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66|回复: 1

眼针疗法之穴区与脏腑相关性

[复制链接]

777

主题

342

回帖

3708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3708
发表于 2014-9-11 19:5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眼针疗法的“八区十三穴”是观眼识证和眼针治疗的基础,穴区与脏腑相关性是眼针疗法的核心,眼针穴区具有诊断和治疗双重作用,是一个区,一个面,不是一个点,不仅在白睛,而且在眼睑、眼眶,是以瞳孔为中心的一个扇形的面。通过从穴区的定位、物质基础、与经络的关系、临床适应症广、疗效肯定以及眼针治疗中风病的深度探索,多层次、多角度证明眼针穴区与脏腑具有相关性。关键词:眼针;穴区 ;脏腑相关性 眼针疗法是名老中医彭静山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创立的一种在眼周特定穴区内进行针刺的一种疗法。具有操作简便、适应症广、疗效显著等特点,并作为适宜技术在全国推广应用。眼针疗法包括“观眼识证”和“眼针治疗”两部分,其诊病及治疗均赖于眼针穴区:临床取穴原则有观眼取穴、三焦取穴、循经取穴及辨证取穴四种,无论那种取穴方法其理论基础都是穴区:与脏腑功能的相关性。 眼针穴区是彭静山教授运用八廓学说,结合八卦理论,划分八区定位,最后形成眼针疗法的“八区十三穴”。八廓学说是中医目诊的一种基本理论,是在脏腑学说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观眼诊病方法,将外眼划分为八个方向定位,八廓分属不同脏腑,以此查视白睛脉络的形色状态,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历代医家对此均有阐述及发挥,所涉及八廓的具体位置分属脏腑及临床意义等均不尽相同,但《审视瑶函》及《证治准绳》所论及的八廓学说对彭老观眼诊病分区定穴起到关键作用。《审视瑶函》中曰:“验廓之病与轮不同,轮以通部形色为证,而廓惟以轮上血脉丝络为凭,或粗细连断,或乱直赤紫,起于何位,侵犯何位,以辨何脏何腑之受病,浅深轻重,血气虚实,衰旺邪正之不同,察其自病传病经络之生克逆顺而调治之耳。”《证治准绳》则进一步指出:眼有“大络六,谓心、肺、脾、肝、肾、命门;中络八,谓胆、胃、大小肠、三焦、膀胱,各主其一;外有旁支细络莫知其数。”肯定了八廓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揭示了白睛上脉络存在及依形色状态变化诊病的特点。王肯堂在《证治准绳》中曰:“八廓应乎八卦,脉络经纬于脑,贯通脏腑,以达血气往来以滋于目。廓如城郭然,各有行路往来,而匡廓卫御之意也。乾居西北,络通大肠之腑,脏属肺……”明确指出了八廓的方位以及与脏腑间的关系。彭老结合自己近万例临证观眼诊病的病例积累,提出了以八卦划区定穴的学术思想,选择纳入六经时去掉命门以及附属于心的心包,将三焦扩大为上焦、中焦、下焦,使其总量定为十三个部位,即今日的眼针疗法“八区十三穴”。该学术思想不仅是对前人相关理论的系统总结,也为眼针疗法理论的形成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眼针穴区具有诊断和治疗双重作用,是一个区,一个面,不是一个点,不仅在白睛,而且在眼睑,在眼眶,是以瞳孔为中心的一个扇形的面。就像经络一经筋一皮部一样,每个区相当于一条经络带。