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21|回复: 0

下气汤

[复制链接]

51

主题

4

回帖

218

积分

版主

积分
218
发表于 2019-9-12 20: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下气汤


下气汤,载黄元御所撰之《四圣心源·卷四》。原方为甘草6克、半夏9克、茯苓9克、杏仁9克,(泡,去皮尖)、贝母6克,(去心)、五味子6克、芍药6克、橘皮6克,治气滞在胸肠右胁者,麻瑞亭去敛肺止咳之五味、贝母,加润血疏肝之首乌、丹皮,化裁为云茯苓9克、粉甘草6克、炒杭芍12克、粉丹皮9克、制首乌20克、广橘红9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之剂,变功专清降肺胃原方,为既能右降肺胃,又能左升肝脾的升清降浊之剂.以之作为主方,随证灵活加减,而治绝大部分内伤杂病。


     云苓健脾渗湿.治在脾而助其升。半夏和胃降逆,治在胃而助其降。甘草和中,治在脾胃.助其升降。三味和合而调理后天脾胃,助其气血生化之源,以扶正抑邪。杭芍、丹皮、首乌,入血分,疏肝升陷,兼以平胆。橘红、杏仁,入气分,清肺理气,化痰降逆。八味和合而共奏健脾疏肝、清降肺胃、调和上下之功,则胃降而善纳,脾升而善磨,肝升而血不郁,肺降而气不滞,心肾因之交泰,诸脏腑紊乱之气机,因而复其升降之常,病可向愈也。


药虽平淡无奇,然握中央而驭四旁,复升降而交水火,所以用治内伤杂病,切病机而效可观。所以然者,内伤杂病,多系多脏腑功能之失调,脾胃功能失调尤著者。病机为中气不健,肝胆郁滞,肺胃上逆,脾肾下陷,而导致脾胃不和,肝胆不调.上显标之


     虚热.下显本之湿寒。此方和中调郁,渗脾湿而不伤肝阴,滋肝阴而不助脾湿,降浊阴而去其上壅,升清阳而理其下陷,自可收脾升而肝肾随之亦升,胃降而心肺随之亦降之功。使紊乱之脏腑气机,复其左升右降之常,胃善纳而脾善磨,肝不郁而肺不滞,气血渐旺,诸症自可向愈也。


     湿气盛者(如水气病、脾虚胀满),以猪荃片9一12克,易茯苓,建泽泻9克,易甘草。湿气盛而腹胀者,以茯苓皮9一15克,或猪苓皮9一12克,易茯苓。历节(如风湿或类风湿),以土茯苓15一30克,易,易茯苓,建泽泻9克易甘草。胃逆纳呆.头目昏晕者(如血压偏高),以炒白术9一12克易甘草(甘能令人中满,而妨食纳,且甘草补气升压,故易之).暑月湿热,苔白腻而胃口不开者.以生薏仁15一2O克易甘草。胆胃上逆.甲木化火.口苦咽干,头痛眩晕,关寸脉大.舌红苔黄者,以黄岑炭9一12克易杭芍,平胆以清上热。脾湿肝郁,乙木下陷,少腹冷痛下坠,关尺脉大,舌淡苔滑者,以桂枝木6一9克,易杭芍,暖肝以助升发。血虚者(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以炒赤芍9一12克易杭芍,润燥以补血虚。心动悸,脉虚数或结代者(如心脏病),以生地炭9一12克,易丹皮,润血以复脉。血瘀头痛,经络瘀阻,肢体串痛.或半身不遂.月经涩少者,以老川芍6一9克易丹皮,通经活络以怯瘀。月经量多.色淡神疲者,以全当归9一12克易首乌,温经补血以调经。脾肾虚寒,纳差腰痛,关寸脉大,舌淡苔滑者(如胃病、慢性肾炎),以上肉桂3一5克,易首乌,温中暖下以祛寒。陈年咳嗽,水源乏竭,舌红少苔,夜热烦躁者,以大熟地9一12克易首乌,滋燥以生水.肺逆咳嗽者,以广陈皮9一15克易橘红,顺气以止咳。胆胃气滞,胸胁痛疼者(如胆囊炎、胆结石),以炒枳壳9克易橘红,破滞宽胸以止痛。胸胁气滞益重者,以炒枳实9克易橘红,破气开滞以止痛,兼利大肠。更重更痛者,以炒青皮6一9克,或鹅枳实6克,易橘红。肝郁胁痛者(如急慢性肝炎),以佛手片6一9克,易橘红,疏肝理气以止痛。胃脘痛疼,胃酸缺乏,食少疲困者,以香橼片6一9克,易橘红,舒肝以开胃。气滞胸闷.痰多不利者,以全瓜萎9一12克,易杏仁,化痰利气以宽胸。胸膈胀闷,俯仰俱难者,以瓜篓皮9一12克易杏仁,利气以除壅。咳唾痰涎,胶粘难出,胸闷气短者.以炒篓仁9一12克易杏仁,利痰遂饮以宽胸。气滞胸闷,大便干而不利者,以郁李仁9一12克易杏仁,清肺润肠以利便。月经涩少,色黑有块,胸闷心烦者,以炒桃仁9一15克易杏仁,活血理气,化瘀以通经。妊娠呕恶,食纳不开者.以姜半夏6一9克,易法半夏(法半夏有堕胎之弊),和胃降冲,顺气以开胃。此主方之随证随病化裁也,总而谓之”舟”。


