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
导读代序
董氏奇穴为我国山东省平度县人董景昌先生家传绝学,代代单传,至董先生在台湾行医,始允许学生在其诊治病人时侍诊学习,间亦回答学生发问,虽有讲义油印本,从未以上课形式传授,故门下诸生各人所得不尽相同,但其学生编书时,均以董先生之《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为蓝本,再加入自己所闻及经验。本讲义穴位用法经验系以赖金雄师伯所编之“董氏针灸奇穴经验录”为本,删除部分罕用穴位,而本人经验部分及诸多董先生门人分别发表之病案,将以课堂讲述为主。
董氏奇穴按董景昌先生定名为《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盖有不自囿〞奇穴〞一隅,而认为是正统针灸之意。今附上董先生于1973年出版的《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一书时自序的部分内容,以为读者一窥董先生将其「祖传之秘」公诸社会之意。
《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自序
针灸治病,历史悠久,至宋仁宗时,铸有「俞穴铜人」,确定十二大脉,设三百六十五针穴,颁行「五脏图」,供世人参证,针术更趋昌明,垂今历二千五百年,医圣辈出,遗着亦伙,惜以文字深奥,语意含蓄,非躬亲体验,实难领悟真谛,是以面授口传,居于重要地位,但囿于私相传习,秘而不宣,致高深医理,每失所传,良可惋惜!
一般所传之针灸医学,循十四经脉络,订为三百六十五穴位。但观历代名医遗着,经穴经废弃者有之,经外再发现者亦有之。不独「俞穴铜人」未臻完备,十四经脉络穴位亦迭有鼎革,针灸医学仍须继续研究与发展,乃不争之论。
景昌 先祖所传针术,异于「十四经」脉络,所设穴道部位亦与「三百六十五穴」者大不相同,且重针轻灸,治法简便而功效显著,甚多诊断为难治之症,均经景昌以祖传针术神速治愈。吾董氏针灸另有渊源,自成一派。奈 先祖遗着毁于兵燹,至深遗憾!所幸景昌记忆力强,对 先祖面授之针术尚能牢记要诀,来台以后施行义诊,计有三十万病患同胞深受董氏针术之惠,复因三十万人次之临床验证,董氏针术之疗效乃无可置疑者也。为响应政府复兴中华文化之号召,发扬我国传统而优良之医术,景昌之奇效针术虽属 祖传之密,亦愿公诸社会,贡献人群,一则复兴中华文化,再则亦为 先祖「救世济人」传统医德之发扬。(中略)
景昌临床治病,固以祖传针术为要着,然对「十四经」各穴之治效亦曾研究而比较之,经临床验证,一般「十四经穴学」中所列各穴之主治病症,有未尽者,亦有效微者,特将有关穴位经景昌验证确定其主治之病症,按实修订附载于后,提供同道参考,亦期抛砖引玉也。
去年十月,发现市面上有所谓「针灸ㄨㄨ奇穴集」者,经查对其中半数乃剽窃我董氏针灸奇穴之部分内容(其中穴名有些仍用董氏原穴名,有些穴名则已篡改)。景昌对此欺世盗名之徒固属不齿,为免读者受愚,特将《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之内容予以充实后付印,俾读者能见我董氏针灸奇穴之全貌。
本书之出版承袁国本先生协助编辑、点穴与校订,并予致谢。
董景昌
西元一九七三年六月二十二日
第五次赴高棉前序于台北市
本讲义主要参考书为董先生原著,其次为董先生门下杨维杰老师之《董氏奇穴针灸发挥》及赖金雄医师之《董氏针灸奇穴经验录》,赖师伯不幸英年早逝,希望此讲义弘扬其应用董氏奇穴的经验,使其经验得以帮助各位读者更进一步了解应用董氏奇穴。
