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疗法是一种新的针灸疗法,本法具有操作简便易行、处方取穴标准化、安全无痛、疗效确切等特征。据文献报道,采用腹针治疗颈椎病,其愈显率可达91. 5%和98. 0%。
病例均来源于门诊,符合以下诊断标准:(1)诊断标准①临床表现:有颈肩部疼痛,并向上肢有放射性麻木或疼痛感。颈部活动受限,当颈部活动或腹压增加时症状加重,上颈部有神经受刺激或压迫时,可出现枕部疼痛、麻木感。上肢有发沉、无力、握力减退等症状。②体征:颈部活动受限,在病损椎旁、头夹肌、斜方肌上部纤维、冈下肌、提肩胛肌肩胛旁内上角等处有明显的压痛,颈神经根受到刺激时,其远隔部位表面皮肤有疼痛过敏感,重者可见到肌肉萎缩;压颈试验或上肢牵拉试验阳性。
③水线检查:侧位有颈椎曲度变化、椎间隙变窄、椎体前或后缘骨质增生、项韧带钙化等;斜位片可见钩椎关节联合处有增生、椎间孔变小等。
(2)主症疼痛分级
采用视觉类比量表(VAS)并结合客观表现而定。0级:无痛或疼痛消失。1级:轻微疼痛,间断或偶发。2级:轻度疼痛,持续性,不影响工作。3级:中度疼痛,持续性,可忍受,影响工作。4级:重度疼痛,难以忍受,不能进行正常的工作。
(3)病例入选标准
①纳入病例标准: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年龄在30- 65岁;主症疼痛分级在2- 4级(包括2级与4级);症状发作期患者。
③排除标准:年龄在30岁以下或65岁以上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肝脾肿大、急腹症、腹壁肿瘤并广泛转移血液系统等严重疾病,及急性感染、结核;颈椎有骨折、脱位、急性颈椎间盘突出。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中老年人常见病之一。在各型颈椎病中,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率最高,约占70%左右。临床表现以颈肩臂疼痛、麻木,颈后有压痛并有放射痛为主。
治疗方法:腹针治疗
(1)处方:天地针(中脘、关元),石关、商曲、滑肉门。酉己穴:下脘上。上肢麻木、疼痛加患侧滑肉门三角,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加气穴,耳鸣、眼花加气旁。
(2}针具:本研究选用一次性腹针专用针灸针,规格为0. 22 mmx30 mm, 0. 22 mmx40mm。对每位患者使用统一长度的针具进行治疗,针具长短的选择依腹壁脂肪层的厚薄决定。
(3)操作:腹部进针时避开毛孔、血管,施术要轻、缓。一般采用只捻转不提插或轻捻转、慢提插的手法。施术时一般采用三步法,即候气、行气、催气手法。进针后,停留3- 5分钟,谓之候气;3-5分钟后再捻转使局部产生针感,谓之行气;再隔5分钟行针1次加强针感使之向四周或远处扩散,谓之催气。意外情况处理:针刺在毛孔处时会发生疼痛,应重新调整进针方位,如针刺在血管上有出血者,起针时压迫出血部位即可。留针时间:留针30分钟起针。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