     凭脉察舌,据症据病,于主方内加入主治某症某病之品,而组成治疗各个具体病症之方,且据各症各病之兼症,加减所需之味,灵活化裁,而治诸内伤杂病。如心悸者,以生地炭易丹皮,加广郁金9一12克、延胡索9一12克、柏子仁9一12克、北沙参15一3o克、白蔻仁6一9克、赤丹参15一20克、白茅根9一12克。肾寒膝痛者,以上肉桂3克,易首乌,加炒杜仲12克、川续断15克、骨碎补9一12克、炒干姜3一5克、草蔻仁4一6克。咳而痰少者,以广陈皮12克易橘红,加前胡12克、川贝母9克、炙冬花12克、北沙参20克、白蔻仁6克、炙五味4一6克。胆胃病(如胆胃气痛、胆囊炎及胆结石〕,以炒枳壳9克,易橘红,以全瓜蒌9克易杏仁,加广郁金9克、延胡索9克、川楝子6克、广木香4克、白蔻仁6克。肝胃病(如慢性肝炎).加广郁金12克、延胡索12克、半枝莲12克、白花蛇舌草l2克、缩砂仁9克、赤丹参15克、软柴胡9克、焦山扼3一5克。胃脘痛(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炒白术9克易甘草,加广郁金9克、延胡索9克、乌贼骨12克、炒干姜3克、白蔻仁6克、三七粉3克,(分冲).??…。此各病之主方也。据各病之兼症,而加减相应之药。如心悸而下寒较重者,另当以上肉桂3克易首乌,以补骨脂9克易白茅根。肾寒而膀肤热涩者,另当以建泽泻9克易甘草,仍用首乌.以北沙参30克易干姜.加焦山桅3克,??。此随证随病之加减仇。统而谓之“寻”


     拨千钧之舟者,一寻之木也。俱健脾和胃、升清降浊功能之主方.生气血而调阴阳,是为扶正,为御邪之本,与各症各病所加祛邪之味相合,抵达病所,共奏愈各症各病之功。主方以黄岑易杭芍,加龙骨、牡蛎,则平胆而降浊,主方以桂枝易杭芍,加柴胡,则疏肝而升清。此乃下气汤灵活加减化裁,用治绝大部分内伤杂病,且疗效甚佳之原委也。所以然者,病机相同或相近,虽病症病名不同,治可相同,异病同治也。而内伤杂病,多脏腑功能失调,升降紊乱者,是其大率也,即病机相同相近也。升降紊乱,均当复其升降之常;而复其升降之常的关键.重在调理脾胃。下气汤以健脾和胃为本,兼调肝肾心肺,切中内伤杂病之主要病机,所以灵活加减化裁,用治内伤杂病,既稳当而效可观。


     麻瑞亭已业医6o余年,愈疾无计,主要取法于黄元御医术,得力于下气汤之灵活加减化裁。而麻瑞亭基于自己的临床实践。又灵活变换原方两味,以之治诸内伤杂病.医迹卓著,则既是对黄氏医术之继承弘扬发展之明证,亦是异病同治大则之具体实践与发扬也,是乃麻瑞亭医术之精蕴特色也。