在生理上穴区可以反应脏腑功能和气血阴阳、在病理上可以反应脏腑的盛衰和疾病的寒热虚实、同时在穴区进行刺激又可调节阴阳气血、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近40年的文献整理、动物试验、临床研究均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证明了穴区与脏腑相关,为眼针疗法的基础理论研究提供了客观依据。1物质基础一穴区定位解剖 许宏基教授带领的基础研究组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对眼针穴区的物质基础进行了探索研究,包括动物(兔、猫)和人(尸体标本),进行眼针穴区解剖结构及立体显示方法、家兔和猫眼针穴区躯体感觉神经的追踪等研究,在物质基础方面提供了一定依据。 眼针穴区解剖结构研究显示:左、右眼16个穴区,进针的位置均在距眼眶缘外周0. 5cm左右,每根针均穿过皮肤、浅筋膜、深筋膜,抵眼轮匝肌,每个穴区皮下浅筋膜内均有丰富的躯体感觉神经和血管网(血管网上有内脏感觉神经末梢),并明确了每个穴区的局部解剖结构。同时设计制作了眼针穴区解剖结构的立体显示标本,标本的一侧显示头面部完整的微血管和骨骼,另一侧将与穴区关系最密切的血管、神经束、肌肉保留下来,使眼针经穴解剖结构的显示既有良好的可视性,又具有立体空间感。既能观察眼针穴区与微血管的关系,又能观察它与神经、肌肉的关系,为眼针疗法穴区的物质基础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眼针穴区能治疗疾病,就应该有其特定的物质联系作基础。用家兔和猫对人的眼针穴区作模拟研究,以结合辣根过氧化物酶注射法,追踪眼针穴区躯体感觉神经细胞体在三叉神经节内的分布和其越节纤维向脊束核的投射部位,发现支配家兔面部穴区的躯体感觉神经,其细胞体在三叉神经节内不是均匀分布,而是有特定的集中区,左右侧对称。其中枢支在三叉神经脊束核有特定的投射部位,而且由外向内排列的各穴区,其各自的感觉神经中枢支在脊束核内也有明显的投射规律,相互间还有一定程度的重合。以眼裂为界,支配眼裂以上的1,2,3,8穴区的躯体感觉神经,其细胞体主要集中在三叉神经节的前2/3偏内侧半,支配眼裂以下的4,5,6,7穴区的躯体感觉神经,其细胞休主要集中在三叉神经节的前2 /3偏外侧半,左右侧对称。不同的眼针穴区针刺后,刺激的冲动沿各自的感觉神经向脑(中枢)传递,其第一级神经细胞体在三叉神经节内各有其不同的集中区,这些不同的集中区内的细胞可能与脑和身体不同部位有特定的神经联系。眼针穴区与第一级、第二级神经元的这种有规律的联系,是眼针穴区与脏腑相关性的理论基础,各投射区的相互重合现象是针刺选穴时主穴配辅穴的理论依据。2功能联系一穴区与经络相通 眼针疗法的主要理论是依据《内经》“诸脉皆属于目”,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也就是说眼针“八区十三穴”与十二经脉有着密切的联系,针刺眼针八区十三穴可以调整十二经脉的功能。孙平生教授运用声信息循经传导这一特性,以声信息为指标验证眼针大肠区与大肠经之间通路特异性。依次在眼周穴区输入声信息后,各输声部位输入的声信息在人体中的传导有明显的趋向性,左大肠区趋向于左扶突穴,右大肠区趋向右扶突穴,右小肠区趋向于右天窗穴。声信息传导的这种趋向性说明眼周大肠区小肠区各与其同名经有较为密切的联系,而且右侧传向右侧同名经,左侧传向左侧同名经。为更好的观察眼针大肠区和小肠区的输入声信息的传导特性,把检测点声信息的波幅超过对照检测点一倍的穴定为循经性波,结果使眼针大肠区和小肠区与同侧同名经有特异联系这一现象更加突出。由此可知眼针大肠区和小肠区与其同侧同名经之间存在内在的特异性联系。从眼针穴区到同名经这一传导途径较为复杂,但完全可以解释眼针针刺后的即刻效应,稍长的留针和稍强的刺激有益于脏腑经络功能的调整、疗效的提高。