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海洋之露 于 2014-1-15 14:29 编辑
现代中医科研蒸蒸日上,临床水平每况愈下,科研没有为临证提供帮助,不可谓不是科学的大讽刺! 中医历史上名家总多,学派林立,而现代中医学院教育一统天下,刻板的所谓“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刻意强调脏腑对号的辨证分型论治特色教育,造就了我的老师陈瑞春先生形容的“两个半中专生,半个西医中专生、半个中医中专生”,不得不叫人大发感慨,不得不叫人很无奈!
现代中医教育体系必须改革,学术必须创新,否则,学习中医,必须走出去,拜天下名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虽然现代网络给力学习很多方便,但没有亲身感受大师的诊疗绝技,企图读文章而获真谛,学习效果必然大打折扣,邯郸学步、瞎子摸象都难免。
虽然现代学院教育培养了绝大多数中医,其中不乏疗效突出的佼佼者,但疗效不依赖西药者寥寥无几!反观历史,古代中医并没有因为缺乏抗生素、输液而导致疫病流行,中华民族正因为有了中医的保障在鸦片战争之前就到达了四千千万!中医就是传统医学,中医可以现代化,但不是抛弃历史本源的虚无化!挂羊头卖狗肉,连小巷里那些泡脚、桑拿的小哥、小姐都是中医,作为中医人,我每每愤慨,但作为社区居民,我又每每钦佩,因为人家比我们那些有执照的中医更赚钱!这社会,有钱就是爷们、就是奶们,有知识没钱,再清高没有用!
所以,我主张发掘中医的独门绝技,发挥中医的看家本领去赚钱,有了技术,报国有道,致富有方,就不会再感叹入错了中医这扇门!
中医的独门绝技、看家本领在哪里?张仲景说是“平脉辨证”,掌握了“平脉辨证”就可以“料到腑脏,独见若神”,用方必效,用药有灵,做中医才能感受中医的氛围,感受做中医应该享受却不能享受的社会待遇!
可就是如此一个简简单单的“平脉辨证”,自唐代孙思邈倡导“方证同条,比类相附”的学习方法以来,加上徐灵胎主张“伤寒论类方”,本来只是一个学习方法,可偏偏学者学了之后竟背宗忘祖,把张老夫子的精髓弄得面目全非,把王叔和一辈子的心血全然不顾,还自以为是发明了中医、超越了先圣!
当此之时,原样学伤寒,规矩用经方,推广经方医学、创新现代中医,不仅仅中医人不再贫困的理由,更是时代要求,推而论之,何尝不是历史使命?做中医不能自甘落后,自毁根基!昨日一个病人过来改方,请看病历:
刘XX男1976年9月初九万安县城
2012/3/6脉右寸沉稍紧、关脉浮细弦稍紧、尺脉沉细弦紧、脉左寸浮稍弦、关脉弦稍滑、尺脉沉细弦稍紧。舌暗红、苔白腻。诉:嗜酒、腰部双腿麻木萎软无力已4年。口舌麻木无味觉。手指麻木、大便偶有失禁、小便涩无力。腰椎突出、按压疼痛。走路容易摔跤。天越冷越麻。
麻黄15桂枝15当归15生晒参15石膏15干姜15甘草15川芎10杏仁15葛根200威灵仙60杜仲30金毛犬60怀牛膝15蜈蚣2条十剂
2012/3/16脉右寸细弦稍紧、关脉细弦、尺脉沉细稍紧、脉左寸浮细弦、关脉细弦、尺脉沉细弦稍紧。舌淡紫、苔薄白。诉:下肢行走能抬起、力度稍有增加、小便多。
麻黄15桂枝15当归15生晒参15石膏15干姜15甘草15川芎10杏仁15葛根200威灵仙60杜仲30金毛犬60怀牛膝15蜈蚣2条细辛10十剂
患者介绍,患病四年来,一直在求医,神经元疾病,西医说不治,所以就寻中医,可他所寻的中医专家说,西医如此先进,西医都没办法,他怎么会比西医更高明?不是本地的中医专家这样告诉他,北京、上海、广州的中医专家也是这样告诉他。看他的可怜样,很可怜!
患者下午过来复诊,非常高兴,十天前四个人抬着他进诊室,现在终于可以自己开步走,四年了,想想是什么感受!患者说,让他出多少钱都愿意!
其实平脉辨证,他的病有什么难呢?“脉右寸沉稍紧、关脉浮细弦稍紧、尺脉沉细弦紧、脉左寸浮稍弦、关脉弦稍滑、尺脉沉细弦稍紧。”紧主寒,滑主痰,浮主风,右寸沉、左寸浮提示气机升降不利,风寒伤经络,痰气交阻,简简单单的一个“风痱”!右寸沉,麻黄当家,左寸浮,桂枝当家,含有麻黄、桂枝治“风痱”的主方不是“续命汤”么?!如果还有继续分析,太长了,下回分解吧!
