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74|回复: 1

老中医教您如何调理脾胃?

[复制链接]

117

主题

133

回帖

677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77
发表于 2016-6-30 16:5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脾胃篇1.“三浊”与脾胃
《黄帝内经》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意思是说多数浮肿和胃胀,腹胀之类的肿满病,与脾密切相关。体内湿浊引起的不适和病变,也大多源自于脾虚。
这里重点说说“湿”。常常听到人们提起“寒湿”,“湿气”,“湿浊”,“痰湿”等概念,这些提法基本相当于中里老师所言的“三浊(浊气,浊水,宿便)”,中里的提法通俗易懂,更能方便大众。
脾胃不好,食物不能充分消化,很多半成品会渗入血液,流向全身各处,成为三浊的重要来源;还有一种是脾胃不好,运化能力差,食物残渣蕴积在肠胃,不能及时排出体外,一部分废物渗入血液,成为三浊。
这些三浊危害巨大,可能淤塞经脉血管,可能堆在肝脏促成脂肪肝,可能随血液上头影响睡眠(胃不和则寝不安),可能堆积成脓瘤肿块,可能滋生病菌病毒等等,完全称得上是万病之源。
而“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正好指明了方向,调治各种“湿浊”之病,健脾胃绝对是上上之选的方便法门。
2.肌肉状况――脾主肉
    脾主肉--《内经》。肌肉松懈,没有弹性,或者肌肉少而肥肉,囊肉多,说明脾胃不好。
    一种情况是脾胃不能将食物转化成气血来濡养肌肉,未充分消化的半成品转变为肥肉,囊肉,堆在身体各处;
    另一种更差,如果脾胃很弱,甚至不能化生出足够的血气来维持身体的基本运行,身体就会透支肌肉里储存的糖来救急(肌肉是个巨大的糖库,是身体的能量仓库),出现肌肉消烁的现象。一些大伤元气的人,比如经历化疗,放疗,大型手术的病人等等,也会因为血气严重不足,出现类似现象,他们的肉都是松垮夸的,肌肉透支殆尽。
3.观察婴儿看脾胃
    婴儿的脾胃功能是比较弱的。粥汤类最容易消化,所以刚出生时只能喝奶,渐渐的才能喝粥,吃些细碎而软的食物,到一定程度才能吃干饭。到了儿童阶段依然爱吃甜食(脾之味为甘,甜味是脾对应的味道)。由此可见,对于脾胃虚的人,吃粥饧类和细碎而软的食物是很好的对治方法。――反过来讲,如果你只有吃这类食物才觉得舒服,或嗜好甜食,就说明脾胃比较虚。
4.嘴唇――脾开窍于唇。
    “脾开窍于唇”,“脾之荣在唇”(内经),脾胃很好的人,吃下食物没一会儿,嘴唇就会变得红润不少;反之,如果嘴唇发白,没血色,很干,爱爆皮,裂口子,明显外翻(脾不束肌)等等,就说明脾胃不好。
5.鼻头和鼻翼。
    鼻头和鼻翼是脾胃在面部的反射区。酒为大热之物,所以长期过量饮酒的人就会鼻头鼻翼发红,俗称“酒渣鼻”。
    胃经夹鼻而下,鼻翼发红的人常常是胃中有热。胃热的人通常还会容易饥饿,口臭,牙床红肿疼痛等症状――这些现象的直接原因是胃经湿浊盛,气血上逆,发于头面口腔。深层原因还是脾虚。脾的运化能力不行,使食物蕴积滞留在胃,再加上肠道不是很通畅,食物残渣下行缓慢,积久化热化腐所导致;
    如果鼻头没有血色,特别白,是脾虚无力化生血气之象,有贫血的可能;
    如果鼻窝总是很脏,发黑,油乎乎的总象没洗干净似的,或是长疙瘩,说明胃经血气浑浊,湿浊盛,浊物沉淀在鼻翼鼻头。从美容得角度来说,真的想根除“黑头”,调理脾胃才是治本之法。
6.腹泻和便秘。
    前面讲过,胃热的深层原因还是脾虚。有很大一部分便秘也和胃热有关,食物残渣下行缓慢,水分流失,到大肠时,已变得很干,所以出现便秘。有的朋友做了推腹法以后,发现排便顺畅了很多,这是因为推腹法促进了胃肠蠕动,加速了食物残渣的下行。如果配合每天敲打足三里,按摩小腿脾经,在中脘拔罐,效果应该会更好。
    大便常常不成形,很稀,溏泄,这是脾胃虚寒的原因,而且很可能是脾肾双虚的情况(肾气不足就会引发各种虚寒症)。对治的方法包括温灸中脘,足三里,关元等穴,每天饮用一杯生姜大枣红糖水,温胃通经,散寒补血,利用推腹法除三浊,运脾胃等。
7.眼袋
人在正常时间睡眠时,血液归肝解毒。熬夜的人反其道而行之,使血液归肝解毒减少,因此血液变得浑浊;
    另一方面,熬夜时思维活跃,大脑会调用血气维持精力,血气上行的结果是脾胃供血必然减少,消化受到抑制,因此会有更多的消化半成品渗入血液,这也会导致血气浑浊。
    胃经是血气很充沛的一条经络,而眼袋的地方正是胃经的起始点,比较容易沉淀浊物,所以熬夜的人常会有黑眼圈,这正是血气浑浊的体现。
    从熬夜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肝胆和脾胃的相关性。下眼袋的大小,颜色深浅,暗沉还是光泽都能反映脾胃的状况。如果眼带大,浮肿,或者颜色暗沉,发黑都表明脾胃不好,湿浊盛。
8.痘痘
    观察经络图,脸上两颊容易长痘痘的地方正是胃经经过的地方。痘痘多,通常是胃经气血上逆,湿浊渗出面部皮肤的结果。靠在脸上涂抹药膏来消除痘痘,可解一时之急。就像在沸腾的饺子锅里浇点凉水,水可以暂时不扑出来,但要想根除,就必须把下面的火关掉。怎样把火关掉呢?除三浊,敲打胃经,健脾胃既可。
9.肝旺脾虚和脾肾双虚
  脾虚很少单独出现,总是和其他脏腑的失衡联系在一起。最常见的就是“肝旺脾虚”和“脾肾双虚”。
总的来说,容易烦热,爱发脾气,易怒(不发出来,憋在心里也算),便秘,容易出现咽喉肿痛干痒,舌头起泡,口舌生疮,牙龈红肿溃烂等上火现象的,多属“肝旺脾虚”型,需要疏肝健脾同步进行;
而腹泻,大便稀软,溏泄,怕冷,精神不佳,健忘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精力不足,工作没热情,生活没激情,食欲不振的,多属脾肾双虚型。需要健脾胃与补肾固肾同步进行。
  当然了,也有肝火旺,脾虚,肾虚同时出现的,比如既怕冷又怕热,既爱发脾气又健忘,注意力不集中,这就需要疏肝,健脾,补肾三管齐下了。

