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病例为医院门诊,年龄最小20岁,最大66岁,平均43.5岁;气滞血瘀型49例,虚损劳伤型31例,寒凝湿滞型16例;病程最短1天,最长18年。符合以下诊断标准:本病常发生于25 -45岁的青壮年,多数患者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等病史,反复发作,临床表现有:腰痛,常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腰腿活动受限,直腿抬高试验阳性,X线检查脊稚侧弯、椎间孔狭窄,脊椎CT或MRI显示突出的髓核,脊椎腔造影阳性有确诊的定位意义。 治疗方法:眼针取穴中焦、下焦区;体针取穴相应华佗夹脊穴、肾俞、大肠俞、环跳、阳陵泉、委中、阿是穴。痛在太阳经加殷门、承山、昆仑;痛在少阳胆经加风市、悬钟;体虚加足三里。施治方法:先针眼针中焦、下焦区,针入后嘱患者适当活动腰腿部,lOmin后起针,再予体针,环跳、阳陵泉施提插泻法,使针感向下放射2一3次为度,忌大幅度频繁捻转,以免损伤神经干。气滞血瘀型、风寒湿痹型针用泻法拔火罐以散瘀止痛;肝肾亏虚型针用补法以扶助正气。每日针刺1次。10次为1疗程。 疗效判定标准及结果:治愈:症状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治疗组77例,显著进步:症状大部分消失,11例;好转:症状部分消失为7例;无效:症状无明显减轻,分别为0例。总有效率为100%.疗程最短3天,最长30天,平均15天。 病案举例:某患,男,35岁。因搬重物不慎扭伤,引起腰痛,伴左下肢疼痛,昼夜坐卧不安,咳嗽时加重,舌红有瘀斑,脉弦涩。看眼:中下焦区均有明显变化,颜色浅淡,血管较粗;CT示 4-5. L5一S1间盘脱出。脉证合参诊断为:痹证,气滞血瘀型。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先针眼针中焦、下焦区,针入后嘱患者适当活动腰腿部,l0min后起针,再予体针环跳、阳陵泉、风市、悬钟,提插泻法加火罐以散瘀止痛,针2次后腰腿痛明显减轻,7次后疼痛完全消失,半年后随诊,生活工作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