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有患者疼痛强度为中、重度疼痛(疼痛强度采用0一10数字分级法,轻度0-3分,中度4-6分,重度7一10分),疼痛强度≥4。所观察病例均对阿片类药物无过敏史。治疗组51例,其中男36例,女25例;年龄36一75岁;肺癌19例,结直肠癌13例,乳腺癌12例,胃癌7例。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根据《成人癌痛临床实践指南》,经即释吗啡滴定后,予口服盐酸羟考酮控释片镇痛治疗(剂量范围10--70 mg, 12 h l次)。 在口服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同时予耳穴贴压。主穴取便秘点、直肠下段、大肠,配穴取脾、胃。便秘点在与坐骨神经(在对耳轮下脚的前2/3处)、交感(在对耳轮下脚末端与耳轮内缘相交处)呈等边三角形的对耳轮下脚的上缘处;直肠下段在耳轮起始端,近屏上切迹处;大肠在耳轮脚上方的前1/3处;胃在耳轮脚消失处;脾在耳甲腔的后上方。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医者一手用拇指及食指握住耳轮后上方,另一手持探棒由上而下在耳廓相应穴位按压找到敏感点,然后在耳穴敏感点处用75%乙醇棉球消毒,将备用的莱旅籽附在0. 5 cmX0.5cm大小的医用胶布中央,贴敷于耳穴敏感点处,并予适当按压,至耳廓有发热、胀痛感为止。嘱患者自行按压,每次每穴5 min,每日4次。两耳轮流贴压。 所有患者如出现II度及以上便秘超过7d者,予增加泻药或磷酸钠盐灌肠液灌肠。 根据WHO三阶梯镇痛原则,中、重度疼痛需使用强阿片类药物进行治疗。便秘是强阿片类最常见的副反应之一。研究发现阿片类药可直接兴奋胃肠平滑肌阿片受体,并作用于脑干相关部位的阿片受体,通过自主神经调节产生作用抑制排便反射,改变肠道蠕动功能。便秘一旦发生,不会产生耐受,故指南中建议使用强阿片类药物的同时常规需使用缓泻剂。我科在使用强阿片类药物时常规使用麻仁丸预防患者的便秘。但有部分肿瘤晚期患者进食困难,勉强服用止痛药,不愿或拒绝口服辅助用药。故笔者应用耳穴贴压治疗阿片类相关性便秘,并与单纯麻仁丸进行前瞻性对照,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其中1/3患者为重度疼痛。阿片类药物是中、重度疼痛治疗的首选药物。而便秘是阿片类药物最不易耐受的重要不良反应之一,其较高的发生率(高达90%-100%),严重影响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从而减低了中、重度癌性疼痛的控制率。目前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的治疗主要为泻药、中药、微生物制剂以及灌肠。这些疗法主要是通过导泻的方式达到通便的效果,一旦停药,便秘会再次出现,而且某些方法如泻药、灌肠等长时间应用还会引起电解质的失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