宋代林亿等人整理张仲景著作时,把一些特效经方一并收载,此“风痱”的主治就来源于《古今录验汤》续命汤。林亿说“自仲景于今八百余年,惟王叔和能学之”,我相信林亿可以发出这个感慨,他也“能学之”,我相信,只要我努力,我也“能学之”,我更相信,只要你肯努力,你也“能学之”!
平脉辨证长于辨识病机典型病例
平脉辨证的奥秘祖师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集》序云:“感往昔之沦丧,伤横逆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据此可知,平脉辨证是著作当时集合了历代医家经验的总结,同时表明,平脉辨证运用经方,是仲景之术的正宗。为弘扬仲景之学,我举办平脉
辨证学习班,目的在于与中医同道共同研讨这个经方学习运用的简便方法。
第五期平脉辨证学习班从2013年2月17日(正月初七)开课,为期十五天,学员来自海内外,共16人,到了第十天即2月27日下午上课时,来自深圳龙岗中心医院的兰才生说有一个特殊的病人
从深圳赶来,要我看一看。我说可以,把病人直接带上教室来,给大家作考试的范例。按前四期学习班的惯例,学习时间到了第十天,基础理论课程已上了大半,一定要考试的,方法即随机请候诊的患者上课堂,由每个学员单独把脉处方,现场测试学习效果,训练掌握运用平脉辨证诊疗的规范。
患者是个女性,姓王,56岁,体型偏胖,从一楼爬上六楼教室,气喘嘘嘘。休息片刻,病人没介绍病情,我也没说话。诊脉得左上寸浮细稍弦、寸下细弦,关细弦,关沉细弦稍紧,右寸细弦涩,关细弦,尺沉细弦稍紧。舌淡红,苔薄白,水滑。查体下肢浮肿。见脉我就心中有底了,未再问诊。大家依次把脉,也不问诊,各自开出处方,看是否与我相符。约二十分钟,十六个学员都把了脉,开始议论纷纷,推论患者病候当有胸闷、有水饮,大多主张少阴病、或太阳、太阳合病,处方则有定真武汤证的,苓桂术甘汤证的,也有定麻黄细辛附子汤证的,最后都看着我,期盼我的答案。当此时,我真的很高兴,说:“请大家翻开《金匮要略》第57页,对照原文,看看这个病人的病况是否吻合。”话未讲完,大家都赶紧翻书。我接着说:“大家来分析分析
,她脉见三关脉细弦,理为阴病,弦为‘濡弱以长’,不当病态;只有双尺脉沉细弦稍紧,此太过,属饮病,必有口干、口渴,腰酸困重。左上寸浮细稍弦、寸下细弦,为不及,脉见两重,提示心脏有问题,与患者心下水饮积聚有关,当考虑心包积液;右寸细弦涩,也是不及之脉,此病在太阴,属气分病,患者必感觉胸闷、憋气。大家的分析基本正确,此病有三个独脉支持诊
断,当为太阳、少阴合病,但处方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合枳术汤。因为这个患者之病当属于‘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的典型病例。”闻此言,患者家属大为惊讶,遂介绍说:“经检查有心包积液,积液量最多时达4.7升,从2008年发作至今,多次抽液后症状稍有缓解,但反复发作,屡治不效。现胸闷、稍活动即气喘。”患者笑言顿开,说:“我确实胸闷、憋气,心悸,口干、口苦,腰困重。”当此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只有龙岗中心医院的杨国棠主任问我:“你是怎么知道患者‘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的?”
我说:“我们的祖师是开天眼的方术之士,他对这个病的描述难道不比B超、CT所见更高明吗?!”大家恍然大悟,台湾温崇凯会长、林展弘院长以及新加坡陈秀蒙会长等几个连称“是、是……”
随即我口述处方,杨国棠主任执笔,处方如下: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枳术汤以健脾除湿
麻黄20桂枝20甘草20生姜30大枣30附子15细辛10白术20枳实20,两剂,煎取六包,每包200毫升,日三服。嘱两天后先作检查再复诊,看心包积液消除了多少。
第二天兰主任告诉我,患者服药两小包即感觉异常舒服,第二天上井冈山游玩去了。
3月2日上午,患者如约前来复诊。泰和县中医院彩超检查示:左室后壁深约3.0cm,右房前壁深约2.8cm,左、右室侧壁深约3.5cm,右房顶部深约2.3cm,提示:心包积液。
患者诉:服药后小便次数增加,喘促已不明显,口干苦减轻,大便软。下肢浮肿已消。
处方:予原方加茯苓甘草汤: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枳术汤、茯苓甘草汤
麻黄20桂枝30甘草20生姜30大枣30附子15细辛20白术20枳实20茯苓30十五剂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