总论篇
参研《黄帝内经》四:五脏六腑及血气状况的自我判断(总论篇)
   “望,闻,切,问”――作为中医的四种诊断方法,是非常精密的诊断技术,而且具有超前性。如果运用得当,往往能在各脏器发生肉眼看的见的器质性病变前,在严重疾病形成的萌芽时期,就能发现确凿的症象,从而采取措施,有效遏止事态的发展。中医之所以强调“上工治未病”,并且运用于实践,就是建立在中医诊断技术的前瞻性上的。
“饮半盏当知江河滋味,拾一叶尽晓人间秋凉"”中里引用此句来比喻中医的诊疗方式,真是非常的贴切。看到树叶枯落了,就应该知道严冬要来了,当有所准备了。如果等到天寒地冻,雪花纷飞的时刻再去储存粮食,缝制棉衣,不亦晚乎?
对于普通人来说,脉诊是比较有难度,也比较专业,如果学了没什么感觉,就没必要投入过多的精力。
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望,闻,问”三诊来为自己诊断,及时细致的掌握当下身体的状况,以便采取应对的调治措施,先来看看“望,闻,问”三诊可以得到哪些身体的信息:
――望诊:观察人的形体、面色、精神状态、舌体、舌苔,皮肤的颜色和干湿程度,头发,眉毛,牙齿,牙龈,斑疹,痘痘,月经,大便,小便,痰,鼻涕,呕吐物,肌肉状况,指甲,眼睛。。。。。。扩大来说,应该还包括触诊,就是通过触摸身体来获得信息,比如看看肌肉是否紧实,皮下是否有颗粒等等;
――闻诊:运用听觉和嗅觉来观察人体。比如人的说话声音、说话快慢、呼吸粗细、咳嗽、呕吐、呃逆、嗳气、叹息 、喷嚏、肠鸣,口气,大小便的气味,月经白带的气味,呕吐物的气味等等
――问诊:自己最了解自己,可以问问自己诸如:怕冷还是怕热,还是又怕冷又怕热;爱出汗还是很少出汗;是否出现过眩晕,心悸,痉挛等;不舒服的部位是酸痛,刺痛还是麻痹;月经提前还是滞后,量多还是量少;腹泻还便秘,小便频还是排尿困难;容易口渴还是不爱喝水;喜欢辣的酸的咸的还是甜的食物。。。。。。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仔细辨认,身体的信息是极为丰富的,这些信息都或多或少的透露出身体当下的状况,内部五脏六腑的运行态势,就像每天看一个人的日记,时间长了,即使未曾谋面,也能了解他的心路历程。更何况身体的日记货真价实,没有利益的诱惑,没有潜规则的干扰,从不相欺,与你朝夕相处呢!
前面讲过,中医将人体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并把五脏和六腑作为这个整体最主要的零件(脏腑又用相表里的关系简化成肝胆,脾胃等六对组合),其他部分各与五脏六腑相对应,相从属,比如肺主皮毛,脾开窍于口等等;经络则是各部分连接的通道,血气多少则代表了身体能量总的状况。。。。。。所以无论身体的外在表象多么复杂,怎样千变万化,都是可以从五脏六腑,血气经络的角度进行归类,进而论治的。道家有句话叫“宇宙在手,万化由心”,正反映了中国古人抽丝剥茧,以一代万,化繁为简的思维方式。下面我们就把“望,闻,问”三诊得到的巨量身体信息,归类到五脏六腑,由外而内的认识自己的虚实状况。
肝胆篇
1.从油脂的角度观察。
    我们知道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储存在胆囊里,排到肠胃里用以代谢油脂。在饮食无明显变化的情况下,如果肝气郁结,肝火过旺透支了肝血,肝脏分泌的胆汁会减少;胆经淤塞,胆汁流入肠胃也会减少,这些都会导致油脂代谢失常,使身体看起来多油。
