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其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45岁一62岁,平均60.2岁;并均经CT扫描证实为脑梗死。纳入标准:①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经CT或MRI检查,且缺血部位在颈内动脉系统;②符合卒中病中经络诊断标准,分期为急性期或恢复期(发病2个月以内);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妻7分;④年龄在40岁一70岁。排除标准:①经检查证实为脑栓塞或脑出血者;②合并有严重的心、肝、肾、造血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等原发病者;③严重的骨关节病变影响功能恢复者。所有病人均在保护脑神经、活血化淤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该疗法治疗,接受该疗法治疗时间均在首次症状出现后的14 d至2个月。
治疗方法:康复训练+眼针治疗
在医师指导下,对病人全身关节进行康复运动和训练。早期康复训练,重点是运动功能的恢复以及正确功能位置的保持,以全身关节的被动活动为主。每个关节至少活动4次一6次,每天至少活动2组或3组,每次20 min。同时根据功能恢复的不同阶段,选择一期康复训练,针对卒中病人早期卧床,重点是患侧肢体的被动运动结合健侧肢体的主动或抗阻活动。通过中枢神经反射,促进产生联合反应,共同运动来诱发和调动患侧肌肉的收缩反应;二期康复训练以主动运动为主,包括床上双下肢屈曲直立后腰臀向上起桥运动;坐位或站位肩肘手联合支撑运动,俄腰膝跺足联合蹲起运动,扶持行走运动及五指拿物运动等;偏瘫后期康复训练全部为主动运动,如穿衣,解系纽扣、鞋带,翻书和写字等。另外还有坐位平衡训练、站位平衡习训练及步行训练等。每日治疗师训练40 min-60 min, l周5次。其余时间由护士及家属协助病人完成。另外,根据病人上肢功能恢复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训练上肢功能及手指的精细动作,如插积木、刷斜板、翻牌、抛球、接球等,不断改善手指的功能。
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用眼针治疗。眼针取穴以《中华眼针》为标准。病人取端坐位,目视前方或仰卧位,眼睑常规消毒,准确定位在距离眼眶2mm以内的“上焦区穴”与“下焦区穴”。医者用压手拇指或食指避开针刺部位的眼球并绷紧眼睑皮肤,用31号5分至1寸消毒不锈钢针,分别在每个穴区直刺0.6寸一0. 7寸,不行针,以有胀、酸、麻、热、凉针感为佳。根据中医辨证,肝阳暴亢证加刺肝区穴(双)、肾区穴(双);气虚血瘀证加刺心区穴(双)、肾区穴(双)、脾区。留针30 min,不提插,缓慢起针后,按压针孔3min防止出血。每日1次,l0d为1个疗程,间隔3d行下1个疗程治疗。本研究观察不少于3个疗程,最多5个疗程。同时,给于全面的康复护理指导.包括心理疏导、生活护理、医疗护理及康复指导等的整体护理,从而使病人树立信心,配合治疗,生活安全,减少并发症。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病人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依据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的减少和病人总的生活能力状态(评定时的病残程度)进行疗效评定。每个病例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各进行1次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基本治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一100 %,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 % -90%,病残程度为1级一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l8%一45 %;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以下。
经治疗,30例患者中,基本治愈3例,显效进步18例,进步8例,无效1例。
眼针疗法是由著名中医前辈彭静山教授总结60余年行医生涯之针灸经验,首创的一种以中医学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结合眼与五脏六腑、十四经脉关系,与后汉名医华佗的“观眼识病”学术思想相适应,根据眼球结膜上血管的形色变化,判定疾病的性质与部位,然后辨证针刺眼周特定穴位,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微针疗法。眼与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均有密切联系,通过眼部针刺可达到通经络、活气血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