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均为社区卫生服务站门诊就诊患者,符合以下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诊断符合1999年WHO新标准《高血压的分级和危险分层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 (18. 5kPa ),或舒张压≥90mmHg( 12. 0kPa ),低危血压范围:收缩压140一159mmHg,舒张压90一99mmHg。 中医辫证分型:①肝阳上亢型95例,证见:头痛眩晕,腰膝酸软,心悸失眠,耳鸣健忘,五心烦热,舌红苔薄,脉弦细而数。②肝火亢盛型30例,证见:面红耳赤,头痛眩晕,口苦咽干,心烦易怒,胸胁胀满,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③痰湿壅盛型40例,证见:头痛眩晕,头重胸闷,心悸少寐或嗜睡,体倦乏力,纳食不馨,呕恶痰涎,舌胖苔白腻、脉滑。高血压病程1个月一2年,平均8士3月,其中男性93例,女性72例;年龄25-58岁,平均年龄42士8. 6岁。 治疗方法:取穴:耳尖穴位于耳轮上,将耳轮向耳屏对折,耳廓上面顶端处。耳穴定位标准以世界卫生组织1987年通过的“耳穴标准化方案”为准。以耳迷根(双)、内分泌、神门、降压点、降压沟为主穴。根据辨证分型的原则酌加以下耳穴:肝火亢盛型加肝、心;肝阳上亢型加肝、肾、心、神门;痰浊壅盛型加脾、心、神门。每天选择一侧耳尖针刺放血1次,耳穴2天换1次,嘱咐患者平时按压穴位3-5次/天,以耳穴处酸痛,整个耳廓微热为宜。 操作方法:分述如下。 耳穴:患者步人诊室后静坐10分钟,测量血压,并记录。用酒精棉将患者耳廓擦拭一遍,待干后取王不留行7粒,把医用胶布剪成0. 6平方厘米的小方块7片,再将王不留行分别粘附在小块胶布的中间贴于相应穴位,每穴按压至有胀、麻、痛感为好。其中交感、耳背沟重压刺激,每天用手指持续按压5分钟后让患者休息半小时后测血压,并记录。3天后再贴压另一侧耳穴,14天为1个疗程,5天后继续贴压下1个疗程。 耳尖放血:患者步入诊室后静坐10分钟,测量血压,并记录,之后进行耳尖放血。耳尖部先加以轻微按摩,促使局部充血,然后对局部皮肤和操作者双手进行常规消毒。放血时,将患者一侧耳廓对折,操作者左手提捏耳尖部皮肤,右手持一次性采血针对准耳尖穴快速刺人耳尖1 - 2mm,随即挤压出血,一般以5-7滴为宜,用酒精棉球拭净。耳尖放血完后让患者休息半小时,测量患者血压,并记录。 耳穴配合耳尖放血组:患者步人诊室后静坐10分钟,测量血压,并记录。对患者进行耳尖放血后,根据患者辨证分型,选择相应的配穴进行耳穴贴压(方法同上)。持续按压3-5分钟后让患者休息半小时,再次测量患者血压,并记录。 高血压病属中医学“眩晕”、“头痛”等范畴,临床以肝阳上亢多见,中医学认为,“耳为宗脉之所聚”,十二经脉皆通于耳,人体某一脏腑和部位发生病变时可通过经络反映到耳廓相应点上,耳背有一“耳背沟”,位于耳廓背面,在由内上方斜向下方行走的凹沟处,因其有稳定血压的作用,故亦称“降压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