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21|回复: 1

火针疗法治疗瘢痕疙瘩

[复制链接]

99

主题

98

回帖

550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50
发表于 2016-3-19 16:4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嫣然 于 2016-3-19 16:43 编辑

       瘢痕疙瘩是发生在皮肤组织上的一种良性纤维组织过度增生。中医称之为“蟹足肿”、“肉龟疮”、“黄瓜疽”、“锯痕症”、“肉蜈蚣”等。《中国医学大辞典》云:“此证由心肾二经受邪所致,生于胸背两胁间,严如龟形,头尾四足皆具,皮色不红,高起二寸,疼痛难忍”。本病是一种较为顽固的毁容性皮肤病,迄今尚无满意疗法,是皮肤科及整形外科所面临的一大难题。王寅教授采用火针治疗本病,疗效显著,笔者有幸侍诊王教授左右,得益匪浅。

       祖国医学对瘢痕疙瘩的认识

          临证特点:瘢痕疙瘩临床较为少见,中医古籍记载亦不多见,明·王肯堂《证治准绳·疡医》称之为“黄瓜痈”,清代《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称“肉龟”,近代皮肤科名医赵炳南称其为“锯痕症”。

         瘢痕疙瘩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女皆可发病。全身均可发生,以胸骨区,肩胛区多见,亦可见于四肢、耳廓、下颌等处。病变常发生在外伤、炎症或手术后,亦可自发而起.病程进展缓慢,扩大到一定程度常自动停止发展,鲜有自愈者。常因抓挠、摩擦等刺激加速发展。瘢痕初起,原有创口部位增生高起,继而形成坚硬斑块,超出原有创口范围,表面光滑,无皮肤纹理,顺色暗红或淡红色,形如蟹足或蜈蚣,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数目不定。常有瘙痒或刺痛等不适。部分患者阴雨天症状可加重。

         病因病机:瘢痕疙瘩的发生多由先天禀赋不足,素体不耐,加之外遭金创、水火之伤,湿热邪气搏结于局部经络而得,或手术、虫咬等外伤或湿热等邪气侵袭肌表,脏腑机能下降,余毒未清,营卫不和,疲于肌腠而得。其为病,病理因素总以湿、热为主,湿热互结,郁于肌肤,阻塞经络而发病。其表现在表,但疾病根源仍在脏腑。《太平圣惠方·灭瘫痕诸方》:“夫瘢痕者,皆是风热毒气,在于脏腑,冲注于肌肉,而生疮胗。及其疮愈,而毒气尚未全散,故疮痴虽落,其瘢犹黯,或凹凸肉起”

       王寅教授火针治疗瘢痕疙瘩特点

         火针是古“旧九针”之一,古称燔针、焠针、白针、烧针等.火针最初用来治疗寒痹、寒凝筋急等证,如《灵枢·官针》中“九日焠刺、刺燔针而取痹也”,又《灵枢·经筋》中“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热则筋以不收,阳痰不用,阳急则反折,阴急则腹不伸,焠刺者,刺寒急也,热则筋不收,无用燔针”。但火针针具的改善,针刺手法的进步,火针的治疗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展,王教授火针对瘢痕疙瘩的治疗也正说明了这一点.

          取穴特点;取穴精少,仅在皮损局部取穴,不再加刺其它穴位.因瘢痕疙瘩患者皮肤一般都比较敏感,应尽量减少对皮肤的刺激。一般在病损局部约0. 5-1. 5cm2刺一针,根据体质辨证调整,年轻体壮者密刺,年老体弱者疏刺.

         刺法特点:持针如握笔式,刺人角度与病损部位的体位垂直.(2)操作过程要娴熟,要红里透白、准、快。红里透白即将针体在酒精灯外焰烧至通体赤,此时温度最高,《本草纲目·火针》“烧至通赤用之,不赤或冷则反损之,不能去病也”;准即下针准确,勿伤完肤,《针灸聚英》云:“以墨记之,使针时无差,穴点差,则无功.;快即疾进针速出针。(3)要把握好针刺深度,最好要透及盛痕底部,才获速效,然又不可伤及正常组织,如《针灸大成?火针》中说:刺针“切忌太深,恐伤经络,太浅不能去病,惟消息取中耳。"4)针刺后迅速在病损局部拔火罐,拔罐面积最好硬盖及整个病损部位,吸拔时间5-8分钟.以粘液或血液尽出为度.

