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符合以下纳入及排除病例标准:纳入标准:本组所有病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肩周炎诊断标准:l)有过劳、外伤或受寒冷的病史;2 }患者年龄在50岁左右;3)发病多为隐袭性,无全身症状,无局部红肿;(4)肩部疼痛,以肩关节外展及上举时加重,肩关节活动受限或僵硬;(5)后期疼痛缓解,但关节功能仍受限,日久可伴三角肌姜缩;(6)压痛点常见于肩峰下滑膜囊、肚二头肌长头腿,嚎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7)X线检查,旱期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偶有肩袖钙化点。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脑、肾以及其它系统疾病者,精神病及肿瘤患者,肩部急性软组织损伤、肩关节脱位、骨折、感染性炎症、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 对象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66岁,平均54.2岁;病程1个月以内14例,1-6个月9例,7-12月7例,平均约5.8个月。 治疗方法:微创埋线治疗 取穴 1) 局部取穴: 肩三针( 肩髃、肩前、肩贞) 、肩髎、肩井、臂臑、肩外俞等,肱二头肌长短头肌腱,冈上、下肌肌腱,三角肌前后缘等肩关节周围压痛点。(2) 循经取穴: 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芥、后溪、条口、阳陵泉等。 操作:每次选择5-7穴位及压痛点,局部常规碘伏消毒,采用9号一次性埋线针,将PGLA线体置于埋线针针管,根据穴位及压痛点解剖特点,快速刺入皮下,植入线体。注意线体勿植入肩关节腔,肩井等部位不可刺入太深,以免刺穿肺尖引起气胸等。对皮下薄弱部位可采用提捏法进针埋线。句周治疗1次,2次为1疗程。 中药内服 桂枝附子汤加味。基本方:附子10克,川乌5克,桂枝15克,细辛10克,防风15克,羌活15克,桑枝15克,姜黄10克,红花10克,大枣15克,生姜20克,炙甘草10克。加减:气血不足者,加黄芪20克,当归15克;脾胃虚弱者,加白术15克,惹仁20克;痛甚者,加乳香、没药各5克。1日1剂,连服2周为1疗程。 其它:治疗期间指导患者进行肩关节的主被动功能锻炼,如肩关节的前屈后伸,内收外展活动,或患肢的爬墙锻炼等,甸日1-2次。 疗效评定: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好转:肩部疼痛减轻,肩关节功能改善;未愈:症状、体征均无改善。 1疗程治愈9例,好转17例,未愈4例;2疗程治愈21例,好转9例,未愈。例,总有效率100%。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俗称“漏肩风”,又称“冻结肩”或“肩凝证”。好发于50岁左右的人群,故又称“五十肩”。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病程较长,可达数月,严重者达1-2年。常影响日常生活,严重时生活不能自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