董氏奇穴虽号称奇穴,但系统井然,穴位分布全身,比传统经络系统更为缜密,治疗病症的范围极广,但应用上极为简便,不弄玄虚,特点清晰,兹分析讲解如下:
一、 一般不在局部取穴、仅在四肢、耳朵及头面部位施针,胸腹及腰背部位,则以三棱针浅刺出血,危险性少。
二、 施针手续简便,不拘泥补泻等繁复手法,仅用「正刺」、「斜刺」、「浅刺」、「深刺」、「皮下刺」与留针各种手法,配合「动气针法」与「倒马针法」即可达到治疗的效果。另有所谓「指挥针法」,杨维杰老师将其要旨发展成「牵引针法」。此三种针法为目前使用董氏奇穴的医师所习用,为方便了解,先以传统经穴应用此三种针法的具体操作解说如下:
例如病人右膝疼痛,因董先生认为膝痛与心力不足有关,故可取健侧左内关穴强心,配合同经邻近穴位再刺一针,如左间使穴或大陵穴便成为「倒马」针法,若膝痛部分位在肝经路线范围,则取肝经之俞穴右太冲以为「牵引针」,留针期间要求病患时时活动膝部,即为「动气针法」。一般留针30分至45分。
此三种施针手法不必一定全用,但「动气针法」则为必要。如果患处在胸腹部,不能活动,则令患者按摩或深呼吸,如病患不能自行活动其手足等,则可令旁人协助其活动肢体。
三、 注重全息对应。例如以「心门」(接近小肠经的小海穴位),治疗膝部内侧疼痛,即为全息对应的一种。全息对应有「等高对应」、「手足顺对」、「手足逆对」、「手躯顺对」、「手躯逆对」、「足躯顺对」、「足躯逆对」、「头骶对应法」以及「头足对应」等,但并非所有对应均有疗效,请学习者注意唯有实践才是检验理论的最好手段,不可将全息对应无限扩张,否则必成为「寸寸人身皆是穴」,可以一穴治全身病,也可以所有的穴皆可治同一病,而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
四、 多以「段」或「区域」为取穴单位。赖金雄医生说此法取穴范围大,取穴方便,且各穴往往成组或倒马使用,效果更佳。例如足三重穴组(足一重、足二重、足三重共三穴),虽谓在腓骨前缘,外踝骨尖上三寸、五寸及七寸处,但只要在该线段上倒马(成为三穴并用的大倒马)取穴即可生效,不需太拘泥于尺寸。又此种方法常有上、中、下三焦全取以治疗整体之意思,例如前臂小肠经路线上,自腕横纹上三寸、六寸、九寸计有肠门、肝门、心门三穴,乃括囊下、中、上三焦。又如手掌大肠经上,灵骨(合谷穴后半寸)、大白(接近三间)穴组为董氏第一灵效穴组,即掌握了所谓「第二掌骨全息律」,又掌握手掌全息竖掌时的上下焦,针尖朝向的范围又掌握手掌全息横掌时的上、中焦,意透下焦(小肠经的后溪、腕骨)。
五、 诊断擅用掌诊。赖金雄医师说:董氏掌诊的具体方法是察看手掌青筋或红筋分布的部位,从而审知病因之所在而据以用穴治病。因为各脏腑皆有经络到达手掌,若脏腑有病,便会反应到手掌上;又因为董氏奇穴所言某脏某腑神经或身体某部位神经,具有与该脏该腑或该部位的相应关系,(并非即一般所指解剖学上的神经),透过这种脏腑与手掌及脏腑与穴道的连系关系,便成为一种诊断与治疗的体系。例如某人患坐骨神经痛,其掌上肺区出现青筋,即可断知为肺虚;而灵骨、大白又有肺神经通过,可调整肺功能而治肺虚,则针此二穴便一定有显效,且往往针到病除,效果稳定。
又如诊其手掌二、三尖瓣部位或心区有青筋、则相关疾病便可用有心神经通过的穴道取效。本书经验病例中所述董师用通关、通山、通天治下利清谷的例子,便是该患者掌上心区青筋明显,断定其为心弱,乃爰用上述穴组补火生土而治愈。总之,董氏奇穴言某脏腑神经通过的穴道,即指可治愈该脏腑的疾病;而欲知病在何脏腑,透过掌诊便可以辨知。
