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40|回复: 1

眼针疗法近5年研究进展

[复制链接]

453

主题

950

回帖

235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53
发表于 2014-9-11 19:5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键词:眼针疗法;综述;脑血管病;疼痛;神经精神系统疾病;五官疾病 眼针疗法是根据眼球结膜上血管的形色变化,判定疾病的性质与部位,再辨证针刺眼周特定区穴,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微针疗法。该疗法是著名中医老前辈彭静山教授在总结60余年行医经验,结合10余年潜心研究《内经》、《证治准绳》等典籍中有关眼与五脏六腑、十四经脉关系的基础理论以及华佗“观眼识病”学术思想基础上创立的。笔者现将有关眼针疗法近5年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1临床研究 眼针疗法适应症与体针大致相同,优势病种包括脑血管病、各种疼痛、精神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其机理是通过调整循环、生化、代谢等起作用。1. 1脑血管病 常用于脑缺血、脑梗死、痴呆、眩晕、中风及其后遗症的治疗。如对于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在口服复方丹参片的基础上加用眼针疗法,选取上焦区、肾区、脾区。治疗8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及精神状况明显高于单纯口服复方丹参片对照组,提示眼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认知障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眼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SSS量表评分、巴氏指数、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均明显升高。取眼针上焦区、下焦区治疗脑梗死后手指握力恢复,眼针通过经络调整五脏六腑的功能,促进瘫痪肢体尤其是肢体远端的功能恢复明显优于体针作用。关于眼针疗法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机理,闫氏等认为是增加患者的局部脑血流量,脑缺血状态得以改善。对于血管性痴呆(VD),眼针、体针疗效优于尼麦角林片,且不良反应较少。另外,眼针可快速调节脏腑功能,再根据证型配合体针,以达到平肝熄风、补益气血、滋养引肾、化痰祛湿以止眩之功效。眼针与体针并用,可提高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有效率,减少并发症,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中风半身不遂疗效甚佳,且疗程短、疗效迅速,可收到明显的患肢主动抬高的即刻效应。另有依据循经取穴及远近配穴法,头、体、眼针并用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疗效满意的报道。1. 2疼痛以手三阳经穴为主局部取穴,选取压痛点附近穴位或自觉痛点附近处穴位,配合远端针刺条口透承山、肩陵泉等经验穴和眼针上焦区等,辅以驱风散寒、益气活血、助阳利湿、扶正通络之中药汤剂,并根据临床辨证酌情加减,是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眼针配合药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即时止痛以及改善关节功能效果较好,与浮针结合治疗损伤痛证疗效显著。眼针亦是治疗由输尿管结石引起的肾、输尿管绞痛的一种快速有效方法。1. 3神经精神系统疾病黄氏等采用眼针疗法治疗不安腿综介征,总有效率达95. 24%,且有即刻效应。研究表明,应用眼针配合小剂量美多巴对帕金森病的治疗能较好的改善症状,能减少西药的毒副作用及美多巴制剂用量,提高疗效。眼针也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有效方法。1. 4五官疾病眼针是治疗病理性近视眼(并发白内障)、青少年近视屈光不正、弱视的有效方法。眼部内刺法与药物结介治疗眼运动神经麻痹症疗效显著。1. 5其他眼针对于呼吸、循环、消化系统等都有调节作用。如可提高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解除支气管痉挛从而治疗哮喘。选取心区和上焦区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有较好的即时疗效,对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律失常、顽固性呃逆等亦可获良效。眼针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治疗是一种综合性的整体调整作用,能使机体阴阳失调、脏腑失和的病理状态得以平衡协调,使其趋于阴平阳秘的生理状态而得以康复。宁氏运用彭静山教授的观眼识病法和脏腑辨证相结合,用眼针配合自拟方消结丸治疗乳腺增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另有报道,眼针加用颈背部指拨手法治疗落枕疗效满意。2实验研究近年来的实验研究主要针对脑缺血、痴呆模型进行研究。王氏等选取眼穴引区、肾区、上焦区、下焦区,直刺治疗脑缺血wister大鼠;应用ELI SA法检测血中和缺血脑组织白介素-1β。结果提示,眼针疗法可以降低脑缺血模型大鼠血中和缺血周围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进而抑制由脑缺血诱导的炎症反应,发挥脑保护的作用。另外,对急性脑缺血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理亦可能与可抑制细胞凋亡有关,从而保护脑神经细胞。对低氧及缺血动物眼针疗法具有保护脑损伤的作用,改善脑缺血后的持续血流低下,改善脑缺血再灌注。眼针疗法可以明显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能显著降低海马组织中的血清胆碱酷酶含量,对VD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研究表明,眼针能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及调节血清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内皮素两者的平衡,可改善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8

