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均来源于医院针灸科。年龄最大60岁,最小28岁;病程最长20年,最短1年。符合以下诊断标准依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①肢体经脉弛缓,软弱无为,活动不利,甚则肌肉萎缩,弛纵瘫痪。②可伴有肢体麻木、疼痛或拘急痉挛。严重者可见排尿障碍、呼吸困难、吞咽无力等。③常有久居湿地、涉水淋雨史,或有药物史,家族史。④可结合西医相关疾病做相应理化检查,如有条件应做CT、磁共振等。⑤应注意与痹证、风痱、震颤等鉴别。 治疗方法:体针加眼针治疗 取穴以手足阳明经穴和夹脊穴为主,随证配穴。主穴:上肢取肩髃、曲池、合谷、颈胸部夹脊穴。下肢取髀关、伏兔、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腰部夹脊穴。配穴:肺热津伤加尺泽、肺俞、二间;湿热浸淫加阴陵泉、大推、内庭;脾胃虚弱加太白、中脘、关元;肝肾亏损加太溪、肾俞、肝俞;脉络病阻加膈俞、血海。上肢肌肉萎缩加手阳明经排刺;下肢肌肉萎缩加足阳明经排刺。操作:用毫针刺法,主穴中足三里、三阴交用补法,余穴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夹脊穴用平补平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再加眼针治疗。眼针以辨证取穴为主。肺热津伤型取肺区上焦区下焦区,湿热浸淫型取脾区胃区下焦区,脾胃虚弱型取脾区胃区下焦区,肝肾亏损型取肝区肾区下焦区,瘀阻脉络型取心区上焦区下焦区。操作方法选用眶外横刺法即在选好的经区,找准穴区界限,在距眼眶内缘2mm的眼眶上,从穴区的一侧沿皮刺入,斜向另一侧,可刺入真皮达到皮下,不可再深,也不可刺入另一穴的界限。10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疗效评定标准:根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治愈:肢体活动正常,肌肉丰满,神经系统及实验室检查正常。好转:肢体痿弱好转,症状改善,神经系统及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无效:肢体痿弱无改善。 经治疗,38例患者中,治愈8例,好转2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3.68%。 痿症是指肢体筋脉迟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症。痿症的临床特点,大体与西医的重症肌无力、周期性瘫痪、进行性肌萎缩、肌营养不良症、多发性神经炎、急性脊髓炎、癔症性瘫痪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并发软瘫的后遗症等病相类似。 中医认为,痿证主要是由于筋脉失于濡养所致。外感温热毒邪、内伤情志、饮食劳倦、先天不足、房事不节、跌打损伤以及接触神经毒物药物等,均可使五脏受损,精津不足,气血亏耗,肌肉筋脉失养,而发为痰证。临床实践证明:针刺治疗痰证疗效肯定。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阳明经气通畅,则正气旺盛,而机体功能易于恢复,故取穴以阳明经穴为主,夹脊穴为督脉之旁络,又以膀胱经第1侧线的脏腑背俞穴相通,可调脏腑阴阳,行气血。三阴交为足三阴之交会穴,可健脾胃、益肝肾。阳陵泉为筋之会穴,与足三里穴相合,使荣润筋脉之力更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