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年龄18一72岁,平均43岁;病程3一20 d;病变部位:胸背部32例,腰腹部29例,四肢19例。所有患者均有以下临床表现 1)皮损多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水疱壁紧张,基底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皮损发于躯于、四肢部。皮肤感染、溃疡者除外。(2)皮疹出现前,常先有皮肤刺痛或烧灼感,可伴周身轻度不适,发热。(3)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遗疼痛。
带状疱疹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俗称“蛇串疮”。其特点是簇集水疱,沿一侧周围神经作带状分布,伴有明显的神经痛,其水疱可因搔抓或摩擦而破溃、糜烂,甚至继发感染。
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火罐加中粗0. 8mm火针治疗。选择皮损周围以及龙头、体、尾,常规消毒后定好针刺部位,点憔酒精灯,左手持点嫩的酒精灯移至针刺的部位,右手取火针在火焰上烧红至白亮时,先快速点刺龙头、体、尾,后刺疱疹周围。火针后,在针刺区内以火罐拔吸10 min,使针眼处出血少许,起罐后用消毒棉球擦干血迹,再外涂2%龙胆紫。以上治法隔日1次,3次为1疗程,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蛇串疮”的疗效评定标准。治愈:皮疹消退,临床体征消失,无疼痛后遗症;好转:皮疹消退约30%以上,疼痛明显减轻;无效:皮疹消退不足30% ,疼痛无明显减轻者。本组80例中,治愈53例,好转2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3.75%。
护理
一般护理 密切观察皮疹变化、疼痛程度、饮食等全身情况,保持室内清洁,经常通风换气。因患者体质较差,要嘱咐患者注意保暖,预防受凉。治疗时因要大面积暴露皮肤,故要注意室内温度。
疼痛护理 疼痛是带状疱疹常见的伴随症状,但由于疼痛是一种主观感觉,只有经历疼痛的人才可真实反映。患者的不同性格、精神状态和社会背景对疼痛的反应也有差异,因此,护士要多与患者沟通,认真观察患者的行为、功能状态,有效地收集资料,对于需要者遵医嘱给予相应的止痛药物。可指导患者练习气功、太极拳等来分散对疼痛的注意力。火针、火罐治疗也会带来一定的疼痛,故要预先告知治疗的过程,让患者有思想准备,消除恐惧心理,这能一定程度上减轻治疗时的疼痛。
皮肤护理 保持病房及治疗室床铺干净整洁,减少运动,减少出汗,保持皮肤的清洁;衣被柔软透气,以棉质为佳,尽量减少局部抓挠、摩擦等对皮肤的刺激,不可自行乱刺、乱挑未破溃的水疱,以免导致感染,甚至留下瘢痕。局部水疱可外敷三黄汤(黄连、黄柏、黄芩)以清热祛湿止痛。若疱疹已经破溃,可外涂紫草油保护创面。另外,火针属于有创治疗,治疗前局部皮肤、针具及罐一定要严格消毒,治疗后外涂2%龙胆紫,并嘱咐患者局部皮肤不可自行外洗,尽量预防皮肤的医源性感染。
饮食护理 患者常因病痛导致食欲减退,进而营养不良而使机体免疫力下降,故饮食调理得当,可增强抗病能力,避免病情反复发作,促使早日康复,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要鼓励病人多进食,以清淡、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等易消化饮食为主,并可配合清热解毒利湿、清肝胆之火的食品,如绿豆汤、薏苡仁粥、西瓜等。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生姜、葱、蒜、鸡、鱼、辣椒等。
心理护理 祖国医学又称之为情志护理,祖国医学对心理活动变化与疾病关系早有论述。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优伤肺.恐伤肾。”《素问·举痛论》日:“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情志为病一是直接累及相关脏腑,二是间接通过气和火的作用而致病,影响脏腑气机正常运行,使五脏六腑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着重通过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及变化状况,用最佳的心理护理措施来影响改善病人的心理活动,以改变其不良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情是战胜疾病的法宝,能促进疾病的痊愈。患者常因病痛出现烦躁不安、心情抑郁并急躁易怒,因此,护理人员要关心体贴患者,态度温和,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经常深人病房,与患者交朋友,给患者讲述该病的有关知识及火针加罐治疗的方法,解除其思想上的顾虑,使其有良好而宽松的心态,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