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养生之道 于 2016-4-14 16:47 编辑
病人系病房与门诊病人,年龄最小21岁,最大78岁,20- 30岁8例,31-40岁13例,41岁以上39例;病程最短1星期,最长10年。符合以下诊断标准:病史:常有落枕史,颈肩痛沿颈神经向上肢和手臂放射,严重者呈针刺、电击样。反复发作,劳累或受凉易诱发。部分病人可并发头晕、耳鸣或耳痛。 体格检查 1)颈部活动受限,下颈椎棘突部、肩胛骨内上角压痛。 ( 2)牵拉试验及压头试验阳性。 ( 3)相应神经节分布区感觉减退。 (4)腿反射减退或消失。 ( 5)双上肢肌张力、肌力减退,重者可出现肌萎缩。 辅助检查:X线摄片显示颈椎前凸消失或呈反屈线,椎间隙变窄,骨质增生。斜位片显示可见骨刺,椎间孔变小。少数病人以示椎间盘突出。 治疗方法:取穴:主穴取天地针(中脘、关元)、商曲。配穴取滑肉门、上风湿点、上风外点、神阙。以颈项疼痛、僵硬为主加下脘上、阴都;以肩颈连线处疼痛则在商曲与滑肉门连线上加针;以肩、肩肿部疼痛为主加滑肉门三角,上肢疼痛、麻木者在滑肉门至上风湿点、上风湿至上风外点连线上加针。 方法:针刺前先检查肝脾的大小及有无包块、触痛等,无阳性体征者方可施治。常规皮肤消毒,根据病人胖瘦及腹壁脂肪分别选用40- 60mm长毫针,对准穴位直刺,采用只捻转不提插或轻提插的方法分三步进行。( 1)候气:进针后停留3-5 min。( 2)行气:候气后再捻转提插,使局部产生针感。( 3)催气:再隔5 min,行针1次,加强针感,使之向四周或远处扩散。三步进行期间嘱病人活动颈项及上肢,然后在神阙穴上施灸,通过灸神阀来加强针感,留针30 min,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体息2 d,共治4个疗程。 疗效标准:痊愈:颈项及上肢疼痛及麻木消失,活动自如,牵拉试验及压头试验阴性,正常工作、生活。 有效:疼痛、麻木症状基本消失,但不能长时间低头及劳累。 无效:症状与治疗前比无改善。 经治疗,60例患者中,痊愈48例,显效1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 病例介绍:患者,男,63岁,因反复发作颈项疼痛,右肩胛内缘处疼痛,右上肢麻木3年,再发加重1星期,前来就诊。诉3年前因打麻将而出现颈项僵硬不适,颈部活动受限,遂到某医院就诊,予针灸治疗后症状消失。此后经常发作颈项疼痛,并出现右肩胛内缘处疼痛,1年前出现右上肢发麻、胀,特别是长时间打麻将后症状明显,曾多次予针灸、推拿治疗,症状时好时作,1星期前又因打麻将而出现颈项及肩胛内缘处疼痛,且疼痛呈针刺样及触电样,右上肢发麻、胀,握物无力,遂求治于我科。检查见颈5-7椎棘突及右侧椎旁压痛,右肩胛内缘压痛,颈部活动不利,右上肢活动自如,击顶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强阳性,屈仰颈试验阳性,颈椎X摄片示颈生理弓度消失,颈3-7椎体骨质增生,颈4-6椎间隙变窄,钩椎关节磨损。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予腹针治疗,针后嘱病人活动颈项及右上肢,约10 min后病人感疼痛及麻木减轻,遂留针1h。起针后病人感疼痛及麻木明显减轻,5次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活动自如,又作5次巩固治疗,嘱病人少打麻将多做运动,随访1年未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