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82|回复: 1

腹针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复制链接]

101

主题

103

回帖

565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65
发表于 2016-3-23 16:2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栀子花开 于 2016-3-23 16:28 编辑

         所有病例均为本院门诊病人,均符合下述的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成热毒内盛组14例、气滞血瘀组15例、寒湿阻络组13例、正虚邪恋组12例。符合以下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 A CR)1987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分类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3年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难治性疾病,致残率较高,至今尚无治愈方法。目前医学界提倡中西医结合的个人化治疗方案,腹针辨证治疗结合西药为有效方法之一。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②能配合治疗,完成全部疗程者。
        剔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的心、肝、肺、肾等器质性疾病者;②久病体弱、严重神经官能症、痴呆、重度骨质疏松者;③有其他类型的风湿类疾病;④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等有出血倾向者;⑤同时配合其他治疗者,或本观察开始前3周之内接受过其他疗法者;⑥恶性肿瘤患者;通沐青神病患者;⑦不愿意配合治疗、随访者。
         中医辫证分型标准:参照1993年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痹证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热毒内盛型、气滞血瘀型、寒湿阻络型、正虚邪恋型。
        治疗方法:采用基础药物治疗方案。口服雷公藤多普片每次 20mg,每天3次;塞来昔布胶囊每次0. 1 g,每天1次。以上药物连续服用6周。
        在以上治疗基础上结合薄氏腹针治疗。具体分述如下。
        腹针处方:主穴: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双侧天枢、大横。配穴:①按中医辨证取穴:热毒内盛型加双侧商曲、中脘上;气滞血瘀型加腹四关(双侧滑肉门、外陵);寒湿阻络型加灸神阙穴;正虚邪恋型加双侧肓俞、气穴;②据病变关节的位置取患侧的上风湿点、上风湿外点、下风湿点、下风湿下点。上面所提风湿点分别对应于患侧的肘部、腕指部、膝部、踝趾部。
        标准化取穴方法:要求术者采用尺子,以下列标志点为标准,按比例寸对穴位进行度量,精确到毫米。患者平卧,腹白线为纵轴坐标,神阙穴为腹部体表的中心点,中庭和曲骨穴分别为腹部体表的上下标志点,双侧的乳中穴为腹部体表的横向取穴标志点。神阙穴到中庭穴为8寸,神阙穴到曲骨穴为5寸,神阙穴到平行的腹侧的外缘为6寸。度量时尺子端平,水平线度量。神阙穴位于脐正中,中脘上穴、中脘穴、下脘穴分别位于神阙穴上4. 5寸、4寸、2寸的腹白线上。气海穴、关元穴分别位于神阙穴下1.5寸、3寸的腹白线上。滑肉门穴位于神阙穴旁开2寸上1寸处,外陵穴位于神阙穴旁开2寸下1寸处。肓俞穴、天枢穴、大横穴位于神阙穴旁开0. 5寸、2寸、4寸处。商曲穴位于下脘穴旁开0. 5寸;气穴位于关元穴旁开0. 5寸。上风湿点取神阙穴上1. 5寸旁开2. 5寸;上风湿外点取滑肉门穴旁开1寸;下风湿点取气海旁开2. 5寸;下风湿下点取石门穴(关元穴上1寸)旁开3寸。
        针具及针刺手法:选用环球牌一次性针灸针,1. 5寸毫针,32号;对参与课题的医生进行专门的手法培训,做到取穴严格规范、针刺手法基本相同。
        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腹部进针时避开毛孔、血管,施术要轻、缓,一般采用只捻转不提插,或轻捻转慢提插的手法,不要求患者有酸、麻、胀、重感。其中引气归元组穴及育俞、气穴深刺(达地部),调理脏腑之气;天枢、大横、滑肉门、外陵中刺(达人部),调理经络之气;商曲、中脘上及各风湿点奇穴浅刺(达天部),以气至病所。留针30分钟,前3次每日1次,以后隔日1次,共针20次。
意外情况处理:针刺在毛孔处时会发生疼痛,应重新调整进针方位,如针刺在血管上有出血者,起针时压迫出血部位即可。晕针、断针等按针刺意外常规处理。
        经治疗,54例患者中,显效20例,有效2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5. 19%。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疑难顽症,证候复杂多变,目前西医对其尚无特效方法,且药物毒副作用较大,而中医药在防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与优势,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特色在于辨证论治,只有辨证准确,才能取得临床疗效。本次观察根据临床症状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本虚标实的特点,将其分为四型:热毒内盛型、气滞血瘀型、寒湿阻络型、正虚邪恋型,治疗时以标本兼治为总则,各证型辨证施治选用不同配穴。
         腹针治疗RA取穴:主穴取“引气归元”,即中脘、下脘、气海、关元(针刺深度为深层),有治心肺、调脾胃、补肝肾固本的功能,取其以后天养先天之义,还取双侧天枢、大横穴(针刺深度为中层)以健脾气、祛风湿。此二组穴为主穴,有扶正祛邪之义。配穴按证型不同,病变关节部位不同而不同,首先按证型不同,配穴(均针刺中层)热毒内盛型加双侧商曲、中脘上,还可取疼痛关节局部刺络放血,此二穴具有清热利湿、消肿止痛的作用;气滞血瘀型加腹四关(双侧外陵、滑肉门),可通调气血、活血化瘀、滑利关节;寒湿阻络型加灸神阙穴,温肾助阳、散寒通络止痛;正虚邪恋型加双侧肓俞、气穴,通调三焦之气、益气固本、扶正祛邪。其次按病变关节部位不同,配穴取相应风湿点新穴(针刺深度均为浅层),是根据刺激位于腹壁表层神阀调控全息系统中的某反应点可治疗相对应肢体关节的原理,经过临床证明,针刺腹部各风湿点奇穴可很快的缓解局部关节疼痛症状。
        腹针疗法是一种针灸新疗法,它与传统针灸疗法不同,是在腹部深层传统经络系统的基础上又结合了位于腹壁浅层的神阀调控全息系统。腹针理论认为以神阙为核心的腹部存在着两个全身的经络调控系统,其中调节外周的系统位于前腹壁浅层,是一个全身缩影的全息影象。将腹部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经络系统结合在一起治疗疾病,能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又因其强调辨证论治,更符合中医学原理,临证运用更加得心应手。且因其管针进针,进针后不要求针感,避免了传统针灸中所要求的“酸、麻、胀、痛”等不适感,更易于为患者接受。



