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外上髁炎又名网球肘,为临床常见病之一,多由慢性劳损所致。 对象均为门诊患者。年龄最小22岁,最大58岁;病程最短8d,最长3a;左侧23例,右侧51例,双侧h例。符合以下临床表现:全部病例均有肘关节外侧疼痛、压痛,以肱骨外上髁处最为明显,疼痛在旋转、提拉等动作时加剧,并可沿伸腕肌向下放射,局部肿胀多不明显,旋臂屈腕试验阳性。X线摄片多无病理改变,某些病程长者偶有胧骨外上髁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 治疗方法:浮针疗法患者取坐位,在肱骨外上髁局部找准压痛点及距痛点周围6-8 cm处确定进针点,并做一记号,医者手指及进针点皮肤常规消毒,采用一次性浮针针具,与皮肤呈15°-25°角快速刺入皮下,提起针尖沿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向痛点方向推进平刺,深度为25-35 cm之间,以进针点为支点,手握针座左右摇摆针体做扇形运动,(在整个运针过程中,医者手感松软易进,患者应无酸、胀、痛感)当痛点消失或明显减轻时,抽出针芯,留置软管,用医用胶布固定,于8-24 h内拨出,隔天1次,3次为1个疗程 超短波疗法 采用北京医疗仪器厂生产的功率200 W立地式超短波电疗机,中号板状电极于肘关节内外侧对置,间隙1.5 cm,微热量,每次20 min,每天1次,6次为1个疗程. 两种方法于第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3d,再行第2个疗程。 疗效标准: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为依据。治愈:肘外侧疼痛压痛消失,持物无疼痛、肘关节功能活动恢复正常。好转:局部疼痛减轻,压痛不明显,肘部功能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善。 经治疗,80例患者中,治愈54例,好转26例,未愈0例,总有效率为100.0%。 典型病例:杜某,女,47岁。主诉:右肘关节外侧间断疼痛3a,加重14 d。3a前搬重物后感右肘关节外侧疼痛。有时向前臂外侧放射,不能拧毛巾及提重物。曾经口服中西药、针灸、药物外敷等治疗,症状时轻时重。14 d前因劳作而再次诱发加重。检查:右共骨外上髁处压痛明显,无红肿,旋臂屈腕试验阳性。诊断为右肱骨外上髁炎遂按上法浮针2次、超短波h次治疗后痊愈。随访0. 5 a未复发。 肱骨外上髁炎属中医“肘痛”、“肘劳”,属痹证、痛证范畴,为局部筋脉劳损或外邪侵袭致气血痹阻不畅而成。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和功能障碍等。目前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方法很多,而能够迅速镇痛,安全易行且有远期疗效的疗法应为较理想之方法。浮针疗法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的针刺方法,其来源于传统针灸学,但并不完全依赖传统针灸的经络、腧穴等理论指导,具有自己不同的特点,如在病灶周围进针、皮下浅刺、不要求得气、留针时间长等。往往针入痛止,起效迅速。现代医学认为:浮针作用于皮下,与疏松结缔组织相互作用产生压电与反压电效应,通过正常疏松结缔组织的信息传导,痛阈即刻提高,令疼痛即时消失或明显减轻,而较长时间的留针,可延长镇痛效应,使病位组织得以恢复健康状态。治疗中,超短波的消炎作用已为临床和实践观察所证实。它的作用基础是超高频电场的热效应和热外效应,在电场作用下,由于介质损耗,使电场转变为热能,在组织内部形成“内生热”,进而发挥它的治疗作用。其通过抑制感觉神经,缓解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代谢产物和致痛物质的排泄等途径而使疼痛缓解。组织深部的内生热,能引起反射性的血管扩张,血流加速,营养供给增加,刺激组织生长而促进创伤恢复。两者联合应用其功效的综合效益是产生持久的消炎镇痛作用,具有良好的远期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