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99|回复: 1

腹针疗法治疗乳腺增生

[复制链接]

140

主题

141

回帖

775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775
发表于 2015-11-19 16:5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晨曦 于 2015-11-19 16:59 编辑

      患者均来源于针灸科及妇科门诊,符合西医乳腺增生以及中医“乳瘀”的诊断标准。符合以下病例选择标准:(1)诊断标准叫:参照200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的诊断标准制定。症状与体征:乳房有不同程度的胀痛、刺痛和隐痛,可与月经、情绪变化有相关性,连续3个月或间断疼痛3-6个月不缓解;乳房发生单个或多个肿块,肿块可分散于整个乳房,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推之可动,可有触痛,可随情绪及月经周期的变化而消长,部分患者可有乳头溢液或瘙痒。

    (2)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女性、年龄20-50岁、病程4个月一10年的患者;③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3)排除标准:①年龄20岁以下、50岁以上的患者;②妊娠期与哺乳期的妇女;③排除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受损和血液系统疾病;①目前正在参加其他药物研究的治疗者;⑤精神病患者。

        (4)剔除标准:纳入后未按试验方案完成治疗的病例。脱落病例处理:随机分组后由于各种原因未完成治疗均为脱落病例,不计疗效,并详细记录脱离原因,总结时分析说明。

       乳腺增生病目前己居乳腺疾病发病的首位,随着妇女社会地位提高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乳腺增生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发病率约占育龄妇女的40%,占乳房疾病的75%,是最常见的乳房疾病。

      治疗方法:腹针治疗

        (1)基础治疗:心理疏导及口服中成药乳癖消,每次2粒,每日3次。

     (2)腹针:选用直径0. 25 mm、长40 mm不锈钢针,参照《腹针疗法》,选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滑肉门(患侧)。操作:中脘、中脘、气海、关元深刺至较深的皮下组织中,深度约25 mm;滑肉门浅刺,其深度为穿过皮下,位于脂肪层,在肌层之上。只捻转不提插,无需得气的感觉。进针后停留20 min谓之候气,每隔10 min在滑肉门穴调针一次,使针尖朝乳腺增生的方向进行捻转,加强针刺效应,留针20 min起针。腹针的补泻手法依刺激的强弱而定,弱刺激为补,强刺激为泻。每周2次,治疗周期为5周。

       (1)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根据全国中医外科学会第二次乳腺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疗效标准,治疗前后行高频彩超检查以判断疗效。治愈:乳房肿块及疼痛完全消失;显效:乳房最大肿块直径缩小1/2以上,乳房疼痛基本消失;有效:乳房最大肿块直径缩小不足1/2,或肿块变软,疼痛减轻;无效:乳房肿块无变化或增大,疼痛未减或加重。

        (2)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即刻度尺法):以长度为10 cm的标尺两端(010,每1 cm代表1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分别代表最好和最差,让患者取最能代表其疼痛程度的位置,医生读出分数,记录治疗前、治疗后疼痛分值数据,进行疼痛评分,得分越高疼痛程度越重。

        (3)主症疼痛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修订综合疗效标准”,尼莫地平法计算公式:疗效指数=[(治疗前VAS积分一治疗后VAS积分)/治疗前VAS积分」X 100%。临床痊愈:疼痛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显效:疼痛明显改善,疗效指数70%,且<95%;有效:疼痛好转,疗效指数30%,且<70%;无效:疼痛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30%.



140

主题

141

回帖

775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775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9 16:59:07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治疗,64例患者中,临床痊愈0例,显效12例,有效4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4.4%。

      乳腺增生病属中医“乳癖”范畴,有关本病的描述最早见于汉代华佗《中藏经》,历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有详尽的阐述,如《外科正宗》云:“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志者,致经络痞涩,聚结成核”。又如清代余景和《外科医案汇编》云:“乳中结核,虽云肝病其本在肾”,指出乳瘀的发生盖由隋志所伤,肝、脾(肾)功能失常,冲任失调,气结血瘀、痰凝郁聚于乳所致,其中肝郁是病机关键。“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男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肾。冲任为气血之海,上行则为乳,下行则为经。”提出治疗乳瘀以调理冲任为关键。乳房归属冲任二脉,冲任隶属于肝肾,为气血之海,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冲脉在胸腹部与阳明胃经并行,共同起到调理胸腹部气血之作用。故脾胃、肝胆、冲任是该病发生发展的根本之所在,通调脾胃、肝胆、肾之经气,可调摄冲任气机,兼具行气活血、化痰散结之功。

      腹部是人体的重要部位,许多重要的脏腑及多条经脉、腧穴聚集于腹部。腹针疗法即是通过针刺腹部穴位治疗全身慢性病、疑难病为主要适应证的一种新的针灸疗法。根据腹针理论,腹壁浅层有一个影响全身的经络系统,全身任何部位都可以在腹部找到应答关系明确的穴位,我们只需按照要求于腹壁的浅层刺激相关的穴位,就可以迅速产生比痛等疗效。腹部是人体的重要部位,许多重要的脏腑多集中在腹部。腹针便是通过调理脏腑、经络和局部来治疗疾病的整体疗法。中医把疾病看成统一的有机体,认为许多的疾病都与内脏系统失去平衡相关。在治疗时强调“治病必求于本”,也就是治疗时必须调理内脏,因为内脏是疾病的根本所在。腹针也是依据中医的基本原则来进行治疗。腹针理论认为,经络内属脏腑,外络四肢百骸,因此,脏腑和经络是一个统一的系统—脏腑经络系统。“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即脏腑的功能正常就不会受到病邪的伤害,而慢性病和疑难病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久病及里”,因此,腹针强调“从调理脏腑入手”来治疗疾病。

      乳腺增生基本病机为气滞痰凝,冲任失调,多因气、血、痰郁积在乳房致经络痞涩,聚结成核而形成的一种慢性病。因此,临床辨证应当“治病必求于本”,从调理脾、肾入手。在腹针理论中深刺中脘、下脘有健脾的作用,深刺气海、关元有补肾的功能,四穴合用可以使脾、肾的功能得到调整,恢复人体内脏的稳态。滑肉门浅刺有通调经脉的作用,促进乳腺部位的血液循环。在针灸治疗中滑肉门还需调针一次,使针尖朝乳腺增生的方向进行捻转,同时要求患者配合按摩肿块,疏理经气、活血通络,引脏腑之气向病变部位布散,“气至病所”,从而加强针刺效应,使乳腺部位的疼痛症状很快缓解。总之,多方而配合治疗不仅能使疾病的症状很快改善而且疗效稳定。在腹针治疗中,必须体现“调理脏腑入手,兼顾经络局部”的多层次、多靶点的整体治疗原则,使腹针的治疗形成立体的治疗体系,体现出中医“治病必求于本”的基本特色。

      目前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的方法众多,有采用传统的毫针疗法、火针疗法、拔罐疗法、刮痧疗法、耳穴贴压疗法等,也有不少结合现代医学的创新疗法。“气至病所”是传统针灸强调的针刺得气现象,酸麻胀痛的针感向远距离传导的感觉,而这并非大多数患者所能接受,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依从性。腹针疗法适应证广,痛苦小,见效快,治疗周期短,稳定性好,易于被广大的患者接受。而且腹针疗法还具有处方标准化、操作规范化、辨证条理化等优点,非常有利于在临床推广。腹针治疗乳腺增生病在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降低复发率以及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等方而具有优势。



本项研究结果表明,腹针疗法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轻患者疼痛方面,重度疼痛的症状出现是由于疾病较长时间的积累因此治疗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经络调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1 21:57 , Processed in 0.249990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