六、 重视观察身上病变反应的暗影、青筋或红筋。赖金雄医师说:至于穴道上的青筋或红筋(尤其是手指上的穴道),它是诊断点,也是最好的治疗点。例如心常穴附近见青筋明显,对准该青筋施针(出血),则胸次立舒,各种身上的不适亦可随之改善。这是因为心常穴有心神经通过,心功能有问题该穴才会出现青筋;在此情况之下,如果身上有病痛就与心脏有关,也就是心常穴的有效治症。不过,这并不是说心脏方面的病变必会在心常穴上出现反应点,此时心常穴自然就不一定是最好的治疗点。而且,由于手指的痛觉特别强烈,除非有明显的反应点(青筋或红筋),是不轻易取用的。
七、 重视体应。杨维杰老师说:「体应是董氏奇穴在治疗方面最有针对性的发明与应用,掌握此一原则,不只能将董氏奇穴应用得更深入更有效,以之用于在十四经穴方面,也能加强及突出其效果。体应之要点即:以骨治骨;以筋治筋;以肉治肉;以脉治脉。」
八、 重视脏腑互通的性质。这是杨维杰老师在董氏奇穴理论上的发现,对了解董氏奇穴的内涵有巨大的贡献,比那些动辄说董氏奇穴蕴涵「天地大道」的玄虚说法较具体且有根据。在此,将杨维杰老师解释此原理的全文录下以供读者参考,并彰显杨老师的发现:
这是董氏奇穴应用最突出、最广泛及最精华的部分,虽然在董师书中从未提及这方面的理论,但其应用则时时处处与之相合。五脏别通首先见于李梴「医学入门」,引自「脏腑穿凿论」(注:李梴原书并未有五脏别通之名称)。唐宗海之「医经精义」(注:书的全名为〝中西汇通医经精义〞)有较细的发挥。但他们都并未深入了解其源流,五脏别通应系由六经之开合枢变化发展而来(开合枢则又系由易经演变而来)。灵枢根结篇说:「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又说:「太阴为开,厥阴为合,少阴为枢」,以三阴三阳同气相求,作手足相配之表如下:
三 阳 太 阳 少 阳 阳 明
〈开〉 〈枢〉 〈阖〉
足膀胱 小肠手 足 胆 三焦手 足 胃 大肠手
∣j ∣k ∣l ∣m ∣n ∣o
手 肺 脾 足 手 心 肾 足 手 心包 肝 足
〈开〉 〈枢〉 〈阖〉
三 阴 太 阴 少 阴 厥 阴
〈按:横向排列,则为同名经相通,如手足太阳相通,手足太阴相通…..〉
这样就构成了肺与膀胱通,脾与小肠通,心与胆通,肾与三焦通,肝与大肠通。除五脏别通外,胃也应与包络通。从此一原理来探源董氏奇穴之原理及应用,许多疑惑自是不言而解,以此原理发挥应用更能挥洒自如,早在1992年本人重新修订之「董氏奇穴针灸学」已将此一原理之应用明注于该书各穴位之说明中,现将其中部份用例再提出看看,当能更了解其应用。
例如:重子、重仙在肺经上,但可治膀胱经之背痛,及肩胛部疼痛。眼黄穴在心经上,透过心与胆通,所以能治眼发黄;还巢穴在三焦经上,因三焦经与肾相通,故透过治理三焦,疏肝补肾能治妇科病、不孕症等。又如火包穴在胃经第二脚趾上透过胃与心包通,治心痛甚效。通关、通山在胃经上治心脏病亦甚效。木穴在大肠经上,但能治肝经之疝气痛,其它大、中、小浮间皆在大肠经上,都能治疝痛。又五十肩病痛多在肩背小肠经处,针肾关(在脾经上)特效。
十四经穴应用五脏别通之原理取穴,疗效亦非常好,例如:以曲池治头晕,就是透过大肠与肝通的运用。腕骨在小肠经,能清脾湿、治黄疸,自古为治黄要穴。中渚在三焦经上,治肾亏腰痛甚效。足三里为胃经穴,但治心脏病甚效。内关为心包络穴位,但治膝痛甚效,此因通过膝部最主要之经络为胃经。
此种方法应用极灵活,例证甚多,疗效极好,在此不再多举。
(註:本原理和对应法一样,不一定处处正确)。
