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年龄8一16岁,平均12. 9岁;病程在半年至1年12例,1 -2年15例,2-3年4例,3年以上2例。治疗前视力程度分布情况:裸眼视力4. 6以下者32只眼,4. 6以上者26只眼。符合以下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1985年制定真假近视分类标准进行诊断。即患者远视力低于正常,近视力正常,使用阿托品麻痹睫状肌后,近视消失,呈现正视或轻度远视为假性近视;近视屈光度数未降低或降低度数小于0.50D者为真性近视。近视屈光度明显降低(≥0.5D),但未恢复为正视者为混合性近视。本文收集的病例不包括混合性近视。 病例选择病人全部由眼科检查确诊,而且近期内没有使用其他治疗方法,并在治疗期间只接受电针、温和灸配合耳穴治疗者,均作为本组观察对象。 治疗方法:疗程安排①使用电针、温和灸配合耳穴贴压的方法,此阶段的治疗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一共治疗3个疗程。②继续使用耳穴贴压巩固的方法,此阶段的治疗隔日1次,两耳交替使用,10次为1个疗程。一共贴3个疗程。 具体操作:①电针治疗:穴取百会、太阳、攒竹、合谷、足三里、三阴交、视区(即从枕外粗隆顶端旁开1厘米处,向上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4厘米长的直线)。方法:患者仰卧,选用0. 25 mm x 25 mm,穴位常规消毒,采用平补平泻法。其中太阳、攒竹作为一组加电,疏密波,电流大小以患者耐受为度。其余穴位留针。每次20分钟。②温和灸:患者坐位,头直立,患者闭上双眼,先在双目之间来回平行移动艾灸1分钟,以皮肤发热微红为度。再轮流在左右眼距离2cm处缓慢绕圈各2分钟。随后嘱患者双侧眼球分别顺、逆时针转动10次,然后睁开双眼,艾条分别对着双侧眼球旋转灸0. 5分钟及雀啄灸0. 5分钟。最后分别对双侧合谷穴做旋转灸及雀啄灸,以皮肤微红为度。③耳穴贴压:穴取神门、心、眼、肝、肾、目1.先用75%酒精棉球将患者耳廓擦干净,然后将带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贴于耳穴上。嘱患者每天用手按压3次以上,每次按压以穴位处有胀痛并耳廓感觉有灼热感为度。 观察方法:初次治疗前及每个疗程后,均作视力检测,并记录检测结果及病人自觉症状等。 疗效标准:根据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治愈:视力提高到5. 0以上;显效:视力提高至4. 6-4. 9 ;有效:视力提高至4. 4一4.6;无效:视力无变化。 经治疗后,治愈患眼26只,占45 % ;显效患眼18只,占31%;有效患眼8只,占14%;无效6只,占10%。 本组治疗次数最多者60次,最少者45次,平均55. 9次。一般在针刺20次后,视力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多数在治疗33次后获得显效;年龄较小者疗效比年龄较大者为佳。一般病程短者疗效较佳,2年之内者优于2年以上者。治疗前近视程度轻者疗效好。对其中25例进行3 }8个月随访,结果疗效基本稳定。 典型病例:张某某,男,12岁。2011年3月初诊。自诉右眼无痛性视力下降2个月,看远模糊,视近清楚,无伴视物变形及畏光流泪,无伴偏头痛。镜片验光:右眼一0. 45 D,左眼+0. 37D .PE , Vod: 4. 4 , Vos:5. 0,双眼无充血,角膜清,房水清,晶状体透明,眼底正常。取百会、太阳、攒竹、合谷、足三里、三阴交、视区进行电针治疗,并配合温和灸及其耳穴贴压,治疗30次后,再次复查:Vod: 5. 0, Vos: 5. 2。又巩固治疗了20次。半年后随访,视力仍保持正常。 假性近视是指视力低于5. 0(小数记录法为1. 0),近视力正常,使用近视镜片置于眼前,远视力可矫正到5. 0以上;应用睫状肌麻痹药物,如阿托品等滴眼后,或双眼作远雾视训练后,远视力恢复正常,近视屈光度消失,呈现正视或远视状态。这种由于调节紧张造成的近视,调节松弛后近视消失的情况称为假性近视,这是临床的常见病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