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均来源于门诊,治疗组120例,其中肥胖前期23例,Ⅰ度肥胖49例,II度肥胖48例。符合以下诊断标准:依据2000年国际肥胖特别工作组提出的亚洲成年人肥胖标准,排除继发性肥胖。BM I正常范围为18 .5一22 .9;≥23为超重,23 -24.9为肥胖前期;25 -29.9为I度肥胖;≥30为II度肥胖。并除外继发性肥胖患者。(体重指数BM I=体重( kg)/[身高(m})2.
目前,肥胖症患者日益增多,常引起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等并发症,严重影响该类患者的身心健康。
治疗方法:应用电针配合耳穴贴压方法治疗。(1)腹针穴位:针刺主穴取中脘、梁门、气海、天枢,用2一3寸一次性毫针向下平刺透刺1 .5 – 2.5寸,接通G6805- B型电针仪,选择疏密波,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配穴:胃肠实热型加曲池、支沟、上巨虚、内庭;脾肾阳虚型加太溪、足三里、命门;脾虚湿阻型加水分、足三里、阴陵泉、丰隆、太白;肝郁气滞型加太冲、阳陵泉;阴虚内热型加三阴交、肾俞。针刺治疗完后在腹部顺时针方向用闪火拔罐数周,致局部微红为度,其他脂肪堆积处亦用同样方法治疗。前四天每天治疗一次,以后隔天治疗1次,每次留针30一40分钟,连续治疗30次为1疗程。
( 2)耳穴贴压:主穴:内分泌、皮质下、交感、神门、饥点。配穴:胃肠实热型加肺、胃、大小肠、口;脾肾阳虚型加脾、肾、膀胱;脾虚湿阻型加脾、肾、三焦、膀胱;肝郁气滞型加肝、胰胆;阴虚内热型加肝、肾;兼月经不调者加卵巢、肾、肝。操作:每次选5-6穴,用胶布将王不留行籽贴于一侧耳穴,嘱患者每日餐前和睡前各按压1次,每穴按压1分钟,以局部胀痛、耳廓微红发热为宜,每3天换1次,两耳交替,1个月为1疗程。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实用临床肥胖病学》有关标准。
(1)显效:体重下降5kg以上(含5kg),体重指数下降4以上(含4);
(2)有效:体重下降2kg以上(含2kg), 5kg以下,体重指数下降2以上(含2), 4以下;
(3)无效:体重下降2kg以下,体重指数下降2以下。
经治疗,120例患者中,显效74例,有效29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85.9%。
中医认为肥胖是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水湿津液气化异常,气机运行不畅而形成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即肺的宣降、脾的输布、肾的气化功能失调,导致水谷精微敷布全身失调,气血津液无从化生,痰湿积聚而成肥胖,故有“肥人多痰”之说。我们依据薄氏腹针理论创立腹部透刺疗法。中医经络学说认为:背为阳、腹为阴,腹部为诸阴经之会,以神厥穴为中心,其周边的中脘、天枢、气海、关元等穴均为调理脏腑气化功能的主要穴位,说明腹部是人体气血阴阳脏腑之气汇聚之地,更是体内痰湿易于聚集形成腹型肥胖之所,通过腹针透刺加闪火拔罐刺激腹部输穴,起到调理脏腑功能、升清降浊、除湿化痰、减肥降脂的作用。现代医学认为,针刺这些穴位可以调整患者胃扩张和胃排空的功能,使饥饿感减轻或消失,食欲下降;能使体脂分解加速,消耗增加;能降低血糖,防止多余的糖转变成脂肪;针刺在脂肪层,打乱了脂肪的排列,加速了脂肪的分解,还能促进皮肤收缩。耳与经络脏腑有着密切的关系,《灵枢·口问》篇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通过耳穴贴压相应的穴位,能达到调节脏腑经络、利水祛脂、降低食欲的作用,两者合用,其治疗作用大于单纯性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