         注意饮食调护:瘢痕疙瘩是较为顽固的一种皮肤病,治疗周期较长,容易复发.因此本病的饮食及调护比较重要。(1)适度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2)尽量避免皮肤外伤,尤其是瘢痕体质者,消除发病的诱因。(3)瘢痕形成后,尽量避免搔抓、摩擦、按压等不良刺激.4)忌食辛辣、油腻、发物,如辣椒、大蒜、酒、鱼虾、牛羊肉、油炸食品等,尤其在本病治疗时更应注意。

       验案分析:病情简介;范某,女,60岁。5年前经左侧背部近肩胛下窝处脂肪瘤切除后,局部刺痒,抓挠后形成瘢痕疙瘩。因瘢痕痰痒,且有增大趋势,一年后再行手术以切除瘢痕,术后局部刺痒且疼痛难耐,切口处形成暗红色瘢痕,较第一次术后瘢痕更为增长,逐渐超出手术切口,表面光亮且凹凸不平,痒痛难耐,甚而影响正常工作、生活.阴雨天加重。经多方治疗无效,2010310日来我科治疗,症见:瘢痕色暗红,最高处高出皮肤1. 5cm,形状不规则,边缘参差如蟹足,经测量最长轴可达7. 6cm,最短轴5. 5cm,质硬如橡皮。脉弦滑,舌质淡红苔白稍腻.

         治疗方案;火针加拔罐治疗:嘱患者坐位弓背,充分暴露病变部位,局部皮肤用75%酒精常规消毒,取0.8mm中粗火针,在酒精灯外焰上1/3灼烧针体,烧至红里发白,遂将针刺于瘢痕上,迅速点刺不留针,深度0. 5- 1. Ocm,如此反复十余次,刺透瘢痕壁为度,约每0. 5cm2刺一针.针刺后取5号火罐迅速吸拔于旅痕上,即可见鲜血及粘液流出,每次量约20--30m1。大约5-8分钟将火罐取下。每周治疗一次.本病患者皮肤一般比较敏感,对外界刺激容易过敏.为减少对皮肤的刺激,仅在病损局部施术,不再加刺其它穴位.

         疗效观察:第一次针刺拔罐后,即有大量暗红色粘液及血液样物质吸出,量约20m1左右,取罐后瘫痕颜色即见变浅.病痒、肿胀感即消失,患者无其他不适感.嘱其坚持治疗,治疗三日后方可洗浴.同时勿食葱蒜、辣椒、牛羊肉、鱼虾蟹等辛辣、发散之物,每周治疗一次。

   

99

主题

98

回帖

550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50
 楼主| 发表于 2016-3-19 16:42:28 | 显示全部楼层
      2010年5月26日,经三个月12次治疗后瘢痕组织明显缩小,瘢痕高出皮肤1. 0cm,瘙痒感明显减轻,患者自述每次治疗后大约一周瘢痕处复觉瘙痒、肿胀,治疗后瘙痒、肿胀感即消失。嘱其勿挠勿碰,坚持治疗。

      2011年4月8日第49次来我处治疗,瘢痕明显缩小,其表皮2/3颜色变浅,已接近正常皮肤。瘢痕三处蟹足略高出周围皮肤约0.2-0. 3cm,其余处已与周围皮肤相平,经测量最长轴3. 8cm,最短轴2. 5cm.无瘙痒、肿胀感。患者精神好转,心情愉快。

      病案分析:该患禀赋特异,体内组有湿浊,恰逢金刀之伤,致使血行壅滞、经络痹阻.湿热邪气搏结与背部经络,发为瘢痕疙瘩.《中医临床大全》中载有“本病与先天享赋、索体特异有关,加之遭受金创、火水之伤,余毒未清,气滞血予,搏结经络而成”.故治疗宜泄热祛湿,疏通经络。此处之热为郁热,火针泄热恰为以热引热,同气相求,犹如暑至极而反凉。火针止痛止痒之理亦在于此,火针红赤为用而通心,《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即皮肤疾病的痛痒症状,大多数都属于热证。故热去而痛痒皆止。火针可祛湿者,恰如水湿遇热而散。火针亦可假热以行气活血,疏通经络,如《针灸聚英》所载“火针亦行气,火针惟假火力,无补泻虚实之害”。贺普仁教授所创“三通法”之温通亦以火针为主。诸症而一火针之作用备矣。再以火罐吸拔,驱邪外出,强令湿热窟血外出,《素问·调经论》日:“血有余则泻其盛经,出其血。火针与火罐结合,既可驱邪气又可通经络,既有温通又有强通,使邪去而痛痒皆止,患者痛痒感缓解,免去搔抓,从而病灶局部免受刺激,血供降低,瘢痕逐渐萎缩,疾病向愈。

       瘢痕疙瘩形成原因至今尚不完全清楚,但其形成的基本环节是胶原过度沉积。组织学研究也证实,瘢痕的主要成分为胶原纤维.人体在正常情况下,胶原蛋白的合成和分解动态平衡,如果合成大于分解,胶原蛋白沉积过多就会导致瘢痕增生.而胶原的沉积又是成纤维细胞的功能活动的结果。成纤维细胞是创伤修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功能细胞,它能合成细胞外间质的多种成分,细胞外间质的过多沉积就形成病理性瘢痕。火针可阻断局部供血,使成纤维细胞的活动降低,减少胶原的合成。高温又能使胶原蛋白变性,促进其分解.总之,火针治疗可以减少胶原蛋白的合成并促进其分解,使瘢痕逐渐变小.另外,高温灼烧亦可防止局部感染。本法操作安全,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1 18:54 , Processed in 0.187697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