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均为皮肤科患者。参照《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试行)》2002年版关于座疮的诊断标准。以黄豆大或更大的暗红色结节以至囊状肿物或有脓疮为主者为观察对象,对于粉刺或丘疹型不纳入观察。年龄15一36岁(23.6岁1 8.2岁)病程6月一20年(2.7年12.1年)。 痤疮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发病与内分泌因素,皮脂的作用,毛囊内微生物等有关。临床表现为一种毛囊、皮脂腺及其导管慢性炎症。病情轻重程序不等,对于轻症,预后良好。对于结节囊肿性痤疮,治疗较困难,且用药时间较长,副反应明显。 治疗方法:取盘龙火针一把,规格2寸x 45 mm,在酒精灯下烧红,迅速刺入经过严密消毒的痤疮结节,囊肿顶部,勿伤其底部;有脓血者,令其脓血流出,可快速表浅刺入数针,至分泌物引流完全为止,切勿用力挤压。治疗完后再次消毒,以防感染。用干面球封闭伤口和艾条悬灸2 min。诉患者24 h内避免洗浴。1周治疗1次,4次后评定疗效。 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一切对皮肤病有作用的其他药物或治疗方法。详细观察皮损变化及主要不良反应。 疗效评定标准:痊愈:为皮损全部消退,痒痛明显减轻;好转:皮损消退30%一69 %,疼痛减轻;无效:皮损消退低于30%或继续加重,痒痛感同前或加剧。 经治疗,71例患者中,痊愈30例,显效28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8%。 不良反应:治疗组在火针点刺后,局部出现微红,轻度水肿,数小时后完全消失。 痤疮虽然为皮肤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但结节囊肿性痤疮却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了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由于患者对毛囊的挤压,使细菌扩散渗透面皮肤深层组织浸润,经过组织修复,增生,包裹,形成肉芽组织,但感染灶并未消除,外界刺激如饮酒或熬夜机体抵抗力下降很容易使感染灶的细菌活跃,再次引发脓肿,故使本病反复发作,经久难愈。目前,对痤疮尚无特效治愈的方法。现在所施行的各种治疗一般都只能达到减轻不适的自觉症状,改善皮肤特别是面部皮肤的外观,防止感染,防止结疤。临床上治疗顽固难治性的座疮采用维A酸类抑制角化,但包裹性囊肿对药物吸收较难,而局部皮肤刺激较明显。本研究使用最小浓度维A酸,出现不良反应者占38 %,而皮损完全消退者仅占10%。 火针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手段,早在《灵枢·宫针》中就有记载“粹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因其具有温经散疼,通经活络作用,古人多用于虚寒痛肿,流痰瘤病的治疗。我们通过临床观察发现火针对实热壅盛之疮痛具有开门祛邪、引热外出、消肿散结立竿见影之效。本研究显示,皮损完全消退者约占4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