综上所述说明眼针大、小肠区的定位是正确的,特异性是存在的,为眼针穴区能够调整经络功能提供了客观依据。3应用广泛一穴区疗效确切 眼针疗法发明以来已近40余年,临床研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多成果,眼针疗法的临床价值得到证实,治疗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其中有些研究设计合理,随机对照,与公认有效的针灸处方、中西药物对照,疗效判定使用国家统一标准,以及量化指标统计方法的应用等,都增强了眼针疗效的说服力、可信度和可比性。眼针疗法加药或加其它疗法与单一药或单一疗法的对照研究,不仅更科学地揭示出眼针因素的作用,又增强了眼针疗效,扩大了应用范围。目前搜集到的文献280余篇,其中临床研究近210篇,所报道治疗的疾病40余种,病种涉及神经内科(中风、头痛、失眠、癫痫、帕金森、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痴呆等)、心血管(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脏神经官能症)、呼吸(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百日咳)、消化(慢性胃炎、便秘、肠易激综合征、顽固性呃逆)、五官(干眼症、眼肌麻痹、弱视、近视、耳鸣、耳聋)、骨科(颈椎病、腰间盘脱出)、疼痛(外伤、扭伤、坐骨神经痛、胆绞痛、肾绞痛、痛经、肩关节周围炎、落枕)等等,报道最多的当属神经科和疼痛,达140余篇,其中关于中风病的治疗占70篇,内容包括中风病的各个时期和各种症状。方法包括单纯眼针治疗、眼针配合其他针法治疗、眼针配合中药治疗等。眼针疗法的适应症广泛进一步说明眼针各穴区对各脏腑经络的调整作用。4深度探索一从中风病研究论穴区与脏腑相关4. 1临床研究提示眼针治疗中风病有效 关于中风病治疗的文献70余篇,内容包括中风病的各个时期和各种症状,方法包括单纯眼针治疗、眼针配合其他针法治疗、眼针配合药物治疗等。最早的是彭静山教授的两篇文献,近 400例的临床观察总结,总有效率96.70%。为治疗中风病开辟了一个新天地,眼针治疗中风病的研究也进入了快车道,40年来研究涉及中风病的各个时期和各种症状,以及与各种疗法的联合应用均取得可喜的成果。 温瑞书等应用眼针对62例脑梗塞偏瘫患者进行了治疗。眼针取双上焦区、下焦区,阴虚阳亢型加肝区、肾区,痰湿中阻型加脾区、中焦区,气虚血瘀型加心区、肺区,不施手法,留针5一15min, 1次/d>,10次1个疗程,治疗1一3个疗程后,治愈41例,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 30%。郑毓应用眼针治疗75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纯运动性卒中者取穴双眼的上焦区、下焦区,伴有构音困难者加心区、肝胆区,伴有高血压或纯感觉障碍者加肝胆区,伴有二便障碍者加肾、膀胱区。留针15一20 min , 1次/d,10次为1个疗程,总有效率97. 30%。认为眼针疗法即刻效应明显,尤其对高血压中风偏瘫病人疗效更佳。 符文彬等对20例病程在10d以内的急性脑梗塞患者,应用眼针加药物治疗。眼针取穴患侧上焦区、下焦区,有高血压者加肝区,留针25 min ,1次/d,每周休息1d,24次为1个疗程;同时静滴灯盏花注射液30mL ,1次/d,共治疗28次。另设21例单纯药物对照组。经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有明显差异(P

