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均为住院病例,年龄43-88岁,平均(73. 48士12. 32)岁,病程0. 5个月一10年,平均35. 58个月。其中肺心病3例,阻塞性肺病6例,心功能不全5例,支气管哮喘1例,肺部感染18例,其中合并呼吸衰竭10例。喘证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学》喘证有关诊断标准;呼吸衰竭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治指南》诊断标准。临床均表现以自觉呼吸困难和呼吸频率增快为特征,严重者张口抬肩,难以平卧。
治疗方法:取穴根据王文远教授平衡针疗法,主穴为肺病穴(位于前臂掌侧,腕关节至肘关节上1/3处,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过敏穴(屈膝位,髌骨内上2寸股四头肌内侧隆起处)和胸痛穴(位于前臂背侧,尺桡骨之间,腕关节与肘关节连线的下1/3处)。操作:针具选用规格为0. 35mm X 50mm一次性无菌不锈钢毫针。肺病穴:向上斜刺进针1.5-2.0寸,以针刺正中神经后出现针感为宜。胸痛穴:向上斜刺进针 1.5 -2.0寸,以针刺前臂背侧皮神经或骨间背侧神经出现针感为宜。过敏穴:直刺入2-2.5寸,以刺激股内侧股神经出现针感为宜。均采用上下提插手法,提插幅度为0.5寸,针感以局部酸、麻、胀、沉重为主,若针感不佳时,可调整针刺方向,直至出现针感。一般获得针感后立即出针。观察针刺1次后的即刻效应。针刺后5min仍无效者,立即酌情予西药解痉平喘强心等对症处理。
观察项目和疗效评定标准:在平衡针针刺治疗前及治疗后5min,进行喘促自觉症状、呼吸频率、不良反应的观察。喘促自觉症状:采用目测模拟程度分级法(VAS)评分。将平均分为10等份的标尺从左到右分别标以0-10的数字,数字越大,表示自觉喘促程度越大。疗效判定根据尼莫地平法,喘促自我感觉VAS评分减分率=「(治疗前评分一治疗后评分)一治疗前评分」X 100%。完全缓解:减分率> 75%;显效:减分率达51%一75%;有效:减分率达25%一50%;无效:减分率达<25%。呼吸频率通过西医常规查体获得;所观察的不良反应包括局部出血、血肿、晕针、疼痛以及其他不良事件。
根据疗效判定标准,33例患者治疗后完全缓解6例,显效11例,有效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8. 8%。其中7例无效的患者,均发病时具有呼吸衰竭情况。平衡针治疗期间患者均无不良反应。
喘证是临床常见症状,多见于西医肺心病、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和心衰等疾病的某个阶段,病情危重,根据中医“急则治其标”的原则,当以平喘为先。目前传统的针灸治疗喘证急性发作具有一定效果,但取穴较为复杂,必须由有经验的医师辨证取穴方能起效,不易掌握,且不同医家使用穴位不尽相同,不利于治疗的推广。上述情况造成的喘证目前临床抢救多以西药为主。针灸在急救中参与率很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