101

主题

103

回帖

565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65
 楼主| 发表于 2016-3-23 16:2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观察采用腹针治疗RA的同时还结合了口服药物雷公藤多普片等,发现腹针与雷公藤多普片等配合能明显地提高临床疗效,且能减轻雷公藤对胃肠系统等的副作用,在与单纯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比较中,可发现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且在采用腹针治疗期间,除一些轻微副作用,如胃肠道反应、粒细胞缺乏、月经紊乱等,绝大部分患者均能坚持药物治疗,表现出该疗法较好的患者顺应性。在腹针对RA不同证型的治疗效果的比较中,寒湿阻络型、气滞血瘀型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热毒内盛型与正虚邪恋型,不仅如此患者自觉乏力、肢体冰凉等症状都有好转。说明腹针更适用于治疗以“寒”、“瘀”之邪为主的轻、中度类风湿性关节炎;热毒内盛型,病变处于活动期,病情较重,应该配用一些有效的抗风湿类中西药物,单纯腹针还难以控制其疾病的进展;正虚邪恋型患者,病情缠绵复杂,需要有一个较为长期的治疗周期,短时间内还很难见效。除此之外,搞好医患关系,使病人重新建立起对治疗疾病的信心也是相当重要的。



      对于腹针配合药物治疗RA适用于寒湿阻络型、气滞血瘀型的机理以及该疗法的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临床观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1 18:35 , Processed in 0.629334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