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均为门诊或住院病人,年龄4个月一76岁;其中混合痔414例,肛瘘194例,肛裂102例,内痔10例,外痔16例,肛周脓肿126例,直肠脱垂6例,直肠粘膜脱垂4例,直肠息肉6例,直肠前突17例,耻骨直肠肌肥厚3例,肛门狭窄2例,盆底肌痉挛综合征4例,肛乳头状瘤4例。
尿潴留是肛肠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通过临床观察发现部分肛肠病人,术后会出现排尿不畅,甚至尿潴留,轻者给病人带来痛苦,重者引起感染影响愈后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如何预防和减少尿潴留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促进伤口的愈合、早日恢复其生理功能,是我们临床护理的重点。
治疗方法:耳穴治疗 在手术前晚进行耳穴贴压,同时做好健康指导将消毒过的王不留行籽一粒置于胶布((0.6X 0. 6)中心备用,取合理体位,探查耳穴,在每个耳穴的“穴区”中用棉棒按压,找出最痛一点(压痛点)即为敏感点按压片刻,压痕处作为贴压标记。在核对穴位后,要严格消毒,待消毒液自然干后,左手固定耳廓,右手用镊子夹取粘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对准压痕贴敷好,用对压法即用食指和母指的指腹置于耳廓的正面和背面,相对压迫贴于耳穴的籽,手法由轻到重,至病人出现酸、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用手反复按压,进行压迫刺激,术后6小时内、排便前可增加按压次数,每次2-3分钟,每日3-6次,留置3- 4天
耳穴贴压是在耳穴表面贴敷颗粒等,刺激耳郭的穴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耳为百脉,气血汇集之处,与经络及脏腑密切相关。现代生物全息学说也证明了人体的任何一个独立的部分都包含着整体的信息,都是整体结构与功能信息的缩影。故直接刺激(按压)全息部位上的对应穴位,可减缓主体上对应部位的疼痛。耳穴可通过经络的传导反作用于诸内脏进行治疗,这也从耳穴的研究中得到了证实。刺激耳穴,可使丘脑下部产生阿片肤类神经介质,有较强的镇痛作用,而且动物实验亦验证了其镇痛机理和相应的疗效。且在留置过程中,对耳穴的持续刺激作用,起到了循经传感的效应。
肛门直肠是具有复杂生理功能的器官,手术对肛门直肠及其邻近组织的损伤所造成的各种并发症者会影响人体的正常机能,尤其影响创口的愈合。而疼痛和尿潴留是最常见的,也是病人感觉最痛苦的,以往大多用被动的方法。即疼痛时给止痛剂等;有尿潴留时给新斯的明注射、导尿等,虽有一定作用但药物都有毒副作用,如胃肠道反应、肝肾损伤、成瘾性等,而疼痛和麻药的影响也是诱发尿潴留的重要因素,导尿痛苦大且易于感染。因此,寻找毒副作用小、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的防治方法成了当务之急耳穴贴压,简便易行,价格低廉,病人易于接受,对身体无副作用,对原发病的康复也有促进作用。
肛肠术后尿潴留的主要原因是手术损伤、疼痛、感染等刺激,使膀胱气机受损,膀胱气化不利,三焦气化功能失常,而发生尿闭。治法宜通调膀胱气机为主。耳穴刺激可达到温通经脉、消化淤滞、祛除病邪的作用,有镇静安神,消炎止痛的作用;脑能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心主神明,有宁心安神的作用;肺主皮毛,与大肠相表里,是根据中医的脏腑辨证取穴;直肠下段、大肠是按疾病的相应部位选穴。主穴与配穴相互结合可起到清热化湿、祛风润燥、活血止痛的作用。脾主运化水湿,开清降浊,归之中焦;肾主水,肝主宗筋,与肾皆归下焦,与人体的水液代谢有密切关系,膀肤与肾相表里,为洲都之官。诸穴相互配合能分利脾经湿热,通调膀胱气机兼清下焦湿热,加之镇静止痛的作用,缓解了膀胱及尿道的痉挛,消除了紧张心理,使尿液顺利排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