黄元御曰:人有无妄之疾,医乏不死之方。下气汤灵活加减变化.虽能愈诸多内伤杂病,然非万病之灵丹妙药,诸病皆能用之,而效若桴鼓。以病症之轻重有别,治疗之难易不同.即使辨证无误,针药无差。重危者,亦非轻易能愈.绝证者,难免倾亡,以下气汤治之亦然。然麻瑞亭六十余年的医疗实践证明.以下气汤治某些危重疾患.疗效较为理想.用治某些不治之症,亦可减轻患者之病痛,延缓其踏入冥途之时日,因之,下气汤虽不能尽愈诸疾,然仍不失为治疗内伤杂病之良方也。再者,麻瑞亭也并非以下气汤而治百病者。当用则用,不当用则另用他方,以脉症为转移,此即善用与好用之别也。


     建中之名方,小建中汤也.补中之名方,补中益气汤也。医圣仲景、先贤东垣,以之建立中气补益中气,效若桴鼓。由此可见圣贤医术精湛之一斑,制方严谨精萃之奥蕴.所以千余年来.医者习用之,以之治其所主之疾,活人无计。此乃方剂之生命力取决于其愈疾也。麻瑞亭善用之下气汤,可谓是一则调中方剂。调中与建中、补中有所不同。调中者.是在调理中气的基础中,兼及四维.而使诸脏腑因邪之所凑而导致的升降紊乱,复其升降之常,则正气因之充旺,自能祛邪外出而病愈。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之虚,虚在脏腑功能紊乱失序,气血生化匮乏.无力祛邪。攘外必先安内,内安方能万众一心,同仇敌忾,以御外侮。以之论病,安内即复其脏腑功能,俾使气血化生,祛邪外出而病愈。犹后勤供应之优劣,乃战争胜负之先决条件之一也,下气汤可谓安内之良资,其加减化裁之药味,可谓攘外之精兵,粮足兵精,焉有不胜之理?!此非欲比美于圣贤,意在明建中、补中、调中之别,下气汤制方愈疾之机理也。


1、神秘的“一气周流,龙虎回环”理论。
黄师在《四圣心源》中所述之“一气周流,龙虎回环”之说系黄师医学思想之精华,我是这样理解的(由于我不是专业医生,又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所以使用了一些不够严谨的表述,请大家见谅):


人体的生命起源于肾(这里面的道理详见《黄帝内经》,我不啰嗦了),或者说肾是人体的根本脏,肾中藏有生机。虽然肾在五行配属上是水(癸水),但从人体实际的生理活动上看,肾属于“水火脏”(前人也有“水中真火”、“阴阳互根”、“肾阳在右,肾阴在左”的说法)。对此,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肾是肾阴和肾阳的平衡体。其中肾阴需要肾阳的温煦才能化育气血,而肾阳则需要肾阴的收摄才能聚而不散。这里“龙”就是指肾阳,而“虎”就是指肾阴。一个人如果肾阴不足,就会导致“肾阳飞腾,上焦火炽”,说白了就是“水浅不养龙则龙腾于上”,这种情况若不及时解决,不仅上焦常常发病,而且肾阳长期耗散,人体的免疫力会迅速下降,从而引发一系列疾病。所以很多名老中医都有个说法——“养生就是保养阳气”,最近几年中医界颇有几位“扶阳派”的专家在些学术上很有声势,而这里说得阳气主要就是指肾阳。


对于“肾阴不足,真龙飞腾”的患者,明朝大医家张介宾在其医学著作《景岳全书》中有个“镇阴煎”的方子,值得推荐,组方如下(详见胡国臣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张景岳医学全书》,第1594页)。


熟地一二两、牛膝二钱、泽泻一钱半、肉桂一二钱、制附子五七分或一二三钱。如果使用我国的中草药名称国家标准和计量国家标准,这个方子大概可以改写为如下剂量:
熟地(30~60克)、牛膝(6克)、泽泻(4.5克)、肉桂(3~6克)、制附子(1.5~9克)。


另一方面,一个人如果肾阳不足,临床用药时就要复杂一些,不能一味温阳,还要考虑肾阴肾阳的制约和平衡关系。关于阴阳的论述,没有哪位先贤比这位张介宾表述得更精准的了,他在《景岳全书》中的《新方八略引》中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对于这段话,后世历代大医家均十分推崇,且注文层出不穷,我引述网上一个叫[岐黃私塾舘]的博客中的说法(我认为此说虽然未必绝对精准,但也是虽不中不远矣了)。