    比如皮肤油性大,头发油或油脂性脱发(油脂渗出头皮,污染了发根),血脂高(可能是油脂过多,渗入血液)。。。。。。
    比如吃饭口味上非常厌恶油腻,或者看到油的就恶心,很可能是肝胆功能减弱,体内有太多的油脂难以分解,身体本能的排斥油腻食物。
2.从经络线路观察
    掐按脚上的太冲穴,轻微酸痛属正常。此穴为肝火疏泄之端口,很痛,刺痛,没感觉都说明有淤堵,可断为肝火旺或肝气郁结。
    对照经络图,偏头痛,头胀的部位正是胆经和三焦经所过之处,胆经和手臂上的三焦经都是肝火宣泄的通路,可断为肝气郁结导致胆经,三焦经不通畅,不通则痛。
    对照经络图,两肋正是胆经所过之处,两肋隐隐作痛,或者胀痛都说明肝气郁结,胆经不畅。
    腿部侧面,外脚面的疼痛,麻痹等。此为胆经所过之处,不适感觉多与胆经淤塞有关。
    眉毛,眼睛外侧容易长斑,长疙瘩、红点或黑痣。比如黄褐斑,蝴蝶斑,老人斑等。对照经络图,此处正是胆经,三焦经所过之处,这说明两经血气流动不畅,微循环差,以致产生沉淀,形成斑点;或血液中浊物渗出皮肤,引发炎症,成为红疙瘩。
3.其他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黄帝内经).
    抽搐、抽筋,震颤、手足蠕动及肌肉姻动等大多与肝的状况不好有关;
    眩晕症,较轻微的包括晕车,晕船,坐旋转木马容易呕吐,头重脚轻,容易跌倒等,都可能跟肝火旺,血气上逆冲头,滞留不下,造成厥逆有关。
    口苦。 身体里最苦的就是胆汁,中医认为,口苦常常是胆汁外溢造成的,胆汁外溢的原因通常是肝气郁结,导致胆经淤塞。
   眼睛红,血丝多。肝火旺的结果。熬夜者需要透支肝火来维持精力,导致肝火旺。肝开窍于目,所以熬夜后眼睛血丝多。
    酒伤肝是因为酒性大热,造成大量血液向头面体表奔流,肝血因此也被透支,肝火亢旺,所以酒醉者常常面红,眼睛红。
    如果既没饮酒,也没熬夜,眼睛还是常常血丝多,说明就是肝火过旺的体质。
    爱眨巴眼睛,眼睛比较浑浊。肝开窍与目,说明肝胆功能不太好。
    易怒,烦躁,常常有无名火,会因为一件小事就大发脾气。《黄帝内经》说:(肝)在志为怒。肝火旺的人就容易发怒。如果常常怒火中烧,又不能发作,压抑在胸,就会导致肝气郁结。
    指甲粗糙或有灰指甲。手上的筋总是鼓出来的,青筋暴流。这在中医叫“爪甲不滑”。“肝之华在爪(黄帝内经)”,意思是说肝胆功能强健,手和指甲都长得好,平顺而有光泽。反之,则肝胆状况不好。肝色青,青筋暴流为肝火旺。
    身体不再灵活,关节屈伸不自如,筋力不健,运动不利,容易拘挛抽搐。《黄帝内经》言:(肝)其充在筋。肝之气血亏虚,筋膜失养,就会有上述现象。
    喜欢喊叫,或觉得大声欢呼唱歌很舒服,很过瘾。肝主“呼”(黄帝内经),肝气郁结不舒,呼喊能够宣发郁结之气,所以舒服。
    脾胃不好.肝旺脾虚的人相当多。俗话说“某人一生气就吃不下饭”,生气就会导致肝火旺,气血上涌,“怒发冲冠”虽有些夸张,倒也能形象地说明肝火旺,气血上涌的现象。肝胆脾胃同在中焦,气血上涌的结果必然是脾胃供血减少,因此消化变慢,有吃不下饭的感觉。脾胃功能和肝胆功能联系极为紧密,如果您不生气时脾胃也不太好,就要想想自己可能是肝火旺,或肝气郁结的体质了。


