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是临床上常见疾病之一,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突出,颈椎骨质增生、韧带增厚、钙化等退行性变刺激或压迫其周围的肌肉、血管、神经、脊髓引起的一系列症状。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颈椎病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食管压迫型及混合型。 本组病例均来自门诊,年龄最小者28岁,最大者67岁,平均年龄43. 5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6个月;符合以下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9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腿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部活动受限。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压顶试验阳性。颈椎X线摄片提示:椎体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 治疗方法:平衡针刺配合手法理筋。平衡针刺治疗:主穴:颈痛穴;定位:半握掌,第4、5掌骨之间,即指掌关节前凹陷处(或八邪穴);操作方法:病人取坐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取1. 5 -2寸毫针,右手持针快速平刺进针1. 5 - 2寸,以针刺指背神经或指掌侧固有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取穴原则:左右交叉取穴,即左病取右手颈痛穴,右病取左手颈痛穴。配穴:偏瘫穴:位于耳尖直上3cm处,以针刺耳颗神经分支或枕大神经吻合支出现的针感为宜;腰痛穴:位于前额正中(印堂上1. 5寸),以针刺滑车上神经,或左右刺以眶上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肩痛穴:位于排骨小头与外踝连线的上1/ 3处,以针刺腓浅神经或排深神经,明显得针感为宜。此三配穴的操作方法及取穴原则同主穴颈痛穴。每日针刺以上穴位1次,每次不留针,7次为1疗程,疗程间体息3天。 手法理筋治疗方法:①患者坐位,用㨰法或一指禅手法作用于颈项肩部的肌肉,先健侧后患侧,由上到下,时间为5-10分钟,以放松局部肌肉。②用拇指重点对患侧斜方肌、颈夹肌、颈椎横突附着点、肩胛骨区肌群进行弹拨理筋,由上至下操作,时间为10分钟。③拇指点按风池、风府,部分华佗夹脊颈段俞穴、肩井、肩中俞、天宗、曲池、合谷,每穴约15秒。④患者仰卧位,术者坐于头顶前方,用两掌根或小鱼际夹住患者耳后枕部两侧,使患者颈稍前屈,进行牵引拔伸手法,同时配合颈部缓慢左右旋转,反复数次。每次手法理筋时间约为25分钟,每天1次,7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体息3天。 经过3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58例中,治愈44例,好转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 3%。 典型病例:患者,李某某,女性,48岁。就诊前长期从事手工艺工作。主诉:右侧颈肩部疼痛伴右上肢麻痛、无力2周。现病史:2周前睡醒后出现颈部疼痛伴活动不利,自认为是“落枕”,膏药外贴,症状未见缓减,继而出现右侧肩部、上肢酸胀,夜间不得安睡,颈后伸、右侧弯时加重,伴右上肢无力,无恶心呕吐等。查体:右侧颈部肌肉紧张,右C5_ 7椎旁、C5横突压痛阳性,后仰、右侧弯活动受限,压顶试验阳性、叩顶试验阳性,握力减弱。X线摄片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C4- 6椎间隙变窄。CT扫描示:C4- 5 , C5- 6椎间盘向右后突出。诊断:颈椎病(神经根型)。治疗:经平衡针配合手法治疗3次后,疼痛明显减轻,能安睡到天亮,1个疗程后,患者右上肢麻痛症状基本消失,无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2个疗程后痊愈,能正常生活。随访半年未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