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品味人生 于 2016-5-30 16:43 编辑
65例中,年龄45-58岁,平均年龄49.8岁;病程最短4周,最长2年,平均两个月。 治疗方法:火针 取穴:肩髃、肩贞、肩髎、阿是穴(均患侧) 方法:穴位周围常规消毒,选用0.35mmX50mm规格的一次性针灸针,在酒精灯上烧至针身发红,对准穴位,迅速刺入,留针10分钟,取针后用消毒十棉签按压针孔。隔天一次,五次为一疗程,治疗两个疗程。火针刺后,局部避风寒,禁水12h。 肌肉力量技术(MET) 记载于《骨科疾病的矫形按摩》(Thomas Hendrickson著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出版)一书上。 火针治疗后一天行肌肉力量技术治疗。 方法如下: 肩部内旋肌、外旋肌的肌肉力量技术 患者曲膝仰卧,患侧手臂尽可能外展 (一般不超过90°),在前臂尽可能舒适的情况下做内旋或外旋,后背不离开床而。施术者一手在盂肱关节处,向下压肱骨头,防止肩向前移动。施术者试图对前臂远端做更进一步的内旋或外旋时让患者抵抗大约5秒钟,每个动作重复3-5次。 离心性收缩用肌肉力量技术 体位同前,患者手臂举起至舒适限度,一手握住肱骨远端,一手放在前臂,用一般程度的压力将手臂移动超过头部,让患者抵抗。慢慢移动到手臂无痛的界限大约10秒,然后放松。要保持手臂在这个新的范围没有疼痛,如果疼痛,轻轻送同。重复3-5次。 促进盂肱关节向下滑动的肌肉力量技术 患者仰卧位,施术者而向头45°站立,用上肢和躯十夹住患者前臂,同侧手放在患者腋窝稳定肩部,另一只手握住肱骨远端。施术者旋转身体离开按摩床时,用起稳定作用的手向头部的方向轻轻挤压,轻柔的拉动肱骨向下(朝向脚部)持续约30-90秒。 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嘱患者每天做爬墙活动、梳头动作、弯腰晃肩、体后拉手、甩手锻炼等各3min。 疗效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以肩部疼痛及活动功能程度两项为指标。痊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活动恢复止常,随访半年无复发;显效:肩部疼痛基木消失,肩关节活动明显改善;好转;肩部疼痛次数减少,肩关节活动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前后病情无改善。 本组65例,经治疗两个疗程后全部有效。其中痊愈49例,占75.4%;显效13例,占20.0%;有效3例,占4.6% 。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由于肩关节局部的无菌性炎症引起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好发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 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是肩关节周围炎的主要临床症状。疼痛常与天气变化及劳累有关,疼痛昼轻夜重;功能障碍以外展、内旋、后伸受限为甚。该病病程长,一般都在半年以上,疼痛可放射到颈部或上臂,夜间疼痛加剧甚至夜不能眠,功能障碍常不能自行穿衣、梳头、擦屁股,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火针疗法自《内经》时代以来,就一直被医者广泛应用。通过在应用火针治疗疾病发现,火针具有良好的散寒止痛的效果,较之传统针灸疗法,火针对寒痛、冷痛治疗效果更佳,操作火针时必须做到进针准确、进针瞬间针尖与皮肤垂直、把握针刺深度,使炽热的针体迅速刺入穴位,通过这种有形无迹的热力,达到助阳散寒、除湿散结、气行血活、脉络通畅,从而起到良好的比痛作用。《素问·痹论》中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肩周炎的发生与风寒湿三邪的侵袭有关,风寒湿邪客于血脉筋肉,筋脉失养,脉络拘急而疼痛,故肩周炎的疼痛特点是昼轻夜重,且与天气变化有关,天气寒冷时痛甚,选用火针能够较好的缓解该病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