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年龄在30岁一40岁的3例,41一50岁的16例51一60岁的35例。61岁以下的14例,年龄最小31岁,最大72岁。 疗程与病程:疗程最短的5天,最长的30天。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5年。 跟骨X线摄片:68例患者全部作跟骨侧位片检查,其中27例有跟骨骨刺。 治疗方法:腕踝针治疗:取患侧下1穴,位置在内踝尖卜3寸,跟腱内侧缘;以1.5寸的毫针沿皮向足跟平刺,针刺入皮下浅层,进针约1寸。不能有针感,若出现酸胀麻感为针刺太深;如出现剧痛,同时刺入困难,为太浅;均应予以调整。留针30分钟后出针。每天针刺一次。 中药熏洗:处方用自拟“跟痛洗方”,组成:麻黄、细辛、当归、红花、桂枝各10克,海桐皮30克,川芎15克,独活20克,伸筋草15克。每日一剂,煎水2000毫升左右,先熏后洗,泡至温度变冷。第一次熏洗完后药液不倒掉,第二次只需将药液煮沸即可,每天熏洗二次。用过二次后换一剂药。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患者应注意避免久行久站,在患足足跟下垫以海绵等软垫以缓冲足跟压力,且在急性疼痛期间不能采用如跺足、用棍棒敲击足跟等方法,否则会使疼痛加重。睡眠时应注意足部保暖。 疗效标准:疼痛消失,能正常行走,为痊愈;疼痛减轻为好转,疼痛无减轻为无效。 痊愈63例,好转a例,无效1例。治愈率92.6%,总有效率98.5%. 足跟痛是以足跟部承重时疼痛为特征的疾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可有数月或数年的病史,主要表现为早晨起床后站立时足跟部疼痛,行走片刻后疼痛减轻,但久行或负重过多时疼痛又加重,甚则履地艰难,是临床顽症之一。 本病现代医学认为多属跟骨骨质增生、跟部滑囊炎、跟腱炎、跖筋膜炎、跟骨下脂肪垫炎等。中医将足跟痛归属于骨痹范畴,系由久站、久行所引起的足跟部气血瘀滞不畅、局部经络阻滞不通所致,也有感受风寒湿邪所致者。治宜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祛风散寒除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