九、 放血疗法也是董氏针法的精髓之一,尤具釜底抽薪的效果,应用得当,病痛往往唾手可愈。董氏的放血疗法多取远处特定穴位或病变呈现的暗影、乌青、青筋、红筋放血,与时下流行的放血疗法相较,另有特色。
十、 穴位常在筋骨、肌肉之间,故进针或贴骨或贴肌腱等等,与我国已故著名针灸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杨甲三教授「三边」、「三间」的说法相符。按此针法,如足三里虽云与胫骨棱相距一寸,实际进针时,若采与胫骨棱相距约五分(即董氏奇穴的四花上穴),则针贴合胫骨功效更好。本人可说是到目前为止(2010年10月)针对董氏奇穴的特异性做过科学性实验的唯一一人。实验方法是测量人体针刺前后在特定部位经皮逸出的二氧化碳的量。例如针刺足三里而在丰隆穴上测量针刺前后与出针后经皮逸出的二氧化碳的量,与针刺四花上穴,而在丰隆穴上逸出的二氧化碳的量相比较,发现针刺后逸出的二氧化碳均大于针刺前,提示代谢增强,但针刺足三里者在出针后其增加之量很快衰减,逸出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恢复与针前相同,而针刺四花上穴(与足三里仅相差五分,但四花上穴紧贴胫骨),则在出针后原增加之二氧化碳并未急速衰减,约在两个小时后才恢复至针刺前的水平,提示针刺董氏奇穴的效力持久。
十一、董氏奇穴的分布井然有序,而其细腻处更胜传统经络,例如在足阳明与足少阳循行于小腿的范围内尚有侧三里、侧下三里、四花外等穴,套句现代用语,可说「分辨率」更好。
十二、最后强调董氏奇穴是董氏历代祖先以其独特的心法,又吸取我国广大民众的方法经验,例如挑羊毛痧、放血等,经无数的临床实践验证而来,绝非玄学,也不必套上什么天地之道,才能彰显其独特的疗效。学习董氏奇穴,最重要的是在汲取前辈的经验后,不停的临床验证,比对,再修正,再临床验证,如此方能灵活运用董氏奇穴,而不囿于那些玄虚的大道理,自欺欺人。本人谨以此与读者互勉。
穴位学
第一章 一一 部位
【大间穴】
部位: 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偏桡侧外开三分。
解剖: 桡骨神经之皮下枝、心脏及六腑分支神经。
主治: 心脏病、膝盖痛、小肠气、疝气(尤具特效)、眼角痛、睪丸墬痛、手指麻木。
手术: 五分针,正下一分为心脏分支神经;正下二至二点五分为大小肠神经。
注意: 禁忌双手取穴。
经验:
赖氏:1. 本穴治疝气限于寒疝。腮腺炎引起之睪丸炎无效。久年疝气则无反应点,亦无效。
2. 大间、小间、浮间、中间治疝气以穴位上咬污点或青色反应点,针之必效。
【小间穴】
部位: 食指第一节外上方,距大间穴高两分。
解剖: 桡骨神经之皮下枝、肺分支神经、心脏及六腑分支神经。
主治: 支气管炎、吐黄痰、胸部发闷、心跳、膝盖痛、小肠气、疝气、眼角痛。
手术: 五分针,正下一分治心脏,二至二点五分为肺分支神经。
注意: 禁忌双手取穴。
经验:
赖氏:*咳嗽若有反应点者有效。(星号为赖师伯讲课时特别强调的经验)
【浮间穴】
部位:食指第二节中央外开二分,距第三节横纹三分三。
解剖:桡骨神经之皮下枝、心脏及六腑分支神经。
主治:疝气、尿道炎、小肠气、牙痛、胃痛。
手术:针深一分至二分。
注意:禁忌双手同时取穴。
【外间穴】
部位:食指第二节正中线外开二分,距第三节横纹六分六。
解剖:桡骨神经之皮下枝、心脏及六腑分支神经。
主治:疝气、尿道炎、小肠气、牙痛、胃痛。
手术:五分针,针深一分至二分。
注意:禁忌双手同时取穴。
【中间穴】
部位:食指第一节正中央。
