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冰儿 于 2016-4-13 16:31 编辑
患者均为康复科门诊病人,均有肩关节疼痛,大多有肩部损伤或肩部感受风寒,反复发作的慢性疼痛史,劳累遇风寒后症状加重。体查:肩关节活动不利,伴有不同程度屈曲、外展、背伸、上举动作受限,X线摄片无异常。年龄最小40岁,最大71岁;病程最短l0d,最长3年;左肩10例,右肩12例,双肩8例。 治疗方法:取中脘、商曲、滑肉门、上风湿点。各穴均采用直径为0.30mm毫针,针体长短因人体格而异,常规消毒各穴位。患者取仰卧位,中脘以刺人部。商曲穴取患侧的对侧,以刺天部。滑肉门取同侧,病程日久者可刺地部,病程较短者可刺人部;如果肩部疼痛的范围较大时,可配合滑肉门三角(患侧)距离稍远,肩部疼痛的范围较局限时,以滑肉门为顶点的三角取穴距离缩短。上风湿点以取患侧为宜,刺的部位也可分病程日久及病程较短者,方法同滑肉门。每次治疗30min每l 0min以捻转补泻方法行针1次,并配合肩部的上举、外展运动。以上治疗每天1次,7次为1疗程,3疗程后统计疗效。 中药治疗:以肩痹通加减变化。药物组成:透骨草、羌活、熟地黄各15g,桂枝、桑枝各12g,威灵仙、炙黄蔑、姜黄各30g,露蜂房、制川乌、炙全蝎、三七、细辛各5g,乌梢蛇l0g。加减:如肩关节疼痛受凉则甚,得温则舒,加制附子5g,徐长卿15g;疼痛时间长,舌质淡紫,脉涩,加川芎、赤芍、路路通各l0g;伴肝肾不足,腰膝酸痛加杜仲、桑寄生各15g,淫羊霍12g。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7d1疗程,3个疗程统计疗效。 疗效标准:痊愈为疼痛消失,前屈上举180°,外展90°,后伸50°,内旋90°,拇指可达棘突;显效为疼痛消失,前屈上举179-160°,外展为89-80°,后伸49-45°,内旋拇指可达棘突;好转为疼痛缓解,前屈上举为159-140°,外展为79-50°,后伸内旋拇指可达棘突;无效为肩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无变化。 经治疗,30例患者中,治愈20例,显效5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 典型病例王某,女,54岁,教师。主诉:左肩疼痛,活动受限2月,不能穿衣、梳头等,常因疼痛而不能入睡。曾口服西药止痛治疗,效不显。查体:局部无红肿,肌肉轻度萎缩,外展50°,上举、后伸障碍,舌淡紫、苔白,脉弦涩。诊断:肩周炎。用腹针配合中药治疗5次后肩关节疼痛减轻。7次后症状明显减轻,关节活动已改善。再治疗7次后症状完全消失,活动功能正常。为巩固疗效继续治疗1个疗程后,随访1年无复发。 肩周炎是肩关节肌肉、肌腱、关节囊及滑囊的慢性炎症,甚至关节囊撕裂,导致关节周围粘连、活动受限、肌肉萎缩。该病多见于五十岁左右,女多于男(3:1),因此也叫五十肩,肩痹症。 肩周炎多因营卫虚弱,筋骨衰妾,复因受凉、劳累、闪挫或习惯偏侧而卧,筋脉长期受到压迫,遂致气血阻滞而成肩痛,日久则局部气血运行不畅,致肩关节活动障碍,甚则关节僵直、肌肉痿弱、肘臂不能举动. 腹针是薄智云老师经多年研究所总结的以神阙调控系统为核心的一门有别于传统针灸的针刺方法。腹部为全身气血输布、内联外达的主要场所,并且是脏腑之气结聚的地方,以此来审察症候、诊断、治疗疾病的重要部位,故称之为腹募。以生物全息律研究,人体的腹部,酷似一个伏在前腹壁上的神龟。其颈部从两个商曲穴处伸出,其头部伏于中脘穴上下,尾部从两个气旁穴(气海穴旁开0.5分)处向下延伸终于关元穴附近,其前肢分别由滑肉门引出,在上风湿点屈曲,止于上风湿外点(滑肉门穴外1寸),其后肢由外陵穴向外伸展止于下风湿下点穴(外陵穴下1寸外1寸)。因此,腹壁是人体的缩影。中脱有水谷之海之称,为胃之募穴,可健脾益胃,商曲乃足少阴肾经与冲脉交会,能行气和血,又相当于人体颈部之位;滑肉门在腹针中归属人体前肢肩部之处,穴属胃经,疏调中焦气机,行气而利水去湿,居神圈之上,有滑利关节、肌肉、筋、脉的作用;上风湿点位于滑肉门外5分上5分,为前肢屈曲之处;滑肉门三角乃腹针中常用的针刺法,以主穴为顶点向上或向下各距3-5分各刺两针,以形成等腰或等边三角形的针刺方法,并可根据关节疼痛部位以定远近,以达通经活络止痛之目的。腹针以针刺深浅度分为天、人、地三部,病程短者浅刺,病程较长者深刺。诸穴合用,辨证施术,以点概面,充分体现以神阙为中心的腹针全息律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