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均为市中医院针灸科患者,符合以下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内科学》中“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①老年患者,51-80岁,女性均为绝经后。②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经骨密度检查,提示全身骨密度测量T值<一2. 5SD。③无严重器质性疾病和精神、神经系统疾病。④3个月内未经中西医疗法治疗。⑤未合并针灸禁忌证。⑥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愿意配合者。
排除标准:因其他因素导致的骨质丢失引起的骨质疏松。常见的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皮质醇增多症、慢性肝病、尿毒症、糖尿病、多发性骨髓瘤、骨转移瘤、急性白血病、截瘫、酗酒、长期低钙饮食及药物影响。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代谢性骨病,是以骨量减少、骨显微结构改变、骨脆性增加、易于引起骨折为特征的系统性骨骼疾病。笔者经过临床验证,隔附子饼灸配合鲜鱼降钙素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有较好的疗效效,但其灸量不同,疗效仍有差异。
治疗方法:通过中药房把附子研磨打粉制成附子粉,在予患者治疗前把附子粉以温水调和制成直径2 cm、厚度0. 2 cm附子饼,在每个饼上钻5个直径2mm的小孔,有利于药物及热力的渗透。治疗时患者取侧卧位,选取悬钟穴,将附子饼置于悬钟穴上。用艾绒制作成大艾灶,每壮2 g,放置于定制模具压成底直径2 cm、高2 cm的圆锥体,每壮燃烧约10min。
弱刺激组 将点燃的艾灶放于附子饼上,灸1壮,治疗约10 min
中刺激组 将点燃的艾灶放于附子饼上,灸3壮,治疗约30mm。
强刺激组 将点燃的艾灶放于附子饼上,灸5壮,治疗约50 min。
各组均每日治疗1次,7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
现代医学认为,骨质疏松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它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以至骨的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雌激素缺乏和钙摄入不足,使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骨质疏松时骨吸收亢进,出现代偿性骨形成增加,静止的成骨细胞变得活跃,促使大量的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释放。临床试验显示,艾条温和灸体表能够显著降低BALP表达,提示艾灸可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或通过成骨细胞间接起抑制骨吸收作用。同时,现代动物实验亦显示,针刺和艾灸能抑制模型动物骨吸收,促进骨形成,改善骨代谢负平衡状态。
笔者通过临床验证,治疗本病灸量不同,疗效有所差异。艾灸剂量由艾灸强度、艾灸而积、艾灸时间3个因素组成,针对目前尚无灸量衡量标准,笔者在前两个因素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以控制艾灸时间掌握艾灸剂量。研究结果显示,3组患者治疗后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提示治疗方法有效,以中强灸量刺激效果明显。此过程中,通过患者自述,我们注意到弱刺激组治疗结束时(艾灸时间10 min)患者能感觉到温热感,但感觉不强烈;中刺激组治疗结束时(艾灸时间30 min)患者温热感明显;强刺激组治疗结束时(艾灸时间50 min)患者温热感强烈,部分有灼热感。提示灸量要达到一定程度,方能奏效,当热力充足,灸感渗透时,疗效更为显著,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所指的“凡灸诸病,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