『张介宾这段话的意思大约是:善于扶阳气的,如果单纯用干姜、肉桂、附子等辛热药效果不显著,就要考虑辅以填精的药,如:熟地,枸杞,巴戟天,补骨脂等温润之品;而善于滋阴生津的,如果单纯用生地,麦冬,花粉等甘凉药效果不显著,就要考虑辅以清热的药,如:石膏,竹叶,栀子等。』


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中有个“右归丸”的方子值得推荐,此药基本被后世医家作为补肾阳的基本方剂,组方如下(详见胡国臣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张景岳医学全书》,第1580页)。
大怀熟八两、炒山药四两、山茱萸微炒三两、枸杞微炒四两、鹿角胶炒珠四两、制菟丝子四两、杜仲姜汤炒四两、当归三两、肉桂二两至四两、制附子二两至六两。


这个药同仁堂药店有成药出售,但服用这个药的时候,要注意“于阴中求阳”,建议大家要遵医嘱,不要擅自服用,因为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从“阴中求阳”的角度,综合考虑右归丸的配伍用药。


有了上面的准备,我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一气周流,龙虎回环”。黄师把人体的生理活动归结为一组“回环”运动,说白了就是几个圆圈运动。


首先,(脾升胃降)肾阳上行温煦脾土,脾土上升,胃气下降。
其次,(肝随脾升,胆随胃降)肾阳上行温煦肝木,肝木随脾土一同上升(肝随脾升),胆气随胃气一同下降(胆随胃降)。
第三:(心火上炎,肺降生阴)肝木上助心火,心火上炎而遇肺金,肺金受心火之蒸而下行水气资生肾阴。
第四:(肾水上承,心降生阳)肾阴足满而上承,心火受水而下降温煦肾阳。


于是在这一系列循环中,我们看到“脾升胃降”是人体生理活动的核心圈,这就是中医界常说的脾为后天之本。所以黄师很重视调理脾胃这个核心圈,他的大部分方药里都贯彻着这个思想,而麻老更是把这个“一气周流,龙虎回环”的圆圈用的炉火纯清,其唯治一方的“下气汤”的核心思想就是“脾升胃降”,然后以此方为主方(更好理解的表述叫:舟方),再根据病人的病情随证加减一两味药(更好理解的表述叫:使药),说白了就是“上哪儿去都开这只船(舟方唯制),只是根据不同的目的地再装一点不同的货物(随证使药)”,就这样他老人家一生治病都是这个思路,结果临床上是活人无数。


罗大伦博士在《神医这样看病》中称“一气周流,龙虎回环”为“中土回环”,是这样解释的:


『话说这人体里面,五脏六腑是上下分布的,中医认为,其功能也有方向,这些脏腑所引导的气机也是处于动态中的,这个图画我给大家描述一下,首先肾在最下面,属水脏,中医说肾脏是水中含火,水是肾阴,火是肾阳,火我们就明白了,那一定是向上走的,它生什么啊?火生土,也就是说,火性向上走,使得脾土温暖,那么脾是负责什么的呢?是负责把胃吸收的营养(中医叫精微物质)发送到全身的,这脾有个特性,它是向上走的,因为有一部分营养还要到肺脏,与吸入的空气中的精微物质结合,由肺协助向全身输布。


各位可记住了,中医认为,脾脏之气,是从左边向上升的。肾脏中的水呢,水生木,也就是说,在水的滋养下,木气也开始得到了营养,要发展了,它发展的方向也是上升,跟树一样,这个肝脏也是从左边往上升的,随着脾土之气上升,中医有句话,叫:“肝随脾升,胆随胃降”,就是说的这个。


好多人说,这中医的肝怎么在左边啊,解剖可是在右边,中医说的是肝气,是肝的功能,是一个功能系统,不单是那个脏器实质。所以左边身体有病,有时要考虑到肝脾之气上升是否正常,尤其是肝气。肝属木,四季配春季,象征着万物生发。此时各位看到了,这个气机随着肝脾升到了顶部,这里就是肺和心了,各位知道,木生火,这火配五脏是心,四季配夏天,心火的特点其实也是要向上的,但是,由于有肺脏的存在,心火被带向下行。