453

主题

950

回帖

235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53
发表于 2014-9-11 20: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脑内缺血缺氧时存在神经元选择性细胞凋亡,李成永等从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c1一2 .、B ax蛋白表达方而探讨眼针治疗急性脑缺血的作用机理。用线拴法制成SD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丙灌注模型,在阻塞2h,再灌注24h后,应用TUNEL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对缺血对照组、缺血加眼针组、缺血加督脉电针组及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凋亡细胞的分布及Bc1 -2、Bax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梗塞灶周围的额顶叶皮层Bc1 -2与B ax阳性细胞数均有明显增加,缺血对照组Bc1 -2/Bax的比值(0. 5 ± 0. 1 )较假手术组(1.0 ±0.2)明显降低(P<0.01),并明显低于眼针组及督脉电针组(P <0.01) ,眼针组与督脉电针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 05 )。表明眼针、督脉电针干预作用可能通过抑制损伤而抑制细胞凋亡,从而保护脑神经细胞,这种调整作用在缺血周边区更为显著。
4. 4眼针对中风病患者SPELT的影响   近年来我们采用SPELT一rCBF对眼针治疗脑梗死患者进行观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脑血流灌注显像作为一种对大脑各局部血流量评估的灵敏的检测方法,能动态地显示大脑局部血流灌注状态。经图像处理重建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显示脑血流的分布和变化。李玉格等为了评价眼针疗法对脑梗塞患者的即时疗效,以Tc m一ECD为显象剂对脑梗塞组10人先后2次进行SPELT脑血流显像,利用图像减影技术及局部感兴趣区半定量分析法观察治疗后局部脑血流量(rCBF)的改善率。结果显示:脑梗塞患者静息状态下有18处脑血流分布低下,眼针治疗后,16处病灶脑血流明显改善,2处无明显改善。额叶和小脑病灶对眼针的反应性较高,平均改善率分别为55. 15和53.06;基底节和颞叶对眼针的反应性相对稍低,平均改善率分别为31. 79和36. 67。结果提示:一日法Tcm一ECD SPECT脑血流显像对评价眼针治疗脑梗塞疗效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闫也等采用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方法,观察30例阴虚风动型脑梗死患者眼针前后局部脑血流和脑代谢情况,探讨眼针治疗脑梗死疗效机理。眼针取上焦区、下焦区、肝区、肾区为主穴,针刺前后分别进行SPECT检查,30例脑梗死患者的局部脑血流异常(98.2% ),所示病灶与CT.、MRI结果基本一致,三者阳性率无显著差异。SPECT所示血流减低区的范围较CT大,发现病灶数模目比CT.、MRI多。结果显示:目测法和半定量分析法均提示眼针可改善脑梗死患者限局性缺血区的rCBF,激发脑细胞的功能活动。临床症状中医证候评分也有明显改善。结论:眼针疗法能够改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其疗效机理是眼针能增加局部脑血流量。从另一个角度也证明眼针穴区与脏腑相关。
      以往的研究均是以一个中医证型进行,结果难免有所偏颇,为了进一步探讨眼针穴区与脏腑的相关性,同一疾病不同证型取用不同的眼针穴区进行治疗,如果能从临床症状和客观理化指标得以证明,就能进一步说明眼针穴区与脏腑的相关性。为此我们选取了6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进行眼针治疗前后的SPECT观察,按照中医分型辨证取穴。主穴:上焦区、下焦区;配穴:风痰火亢型加肝区、'肾区、脾区,风痰瘀阻型加肝区:、脾区、痰热腑实型加胃区、大肠区,气虚血瘀型加心区、脾区,阴虚风动型加肝区、肾区。利用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观察眼针治疗前后病灶局部脑血流量变化。结果显示:患者眼针治疗前后局部脑血流量对比有显著变化,眼针前ROI摄取比值为0. 74 ± 0. 12 ;眼针后为0. 91 ±0. 08 。眼针前后两组比较:t=2.416, P<0.05有显著性差异,表明眼针治疗后脑血流量明显增加,即眼针疗法辨证取穴,可增加脑梗死患者局部脑血流量,改善脑缺血状态,从而证明眼针穴区与脏腑具有相关性。
    综上所述,源于八廓学说的眼针疗法“八区十三穴”,穴区与脏腑的关系更加清晰,穴区定位有其理论基础;穴区解剖有其物质结构,神经传导有其固定通路,说明穴区有其物理基础;与经络沟通有其特异性,说明穴区脏腑经络相关;临床适应症广,疗效确切,说明穴区可以调整脏腑功能失调;特别是中风病的研究,从眼针的疗效、同其它针法的联合与比较、动物实验的机制探讨,以及临床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进行眼针治疗前后的SPECT观察,从即刻效应到单一证型、从单一证型到不同证型,疗效均得以显现,多层次、多角度说明眼针穴区与脏腑经络具有相关性。穴区与脏腑相关性是眼针疗法的理论核心,辨证取穴的基础,临床疗效的保证,眼针疗法进一步发展的前提,目前只能说明其具有相关性,但具体的相关途径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1 22:42 , Processed in 0.488151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