,或肺脾气虚,不能约束水道,或肝经疏泄失调,热迫膀胱,引起遗尿。现代医学认为,小儿原发性遗尿多属功能性,是由于大脑皮质下中枢功能失调所致,常见原因是精神因素,如突然受惊、过度疲劳、骤然更换居住环境,父母教养方法不正确等。有研究认为与遗传、夜间精氨酸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等因素有关。
平衡针灸是祖国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一种新方法,即通过刺激机体的特定靶穴,通过机体传入神经,到达脊髓神经,传导到大脑中枢神经,释放递质如脑啡肤、吗啡肤等以达到镇痛及调节机体自身不平衡的状态。平衡针灸方法独特,信息传导快,针感明显,具有活血化瘀、比痛消炎、调节内脏功能、调节内分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功效。这一理论和现代医学关于遗尿皮质下功能失调的理论相互佐证,为针刺升提穴和肾病穴治疗遗尿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根据平衡针灸理论,针刺升提穴能够升阳固托,益气固本,助阳比泻,补肾健脾,调节内脏,抗衰老,增加机体免疫功能。肾病穴具有镇静安神,调节神经、内脏、内分泌,消炎退热,补肾壮阳,益气健脾等功效。这些理论和祖国医学对遗尿的病机及其治疗理论是一致的。
自拟遗尿汤中,党参、黄芪合用可以补肺健脾,益气升阳,约束水道;熟地黄补益肾精;益智仁、桑螵蛸、台乌药合用具有温补中焦,补肾助阳,固精缩尿,温肾散寒等功效。全方可健脾益肾,缩泉比遗。研究表明,中药治疗遗尿可有效提高大脑皮层对排尿反射的敏感性,增强“警戒点”的功能,加强其与植物神经及其周围神经的联系,使之功能协调,并引起逼尿肌收缩,膀胱内压升高而达到治疗遗尿的目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