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是《伤寒论》的第一张方,它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指导下应用理、法、方、药的代表方。 柯韵伯称: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然而对于桂枝汤主治和应用,不少人则误入井底。由于《伤寒论》第2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后世把太阳中风与桂枝汤证等同起来。殊不知桂枝汤的解表之功,仅仅是其众多功用之一。 一、本文从以下5个方面讨论桂枝汤的功效与应用。
1、解肌之剂
《伤寒论》辨别表虚表实,界限甚严,表虚自汗用桂枝汤,表实无汗用麻黄汤。如《伤寒论》中第16条重申:桂枝本为解肌……当须识此,勿令误也。 柯韵伯称:要知此方专治表虚,但能解肌,以发营中之汗,不能开皮毛之窍,以出卫分之邪。既然桂枝汤只可解肌,不能出卫分之邪,又为何称为《解肌发汗》之总方呢?其缘于桂枝汤用于解表时,仲景对桂枝汤在服药方法上有其特殊的要求:一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二温覆令一时许,如此而欲达,遍身执水执水微似有汗之目的。正如柯氏所称:精义又在啜稀热粥以助药力。盖谷气内充,外邪勿复入,热粥以继药之后,则余邪勿复留。解肌之剂的桂枝汤若用于解表,就必然要借谷气(即啜热稀粥)以助药力,同时温覆,方能汗出病愈。这便是桂枝汤用于解表时为何要啜热稀粥的道理。桂枝汤用于解表时在服药方法上之所以有这种特殊要求,是因为桂枝汤原本不是一个发汗剂,而是一个解肌剂。解肌与发汗不同,发汗是通过药力的向外开散、透达、泄越发散之功使皮毛、膜理得以开泄,外邪随汗出而解,如麻黄汤发汗是通过药力,使在表的营卫得以调和,肌腠得以疏解,邪随汗而去。
解肌和发汗同中有异,二者不可混为一谈,这不只是个概念问题,同时也直接关系到如何正确认识和使用桂枝汤。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言:麻黄遍彻皮毛,故专于发汗而寒邪散,肺主皮毛,辛走肺也,桂枝透达营卫,故能解肌而风邪去。脾主营,肺主卫,甘走脾,辛走肺也。李氏对麻、桂之见,亦可见麻黄汤之发汗与桂枝汤之解肌的区别。《内经》谓: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汗液生成之来源,实由中焦水谷精微之气所化。故表病服桂枝汤后,啜热粥以助药力,确能鼓舞胃气,助正驱邪,使病邪无复留,外蒸以汗解。而仲景特指出,若不温覆,不啜热粥,即使桂枝加桂汤,更加桂枝二两,也是不能发汗的。这也说明温覆和啜热粥是应用桂枝汤发汗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2、调和营卫
柯氏云:“生姜之辛,佐桂以解肌。大枣之甘,佐芍以和里……即以调和表里,且以调和诸药矣。由此可见,桂枝、生姜两种辛温药同用,更能发挥通阳解肌的作用。芍药、大枣两种润药同用,则能增强和营养阴的效果。桂枝、芍药之相须,生姜、大枣之相得,使两种性质不同的药,相反相成,而起着调和营卫的作用。
桂枝汤可以解肌,就是桂枝汤能调和营卫之功能的一种体现。但桂枝汤调和营卫之功不仅仅表现为解肌以治太阳中风证的营弱卫强,举凡在表之营卫不和之证,皆可以桂枝汤治之。如《伤寒论》中第53条: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宜桂枝汤。第54条又言: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此二条自汗证皆非太阳中风之外感,乃为杂病所致在表的营卫不和自汗证,没有外邪,纯属营卫之间的不和谐或卫气自身不和所致。治以桂枝汤,旨在调其营卫,营卫和则愈。这种自汗出证在临床实践中是常常可遇到的,其中一部分病人被现代医学诊断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更年期综合征”等。
3、调和脾胃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云: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这是仲景用桂枝汤原方来调和脾胃,以治妊娠恶阻的实例,他恐后人一见用桂枝汤便以为是在解表,特在文中注明无寒热,名妊娠六字,说明本证并非表证,乃是妊娠恶阻,用桂枝汤调和脾胃,以疗胎气上逆所致胃气不和之“不能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