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养生之道 于 2016-8-12 16:53 编辑
患者均为住院患者,60例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60岁,平均67.5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半年,平均2. 3年。符合以下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及1992年10月在青岛举行的第2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制定的标准,拟定如下标准 1)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2)旋颈试验阳性。(3)X线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4)多伴有交感神经症状。 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椎动脉型颈椎病标准。(2)非妊娠或哺乳期妇女。(3)保证配合治疗,完成全部疗程的患者。 排除标准 (1)颈椎病的其他分型。(2)脑源性、耳源性、眼源性、外伤性及神经官能性、颅内肿瘤等所引起的眩晕疾病。(3)锁骨下动脉缺血综合症。(4)合并有心、肝、肾、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及其他严重性疾病、精神病患者。(5)未能按照实验计划完成治疗过程者。 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项九针结合高压氧治疗。 (1)项九针治疗:取穴:风池、颈2棘突及两侧横突尖(阿是穴),颈3夹脊穴,天柱,均取双侧,共九针。 操作方法:风池穴向鼻尖方向斜刺1.0一1.2寸,颈2棘突稍向下斜刺0. 8一1.0寸,余穴均直刺1寸,得气后,接G6805电针治疗仪,连续波,频率60次/分,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20min,1次/d,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2日,进行下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2)高压氧治疗:运用山东烟台宏远氧业有限公司制造的GY2272/0. 3一12型高压氧舱。治疗压力为2. 2ATA;吸氧方式:空气加压舱,面罩吸氧。病人进舱前,口服尼莫地平1.5片,做好耳部调压动作(捏鼻鼓气),带上面罩开始吸氧。吸氧40 min(前20min一边加压,一边吸氧),休息5min,再带上面罩吸氧40 min,取下面罩,用20 min时间匀速减压,出舱。1次/d,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2日,进行下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评定疗效。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治愈:眩晕等症状消失,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随访半年无复发。好转:眩晕等症状明显减轻,不影响工作和生活。随访期间,偶有加重,治疗后减轻。无效:眩晕等症状无改善或稍有减轻。随访期间,眩晕等症状时有发生,明显影响工作和生活者。 经治疗,60例患者中,治愈41例,好转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66%。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患者轻则头位性眩晕,伴头痛、耳鸣、视物不清,重则猝倒昏厥,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指因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最终导致局部脑血流量的改变,从而引起头痛、眩晕、恶心、耳鸣、视物不清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疾病。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其主要病理变化是椎动脉狭窄。内在因素有动脉壁硬化等,外在因素包括突出的椎间盘和钩椎关节骨赘在活动中挤压椎动脉;以及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引起动脉痉挛等。软组织直接或间接压迫是贯穿整个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理基础。由于软组织的急性和慢性损伤痉挛炎症,导致颈椎平衡紊乱,加重椎间盘及关节的退变。同时,椎间盘及关节退变,反作用于椎周软组织进一步损伤。其结果是软组织挛缩变性粘连导致:①枕后肌群直接压迫或刺激从中通过的椎动脉;②导致环枕间隙变窄,椎体平衡失调,椎间孔位置变异间接压迫或刺激椎动脉。椎动脉自锁骨下动脉发出后上升,一般经上位6个颈椎横突孔,再经寰椎侧块后方的椎动脉沟转向上人颅腔。这其中有两个重要阶段。第1阶段是椎动脉在横突孔循行阶段;第2阶段是椎动脉穿经颈椎横突孔并从寰椎后弓上面的椎动脉沟呈水平方向转向后内侧,再经寰枕筋膜至枕骨大孔。在这两个阶段,椎动脉都可能受压,出现痉挛、狭窄,导致脑供血不足。 项九针中,风池穴位于头颈部,浅层为斜方肌与胸锁乳突肌之间,有枕动、静脉分支和枕小神经分支;深层为头夹肌、头半棘肌等,布有枕下神经。针刺本穴可松弛斜方肌等局部软组织的紧张,减轻椎体对颈椎间盘的压力,缓解因颈椎间盘突出等退行性病变对椎动脉造成的压迫、扭曲状况,亦可缓解附近血管痉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改善脑供血。颈夹脊穴位于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之间,能畅通督脉和太阳经气而调和阴阳。天柱是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于颈椎上段,平第1颈椎,其浅层布有第3颈神经后支的内侧支,深层有枕大神经分布,颈2横突尖周围有中斜角肌、半棘肌和肩胛提肌。上述穴位采用电针治疗,能够改善颈部微循环,改善组织缺血和缺氧状态,调整脊柱内外环境,缓解肌肉痉挛,扩张脑血管,增强脑供血,从而缓解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等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