解剖:桡骨神经之皮下枝、肺分支神经、心脏及六腑分支神经。
主治:心跳、胸部发闷、膝盖痛、头晕、眼昏、疝气。
手术:五分针,针深一至二分半。
运用:治疝气成方 --外间、大间、小间、中间四穴同时用针为主治疝气之特效针。
注意:禁忌两手同时取穴。
【凰巢穴】
部位: 在无名指中节外侧(靠近小指之侧)正中央。
解剖: 肝副神经、肾副神经。
主治: 子宫痛、子宫瘤、子宫炎、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输卵管不通、子宫不正、小便过多、阴门发肿、安胎、预防流产。
手术: 五分针,针深一至三分。
【凤巢穴】
部位: 在无名指中节(手心向下)桡侧。
主治: 同凰巢。
手术: 针深一-三分。
经验:
赖氏: 凤巢凰巢配妇科穴为治不孕症之特效穴,一般在二十次之内可以获得喜讯。
【指驷马穴】
部位: 食指背第二节外侧,中央线外开二分之直线上。
解剖: 桡神经、正中神经、肺分支神经。
主治: 肋膜炎、肋膜痛、脸面黑斑、鼻炎、耳鸣、耳炎头昏。
手术: 针深半分。
经验:
赖氏: 董师曾治一妇人哺乳,其子已十二岁,早已不吃奶,但看遍台北中西医,竟无法回奶,经董师针刺本穴三次,竟将十二年乳水不退之疾治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心膝穴】
部位: 在中指背第二节中央两侧。
解剖: 正中神经(即脊椎神经),心脏分支神经。
主治: 膝盖痛、肩胛痛。
手术: 针深半分。
经验:
赖氏: 本穴主脊椎痛、膝无力、膝关节痛及曲泉穴一带疼痛。
【木火穴】
部位: 在中指背第三节横纹中央向上一分。
解剖: 正中神经、心脏及肝分支神经。
主治: 半身不遂(此穴曾用于治疗高棉国总统龙诺元帅之半身不遂,奇效)。
手术: 横针皮下半分。
经验:
赖氏: 1. 本穴为董师赴高棉为龙诺总统元帅治半身不遂时所发现之新穴。当时龙诺半身不遂,觉下肢冰冷无力,甚是痛苦,董师诊治时发现本穴呈乌黑色反应点,即在穴上扎之,顷刻下之觉热,而且较有力,龙诺甚赞董师针技之神奇,其私人法籍西医亦对董师之针术敬佩不已。
2. 本穴一般应用于小腿肚胀痛及曲泉穴一带筋紧。
3. *配肺心治头痛
【肺心穴】
部位: 在中指背第二节中央在线。
解剖: 正中神经、心脏及肺分支神经。
主治: 背椎骨疼痛、脖颈痛、小腿胀痛。
手术: 横针皮下半分。
经验:
赖氏: 1. 本穴治尾骶底椎(第十六椎以下)至尾骶骨尖端痛有特效。但尾骶骨尖端痛不属本穴主治范围。
2. 本穴治髂骨后上脊两侧痛有特效。
3. 本穴治足跟痛、脖子痛。
【二角明穴】
部位: 在中指背第一节中央在线。
解剖: 桡尺交叉神经、肾神经。
主治: 闪腰岔气、肾痛、眉棱骨痛、鼻骨痛。
手术: 横针皮下半分。
经验:
赖氏: 1. 本穴治腰眼痛眉棱骨痛最具特效。
2. 肾募京门穴处疼痛针本穴有效。
3. 本穴配中白穴治前额痛。
【胆穴】
部位: 在中指第一节两侧中点。
解剖: 桡尺神经皮下枝、胆神经。
主治: 心惊、小儿夜哭。
手术: 以三棱针扎出血。
经验:
赖氏: 1. 主足外踝痛、足跟腱痛、手大指痛。
2. 治眼睑麦粒肿。
【火膝穴】
部位: 在小指甲外侧角后二分。
解剖: 尺神经、心脏神经。
主治: 膝盖痛、关节炎、心脏性之风湿病。因生气而痰迷心窍之精神病两边同用。
手术: 针深半分。
经验:
赖氏: 1. 董师曾治一妇人,因与夫吵架,而得急性精神分裂症,董师为针双火膝穴,当时吐痰涎约二碗余,其病立愈。
2. 治肩臂不举属心者有特效。
3. 各种急性心痛,翻胃特效。
