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病例诊断符合《修订痔诊治暂行标准会议纪要》标准。入选标准:混合痔经传统的外剥内扎术后疼痛患者。排除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排除血液及体液传播性疾病如性病、乙型肝炎等。
观察病例均为医院患者,其中男42例,女66例;年龄18 - 70岁,平均〔49. 3土16.4)岁;病程2一10年,平均(3.8±2.4)年。
治疗方法:术后采用腹针治疗。选用1次性腹针专用针具.规格为0. 22mm x 30mm, 0. 22mm x 40mm。针具长短的选择依腹壁脂肪层的厚薄决定。取穴:主穴取中脘(浅刺)、气海(深刺)、关元(深刺);辅穴取水分(浅刺);佐穴取气海下风湿点(浅刺);使穴取天枢(中刺)。腹部进针时避开毛孔、血管,施术要轻缓,一般采用德转、不提插,或轻捻转、慢提插的手法。施术时采用3步法,即候气、行气、催气手法。进针后停留3一5分钟,谓之候气;3一5分钟后再捻转使局部产生针感,谓之行气;再隔5分钟行针1次加强针感,使之向四周扩散,谓之催气。针刺在毛孔处时会发生疼痛,应重新调整进针方向;针刺在血管上有出血者,起针时压迫出血部位。留针30分钟起针。
止痛疗效标准 根据疼痛记分减少率判定止痛效果。显效:记分减少率100%;良好:记分减少率75%一100%;好转:记分减少率50% -75%;有效:记分减少率20%-50%;无效:记分增加或无减少。
经治疗,108例患者中,显效43例,良好42例,好转10例,有效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3.5%。
肛周分布着丰富的感觉神经,混合痔术后疼痛是肛肠科常见的症状。不仅带给病人痛苦,而且可不同程度地影响循环、呼吸、消化、内分泌及免疫等各个系统的功能,进而影响患者术后的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