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海洋之露 于 2016-6-17 16:44 编辑
腕踝针是张心曙教授首创的一种简明易学、安全方便、应用范围广的针刺疗法,本疗法是将身体分为6个纵区,在手腕和足踝部各定6个针刺点,根据病症表现部位按区选点,进行皮下针刺,其皮下针刺时要求尽可能表浅,不出现酸、麻、胀、重、痛等感觉,把针体留在皮下组织的浅层,以取得治病效果,诸如各种痛症、神经疾病、精神疾病及其它临床科的病症。
治疗痛症的临床应用
头痛 李良平等运用电针配合腕踝针治疗偏头痛,治疗组80例,用电针透刺配合腕踝针,对照组40例,口服双氯芬酸片,结果显示两组在治疗后无论是发作频度、持续时间还是疼痛程度均低于治疗前;但在治疗结束后3个月、6个月,治疗组的发作频度、持续时间、疼痛程度都保持较好,头痛发作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李俐等采用腕踝针治疗紧张性头痛(区域对应腕1及腕5),取穴少而简便,无副作用,临床疗效优于药物对照组。亦有报道腕踝针联合扑热息痛治疗急性轻型高原病性头痛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三叉神经痛 邸树清等运用腕踝针治疗三叉神经痛,58例中,治疗1个疗程痊愈28例;治疗2个疗程痊愈26例,好转4例,有效率100%其中26例随访2年未见复发。
胸痛 王荣春等运用腕踝针治胸痛107例,治愈73例、显效31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9.06% ;其疗效与病程以及疗效治疗次数关系不大,腕踝针对胸胁痛的治疗是有一定的特异性。
腹痛 张运来用腕踝针治疗急性腹痛80例,为急性胃肠炎、胃肠痉挛、急性胰腺炎、急性膀胱炎、胆囊炎、急性阑尾炎、尿路结石等7种常见急腹症;结果表明,腕踝针和常规针刺组疗效、疼痛消失时间相当,腕踝针治疗急腹痛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取效迅速。
带状疱疹和疱疹后神经痛 王亚青通过腕踝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选用上4,疗效满意,认为腕踝针具有时效长,在夜间镇痛作用较普通针刺强,可代替止痛药;在持续性疼痛方面效果较佳,取穴的理论基础以简单的分经取穴为主;施针技巧很重要;施针越浅效果越佳;腕踝针适用于带状疱疹整个发病过程以疼痛为主者。李菊艳等通过点刺放血配合腕踝针治疗带状疱疹40例,针刺组:按出疱疹顺序,在疱疹局部用三棱针对每个疱疹逐一点刺放血,并用闪火法在所刺部位拔罐3-5min,放血3-5ml,按疱疹所在部位属区,取相应的腕踝针针刺,留针30 min,每日1次;药物组予口服病毒灵、消炎痛,肌肉注射聚肌胞、干扰素;结论:针刺组的临床疗效、痊愈和显效的时间优于药物组。
脊柱及关节性疼痛 徐斯伟观察电针合腕踝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分别采用电针法、电针合腕踝针法治疗,结果显示电针合腕踝针组的治愈率(55.0%)明显高于电针组(32.5%)。周友龙等运用踝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取穴:根痛1、根痛2、根痛3,研究结果表明踝三针对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根性痛具有起效快、镇痛维持时间长等特点,与常规针刺及药物组比镇痛效果显著,且选穴少、痛苦小、操作简便,镇痛效果显著,特别对剧烈疼痛患者镇痛效果更加明显。周保定等也认为,踝三针对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疼痛镇痛效果确切。陈玖明,吴建伟腕踝针治疗肩关节痛38例,取穴上4、上5、上6,疗效显著,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宓轶群等通过腕踝针对不同病因所致下腰痛疗效进行研究,腕踝针疗法是治疗下腰痛的有效方法,其认为腕踝针的穴位相当于郄穴,善治急症、痛症,例如:腕部上6点相当于养老穴处,为手太阳小肠经之都穴;踝部下6点相当于足太阳膀胱经之跄阳,为阳跷脉之都穴;故对腰痛特别是急性腰扭伤疗效佳,而对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程相对较长的病症疗效较差,这与临床观察结果相符。冯春燕运用腕踝针治疗肩背肌筋膜炎,152例中治愈103例(1个疗程治愈75例,2个疗程治愈28例),有效45例,无效4例,有效率97.37%。有学者运用腕踝针治疗四肢运动损伤疼痛患者31例,其有效率90.3 %,治愈率61.3%。另外也有运用腕踝针治疗足跟痛、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也取得了显著疗效的相关报道。
痛经 杨锦彪等运用腕踝针配合体针治疗女子运动员痛经16例,治疗组采用口服芬必得加腕踝针及穴位针刺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口服芬必得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止疼,iv.效率87.5%,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显效率50%,总有效率62.5 %,腕踝针结合体针治疗女子运动员痛经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女子痛经的效果。周俊青腕踝针配合局部温针治疗痛经56例,痊愈20例,显效30例,有效4例,无效2例,并发现对原发性痛经效果理想,而对继发性痛经仅能起到一定的镇痛、缓解症状的作用。
换药疼痛 秦洁等将腕踝针用于烧伤换药镇痛治疗,研究结果表明腕踝针针刺疗法可有效地缓解烧伤创面换药引起的疼痛,留针时间越长,镇痛效果越好。
癌症疼痛 胡侠等对肝癌患者进行腕躁针治疗,单纯腕踝针治疗36例,按照三阶梯止痛原则单纯服药组50例,比较其在镇痛疗效上与不良反应上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4%,愈,iv.率86.1%;接受腕踝针治疗的患者与按三阶梯服药的患者镇痛疗效上无显著差异,持续缓解时间较服药组长,且无毒副作用;腕踝针治疗肝癌疼痛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
其它 田佩林运用腕踝针治疗功能性疼痛2872例,进行选区定穴,疗效显著,且腕踝针的疗效关键在于查区、选点和进针角度。临床上也有运用腕踝针治疗以疼痛为主的疾患的报道 , 8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疼痛症状明显好转,结果痊愈25例,显效17例,好转3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3.75%。亦有运用针刺配合腕踝针治疗偏瘫肩痛及对于脑卒中偏瘫肢体疼痛腕踝针的报道,疗效均满意。
行针方法
张心曙等先根据选穴原则选出进针点,按常规消毒后,医者用右手三指端夹住针柄,拇指关节微屈,指端值在针柄下,令针尖朝躯干方向与皮肤呈30°夹角快速刺人皮下,刺过皮层后,将针循纵轴沿皮下表浅进针,进针要缓慢,不必捻转。针后不要求有任何针感,若有酸、麻、困、胀等针感需做调针,即将针缓慢后退至针尖达皮下,酌情纠正后再将针刺人,最后用胶布固定针柄,无需行针,留针30min-12h。孙瑜等人认为刺人之合适深度为:当针身水平位沿皮下进人机体时,在患者施术部位的皮肤上看到似鱼浮水前游而不见鱼的形状,其方向是“趋向病所”。然而有关行针与留针时间,周友龙等主张快速捻转行针,200~ 300次/min,不提插,幅度为360°一720°,每次连续捻转3min,每l0min行针1次,留针30min。周保定等也以100一 200次/min速度捻转,幅度为180°一360°,每次连续捻转2-3min,留针30min,留针期间每l0min行针1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