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养生堂 于 2016-4-8 17:04 编辑
所有病例均来源于中医院,符合以下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功能性便秘罗马:Ⅲ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 (1)疾病诊断依据:参照2008年《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 ZYYXH/T4-49-2008 )标准。①每周排便少于3次,无稀便,大便硬结或成团块,或排便费力,或有排便不尽感,或排便时需要手法协助。②可伴腹胀、腹痛、口臭、纳差及神疲乏力、头晕、目眩、心悸等。(2)气虚型便秘证型诊断依据:参照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组织编写的《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大便干结如栗或不干,临厕无力努挣,难于排出,挣则汗出气短,便后疲乏,而白神疲,肢倦懒言,舌淡嫩,苔薄白,脉弱。 纳入标准 ①符合功能性便秘的中西医诊断标准;②年龄在18一75岁之间;③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者;②同时合并严重的心肺疾病、内脏器质性病变、内分泌疾病和结缔组织病患者;③妊娠或正准备妊娠的妇女,哺乳期妇女;④不愿接受研究措施或其他原因不能合作者;⑤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 治疗方法 联合组给予腹针联合中药治疗。(1)中药治疗:以补中益气汤加减。若脘腹胀满者加炒枳壳、焦三仙;口干舌红少津者加石斛、玄参、沙参;心烦不眠者加柏子仁、酸枣仁;小便清长,腰膝酸软者加肉桂、构祀子。水煎服,每日1剂。(2)腹针治疗:取主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和辅穴天枢、大横,采用套管进针法,轻捻转慢提插。留针30 min,治疗时间为3个月。 观察指标:①主要结局指标:治疗前后主症、次症和伴随症状得分,评估3组临床症状疗效。②次要结局指标:治疗前后胃肠动力学检查结果。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的证候疗效标准。所有症状都分为无、轻、中、重4级,在主症分别计0, 2, 4, 6分,在次症及伴随症状则分别计0, 1, 2, 3分。对于舌脉则分为正常和非正常两级,在主症分别计为0, 2分,在次症分别计0、1分。疗效指数: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x100%。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5%≥疗效指数<95%。有效:症状、体征明显好转,30%≤疗效指数<70%。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疗效指数≤30%。 经治疗,31例患者中,显效18例,有效1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 , FC)是一种持续性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或有排便不尽感的功能性肠病。现代胃肠病学对便秘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如常用的乳果糖、胃复安、吗丁琳、西沙必利、莫沙必利等促胃肠动力药,也有新兴的治疗方法如生物反馈治疗等。历代医家对便秘的论述颇多,现代中医更是对治疗便秘提出了不同观点。腹针疗法是薄智云教授潜心研究数十年的成果,具有安全无痛、高效快捷等特点,对全身慢性病、疑难病等有着很好的疗效。 功能性便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发病率有增多趋势;不合理的饮食结构、缺乏运动、社会经济地位低下、心理应激、药物、高龄、女性等被认为是与功能性便秘相关的高危险因素。西医针对该病的药物治疗主要是应用缓泻剂促进排便,其中较常用的副作用较小的药物为渗透性泻剂,此类药物通过其高渗性能,增加粪便内液体容量和渗透压,使大便易于排出,不影响水、电解质吸收,如乳果糖(杜密克)。乳果糖在结肠中被消化道菌丛转化成低分子量有机酸,导致肠道内pH值下降,并通过保留水分,增加粪便体积。上述作用刺激结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缓解便秘,同时恢复结肠的生理节律。但如果长期服用可能会出现腹痛和腹泻,患者可能会因腹泻而出现电解质紊乱,从而影响其长期用药,故其长期有效率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