肺是属金的,四季配秋天,主肃降,甭管夏天多热,遇到秋天,气机就开始往下降了,这心火本来是要上升的,但是因为有肺金在上面,所以就跟着往下降,直降到肾中,使得肾水不至于过寒,温暖肾水,而肾水随着肝木和上承,到达心火的位置,使得心火也不至于过热,这叫“水火既济”。


有的时候,这个往下降的过程被破坏了,那么心火就无法下降,憋在上面,各位就会看到上面热,下面寒的局面。口渴,眼睛红,口舌生疮,可下面的腿还是凉的。
在肺金下降的同时,人嘴里吃入的东西进入了胃,然后也是向下走的,所以胃气要下降。在中医里,脾为己土属阴,胃为戊土属阳,阳要下降,阴要上承才对。
在胃气下降的同时,胆气也随着下降,就是我们说的“胆随胃降”,现在有好多的胃病,就是胃气上逆,胆汁反流,这就是气机逆行的结果。
各位同样要注意了,这个胃气和胆气的下降,是从右边下行的。所以,如果人体的右边有病,要考虑一下气机下行是否遇到了麻烦。


您现在在看看,脾土左升,肝气和肾水都随着升,胃气右降,胆气和心火随着下降,这是不是一个左边升,右边降的圆圈呢?在这个圆圈里,脾胃一阴一阳,就是中心的轴,一切都是围绕着它们来转。这就是黄元御的理论,他最后把一切病都归入到这个圆圈的运转失常,任何一个地方出问题了,把圆圈的运动给“咔嚓”一下挡在了那里,就出现了问题,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就要使用药物,调畅气机,让它们恢复上下运行,这样人体自己就会恢复健康的。


这个圆圈我说的简单,大概就是这么个道理,黄元御自己论述得还要仔细,术语比较的多,各位可以参看他的书。那么该有人问了,这个圆圈有道理吗?能治病吗?


我还跟您说了,黄元御的第五代传人麻瑞亭老中医,就是从黄元御的书里拿出了一个叫“下气汤”的方子,稍微给加减了一下,变成了一个药性有升有降,调和脾胃的方子,这位老人家一辈子基本就用这一个方子治病,来个患者,他就给调调方子,稍微加减,把气机这么一调,患者就好了。您看他的医案,那就是一个升降,我的感觉,他就是用药在人家的身上拨了一下,把这个不大转动的圆圈给重新启动了,结果麻老一辈子“活人无算”,患者如云。尤其是有很多严重的血液病,还真都被他给治好了。


黄元御的这个“中土回环”的理论,其实说白了,就是说明:人体各个脏腑的机能是相互关联的,一个出现了问题,会影响其它所有的脏腑的功能。我们从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来调整,都可以促使人体向正常的方向运转,而黄元御认为这里面最重要的一环是脾胃。这个圆圈的故事后来被别人看去了,写成了一本书,叫《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其实里面的理论就是通俗版的黄氏圆圈。』


(注3:《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作者系清末民国年间著名的白族医学家——彭子益。此书好几个出版社都出了,只是校点的人不同,个人建议读李可老先生校点,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版本。)


2、黄师《四圣心源》中的下气汤和麻老“唯治一方”的下气汤。
“下气汤”有两个,一个是黄师在《四圣心源》中所创立的,原书上称此方用于治疗“滞在胸膈右肋者”,其组方如下(详见孙洽熙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黄元御医学全书》,第815页):
甘草二钱、半夏三钱、五味子一钱、茯苓三钱、杏仁三钱炮去皮尖、贝母二钱去心、芍药二钱、橘皮二钱。
煎大半杯,温服。


另一个“下气汤”是麻老根据黄师“一气周流,龙虎回环”的理论,将上方做了一些改进,其组方如下(详见《麻瑞亭医林五十年》和《麻瑞亭下气汤》):
云茯苓(9克)、粉甘草(6克)、炒杭芍(12克)、粉丹皮(9克)、制首乌(20克)、广橘红(9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


麻老化裁此方,意在既能右降肺胃,又能左升肝脾,以使人体的核心圈运转起来。他此方为主方,随证灵活加减,而治愈了很多内科疑难杂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1 17:04 , Processed in 0.312581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