117

主题

133

回帖

677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77
 楼主| 发表于 2016-6-30 16: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工作性格篇

-从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性格特点判断

您可以从自己的生活方式,工作状态,性格特点来判断身体的哪一方面更容易出问题。比如您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乐观派和悲观派,好运动还是不愿意动弹等等。

1.      体力劳动少,运动少,心情常常紧张,不舒畅的人,容易得心脑血管病等血管淤塞类疾病――“形乐志苦,病生于脉”

《黄帝内经》说:“形乐志苦,病生于脉”。也就是说,身体养尊处优,心里却苦闷的人,会“病生于脉”。 中医认为“营(血)行脉中,卫(气)行脉外”,这里的“脉”应该指的就是血管。

这类人,在物质发达,竞争激烈,精神紧张的当代社会相当的多,其中尤以知识分子人群最为突出。因为知识分子一般都是脑力劳动者,身体活动少,却容易过渡用脑,心思重,瞻前顾后,忧思郁结。

而“病生于脉”最容易出问题的就是心血管(心梗)和脑血管(脑溢血)。无独有偶,有媒体报道称:“心、脑血管疾病是知识分子健康的“头号杀手”,“ 如果不注意健康的话,(那些脑力过渡劳累的知识分子中)会有三分之二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诸多类似报道正好印证了前面的论述。

要想改变这一状况,需要多管齐下。

一方面应该多修身养性,静心安神,不再“志苦”,练习各种导引气血的小功法或适当运动,以舒展身体,活血化瘀;

一方面要除三浊,除寒湿,使血液变清,不至于沉淀淤塞血管;

一方面多按摩心包经,根据情况定期在檀中穴,后背的厥阴俞,心俞,左臂心包经刮痧,用以疏通心包经,减少心包积液等;

一方面要通过按摩和小功法来引气血下行,防止上实下虚体质,改善微循环,减少浊血留滞于上,以免心血管和脑血管出现淤塞。。。。。。

2.身体养尊处优,心里也比较乐观,比较想得开的,容易肌肉方面出问题――“形乐志乐,病生于肉。”

身体很少运动,心里又想得开,善于排解自己,心宽体胖,就容易胡吃海塞。吃坏了脾胃,食物不能完全分解,又缺少运动,便堆积在身体各处,形成肥胖――所以说“病生于肉”――肌肉越来越少,肥肉越来越多。

这需要从调理脾胃入手,比如按摩脾经,胃经,温灸中脘,足三里穴,食疗健脾胃;

还应该练习瑜伽“向太阳致敬式”等全身性的导引功法,再配合刮痧,以疏通经络,防止体内垃圾继续堆积。

3.身体劳累奔波,心里苦闷的人,咽喉部位容易发病――“形苦志苦,病生咽嗌”

身体劳累,自然容易出汗,长期如此,体内必然津液亏耗,水分偏少而干枯;心里苦闷郁结,就容易抱怨,容易火气大。体内水少而火多,必然容易“上火”,而咽喉正是“上火”的重灾区。因此会常出现咽干,咽痒,咽喉肿痛,发展到严重阶段会有连锁反应,甚至出现鼻咽癌,食道癌等重症。

这类人需要多练习“鼻端调息法”等方法,既是高效率的休息,又能很好的平衡心态,再配合食疗,中药的调治,应能很好的预防。

4.。身体奔波劳累,心里比较乐观的,筋(肌腱)容易生病――“形苦志乐,病生于筋”

这个比较好理解,“久行伤筋”,运动过度,自然容易拉伤,寒气也容易侵入,导致疼痛麻痹等等。

可以利用热敷,药敷,导引的方法进行改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1 20:41 , Processed in 0.192219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