主题

864

回帖

100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03
发表于 2014-9-11 20: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3理论研究
    中医眼针疗法属于一种微针疗法。眼睛与脏腑之间通过经络密切联系,所以能反映出脏腑经络生理功能的正常与否。因此,通过针刺眼穴可以调理脏腑经络之功能失调。眼针疗法是以观眼识病为基础,脉络的部位、形态及颜色是观眼识病的要点,各脏腑在眼睛上都有相对应的区域,应用眼针取穴针刺可治疗相应脏腑的疾病。车氏等从不同阶段的理论基础方面作了阐述,对眼针分区定穴方案的形成、发展及变化进行剖析,从侧面介绍眼针疗法发展历史,从而指导临床眼针疗法的应用。关于眼针机理,目前有以下几种假说。①“五脏核心”说。五脏与其都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重要联系,无论何种学说都离不开五脏这个核心;而且,五脏使各种学说之间相互协调,为中医眼针疗法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②“眼络于脑,通调脏腑”说。王氏等结合《内经》关于眼与脑、脏腑、经络联系的论述以及八廓八卦确立了眼周八区十三穴,观察白睛脉络颜色、形态变化以诊断疾病,根据变化及辨证在眼眶周围针刺以防病治病。③“五轮八廓”说。彭静山教授通过眼的白睛脉络变化能反映脏腑的疾病,联系五轮八廓学说而创立眼针分区,经过小断研究发展,明确眼针疗法的八向八线定八区的方案,从而针刺眼周八区十三穴调整脏腑、治疗各种疾病。眼针是以五轮八廓学说为基础,普通针灸是以经络学说为基础,两种治疗方法的理论基础的出发角度不同,但追本溯源,还是以中医理论思想作为指导。
另外,陈氏等总结《内经》经络理论中有关眼与脏腑联系的内容,探讨了《内经》对中医观眼诊治疾病理论发生、发展的影响。朱氏等认为,眼分五轮而分属五脏的思想完全可能是古医家在《内经》影响下的理论创新,而通行的五轮学说则是对《灵枢·大惑论》相关论述的极大发展。谷氏等对清代以前中医八廓学说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考辨了八廓的含义、八廓学说的理论渊源、演变轨迹及围绕八廓学说的争议。
4结语
中医眼针疗法因其疗效显著、简便易行,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临床治疗病种多达20余种;同时,学者们亦开始重视其理论基础和实验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笔者认为,今后还应从理论基础全面深入挖掘中医眼针疗法形成、发展及其重要作用,梳理中医历代各家相关理论的学术发展脉络,找寻这种特色疗法的创新之处,确立中医理论的源流,使其更加符介中医理论的继承性、朴素性和科学性。这种理论的支撑对于加快眼针疗法的诊治进程具有承上启下的现实意义和启迪作用。随着临床治疗范围的拓展,单纯的中医传统理论向多科学、多角度的研究仍是其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亦可为包括民间疗法在内的种种特色疗法提供理论研究方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2-12 05:05 , Processed in 0.172876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