4. 治心脏二尖瓣阻塞引起曲泉至阴陵泉(膝关节内后缘)一带筋急、耻骨至大腿足阳明胃经一带酸痛、膝盖痛等。
【木穴】(又名感冒穴)
部位: 在掌面食指之内侧。
解剖: 正中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肺神经
主治: 肝火旺、脾气躁、眼发干、流泪、发汗、止汗、感冒、发寒热、皮肤病、手掌皮肤硬化(鹅掌风)、角化不全(手掌心脱皮)。
手术: 针深半分。
经验:
赖氏: 1. 本穴能止感冒流清涕于片刻。
2. 本穴能止外感风邪不宜之皮肤搔痒于数秒钟之内,诚神效之穴也。
【脾肿穴】
部位: 在掌面中指第二节中央在线。
解剖: 正中神经、脾神经。
主治: 脾肿大、脾炎、脾硬化。
手术: 针深半分。
经验:
赖氏: 1. 本穴配通山、通关治消化不良有特效。
2. 本穴配足三里、内关、中脘并温灸神阙、气海、关元等穴,治胃下垂有殊效。
【心常穴】
部位: 在掌面中指第一节之中线外开二分处。
解剖: 正中神经、心脏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
主治: 心跳、心脏病、心脏性之风湿病。
手术: 针深半分。
经验:
赖氏: 1. 本穴治心悸及心跳过速有良效。
2. *慢性心脏扩大特效。
【木炎穴】
部位: 在掌面无名指第二节中央线外开二分处。
解剖: 尺神经、肝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
主治: 肝炎、肝肿大、肝硬化。
手术: 针深半分。
经验:
赖氏:*治肝火旺,口苦睡不着。
【眼黄穴】
部位: 在掌面小指第二节之中央点。
解剖: 尺神经、胆神经。
主治: 眼发黄。
手术: 针深半分。
经验:
赖氏: 1. 本穴配合天黄、明黄、其黄能治慢性黄疸病。
2. 急性黄疸应与肝门穴配合。
【妇科穴】
部位: 在大指第一节之外侧,赤白肉际。
解剖: 桡神经、正中神经、子宫神经。
主治: 子宫炎、子宫痛(急性、慢性均可)、子宫瘤、小腹胀、妇人久年不孕、月经不调、经痛、月经过多或过少、白带、偏头痛、胸痛、头顶痛。
手术: 五分针,针深二分,一用两针。
经验:
赖氏: 1. 本穴治经痛不论前后期都有效。
2. 本穴治子宫前屈、后屈、左屈、右屈不正都有奇效。
3. 本穴配凤巢、凰巢能治不孕症,本门师兄称之为送子观音穴。
【制污穴】
部位: 在大指背第一节中央在线。
解剖: 桡神经浅枝。
主治: 久年恶疮、恶瘤开刀后刀口流水不止、不结口。
手术: 以三棱针扎出黑血者当时见效。
经验:
赖氏: 1. 某师兄之子臀部长瘤,经荣民总医院开刀,久不收口,流水不止,董师为其在本穴放血,一次即愈。
2. 一般疮伤久不收口,流水不止,针之有特效。
3. 开水烫伤流水不止,针之亦特效。
【五虎穴】
部位: 在手大指掌骨第一节外侧缘。
解剖: 桡神经浅枝,正中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脾神经。
主治: 踝扭伤且肿、脚跟疼、手指疼、头顶疼、膝后疼。
手术: 针深二分。
经验:
赖氏: 1. 五虎一、二治手指麻痛,五虎二、三治足趾麻痛,五虎三、四治足背麻痛,五虎四、五治足跟痛。
2. 足跟痛以五虎四、五配小节,不论扭伤或其他原因引起者皆效,但以扭伤最具特效。
3. 治内外踝痛五虎四、五配中、下白甚效。
4. 治膝痛五虎四、五配肩中穴。
※五虎穴之顺序为自靠指尖的一端向腕部依次为一、二、三、四、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