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08|回复: 1

产后缺乳的耳穴贴压治疗法

[复制链接]

101

主题

103

回帖

565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65
发表于 2015-12-16 16: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栀子花开 于 2015-12-16 16:21 编辑

       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不足以满足喂养婴儿者,称为“缺乳”。又称“乳汁不足”、“乳汁不行”。西医学称之为产后泌乳过少。产后缺乳多发生在产后23d至半个月内,也可发生在整个哺乳期。近些年,随着产妇年龄趋高,剖宫产率上升,加之妊娠期产妇健康状况不佳、营养不均衡、精神紧张等诸多因素,产后缺乳的比例有所上升。

         现代医学认为,乳汁的合成及分泌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卵巢、胎盘、肾上腺等都参与这个调节过程。而泌乳素( PRL)是泌乳始动的基础,有效反复乳头吸吮对产后维持较产前高的PRL有直接关联,除了有赖于定期吸吮以外,还有赖于乳腺泡导管的排空,它们是保持泌乳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此外,PRL的增加还会使产妇在睡眠时增加慢波睡眠时间,从而使生长激素分泌增多,有利于产妇消除疲劳、恢复体力,更好地对婴儿给予母乳喂养,形成母乳哺乳的良性循环。对于调节产后乳汁分泌量的其他机制还待进一步研究。剖宫产后的疼痛、情志不畅包括产妇认为药物可通过乳汁影响胎儿等心理因素能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其分泌的儿茶酚胺会抑制PRL的分泌,从而影响正常哺乳。而婴儿的吮吸不但不会激活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使产妇紧张,反而能帮助下调导致紧张的激素水平。

       历代医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和证治都有相关论述。分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病因。临床常见气血虚弱、肝郁气滞两种证型。中医中药在治疗产后缺乳具有独到之处,临床治疗重在补益气血、疏肝理气,兼活血祛瘀、通络下乳等,在中医辩证论治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汤剂、针灸、推拿耳穴贴压等,此外还有食疗、热敷等疗法。其中耳穴贴压由于操作简便,无痛无不良反应,易于被产妇接受,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产后缺乳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特别是在调节激素水平方面,如王艳丽等对29例高催乳素血症的患者接受温针灸配合耳穴贴压疗法辩证治疗,取耳穴:子宫、内分泌、皮质下、卵巢、肝、肾、脾、神门、乳腺。每次取以上4 -5穴,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结果:痊愈12例,显效8例,总有效率达86.2%

      同时临床上还较广泛地开展了对照研究,证明了耳穴贴压治疗产后缺乳的有效性。周丽华等对172例剖宫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86例,耳穴组由专人根据耳穴分布,取腹、子宫、皮质下、内分泌穴,观察泌乳始动时间及泌乳量,并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泌乳时间在产后24 hs以内,耳穴组有34例,对照组有20;2448 hs内,耳穴组有42例,对照组有29例。同时泌乳量耳穴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均<0. 05 )。张晨芳等对106例产妇于产时进行耳穴(乳腺、内分泌、胃、肝、脾)贴压王不留行籽,同时随机选择同期住院分娩者119例,对其产后24 h血清泌乳素、产后乳量、泌乳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耳穴压药后的产妇产后24 h血清泌乳素大于300 μg/L71.70%,对照组小于300 μg/L84. 03% , P < 0. 001,具有显著差异。并且治疗组的产妇泌乳时间提前、奶量充足,24h后恶露量减少。金云燕和陈建营等分别对110名足月分娩的产妇进行了耳穴贴压治疗产后缺乳的对照临床研究。两者均取双侧内分泌、胸、乳腺穴。观察泌乳始动时间和泌乳量,结果金云燕观察到治疗组泌乳量优31例,良23例,差1例,优良率98%;对照组泌乳量优2例,良30例,差23例,优良率58%。两组优良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陈建营等观察的治疗组48 h内泌乳者的比例为98. 25%,对照组41. 50%,泌乳效果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05)

      此外临床也有将耳穴配合中药、按摩等方法进行治疗的研究报道,如邓文红等以耳穴压于乳腺穴、内分泌穴、胃、肝、脾穴位联合康复治疗仪按摩乳房。明雅等取内分泌、胸区、三焦、肾区、肝区、脾区、交感区,另加穴位按摩。均取得了满意疗效。周海燕等将102例剖宫产后气血虚弱型乳汁分泌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接受耳穴贴压联合催乳颗粒口服治疗;对照组51例,只接受耳穴贴压治疗。穴位选用双侧脾、胃、内分泌、乳腺,观察各组治疗前后乳房充盈程度、乳汁质量、泌乳量及补授乳量,血清PRL含量等指标,结果两组综合疗效愈显率分别为96.1%88.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血清泌乳素、中医症候积分、泌乳量等指标上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耳穴贴压能取得与口服催乳颗粒相近的临床疗效。

     《灵枢·口问》日:“耳者,宗脉之所聚。”耳是全身经络汇集之处,耳廓部与十二经脉有密切联系。现代运用的耳穴图中约有三分之一的耳穴汲取了多种耳穴旧图中的经验仍沿用之,约有三分之二的耳穴按大脑功能格局作了调整或新划分。耳穴压药与耳针疗法作用机制相同,耳穴压药能促进各个器官功能活动,调节经络,以及人体内分泌系统。田清玉等在观察耳穴贴压法对产妇疼痛的干预试验中发现,耳穴贴压对镇痛有效,使产妇在应激反应中提高痛阈,促进宫缩,有助于泌乳。姜文等发现耳穴贴压的作用机理在于调整植物神经系统,具有将紊乱的植物神经功能以及内分泌紊乱调整至正常;改善中枢一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的功能状态,平衡机体内分泌环境。



101

主题

103

回帖

565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65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6 16: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综上所述,在用耳穴贴压观察泌乳变化的临床研究中,穴位刘多选择乳腺穴、内分泌穴、胃、肝、脾、胸、三焦、肾区、子宫、皮质下、腹、交感区等。笔者认为在选穴上应运用中西医理论知识予以综合判断,如中医辨证理论支持的神门穴、肝穴、胃穴,西医理论支持的内分泌、皮质下、乳腺,以达到最好效果。方法上多采用磁珠或王不留行耳穴压迫刺激至得气感,王不留行籽为石竹科,草木植物麦兰菜的成熟种子,有上通乳汁、善利血脉的功效,因此用王不留行籽其本身的药性可能也会对治疗产生正面的作用。治疗时一般每日按压2-3次,每次30一120s不等,留置3一5 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5-5-11 11:46 , Processed in 0.393808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