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海洋之露 于 2014-1-25 14:06 编辑
一、脑
1、脑为奇恒之府
中医里管脑叫做奇恒之府。古语有: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
传统医学认为,人的脊髓是先天的,而大脑是后天的,所以有脑为髓之海之说。我们常会发现一个现象,就是抱小女孩儿的时候觉得很轻,而抱那些即使很瘦的小男孩儿,也觉得很沉,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这就是跟骨头和脊髓有关,小男孩儿沉就沉在骨头上。从这一角度来讲,也可以解释一般男性比较理性、女性偏感性的现象。
道教把人的大脑分为九宫,正中间的叫做“泥丸夫人”。既然起名字叫“夫人”,就是认为脑是阴性的。而《黄帝内经》却认为“脑为诸阳之会”,脑部是所有阳经都汇聚的地方,所以脑为阳。这是中医和道教在认识大脑上的一个不同之处。
2、人为什么要学习
我们人的大脑有一个先天的特性,就是好学,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人为什么要学习?归根结底,人的学习是为了克服本能,解除烦恼。
我们平时都该学些什么知识,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有格局,远离烦恼呢?古代的圣人孔子就规定了几点:
首先一定要学《诗经》。①学习《诗》,可以“兴”。《诗经》中运用了大量“兴”的手法,“兴”可以培养人的想象力;②学习《诗》,可以“观”,“观”指的是洞察天地万物、春夏秋冬四季交替变化的本领,并由此领悟人体内的小宇宙与天地这个大宇宙是如何相合相生的;③学习《诗》,可以“群”,就是要学会合群,懂得如何跟别人相处,建立稳定、长久的关系;④学习《诗》,可以“怨”,“怨”在古代是讽刺的意思,就“讽刺”在古代是“暗示”的意思,就是有话不明说,不要让其他人生厌,其实就是人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⑤学习《诗》,可以“言志”。诗是可以言志的。“志”(见左面“志”字古代写法)字在古代的写法为上边是一个“之”字,下面是一个“心”字,“之”代表到了什么地方,“之”加“心”就表示你的心的动向在哪里。所以我们要学会表达自己的志向。
其次要学《礼》。学《礼》就是要学会对人的感官进行制约和调养。传统医学认为:礼是养人之欲的,就是制约和调养人的欲念。古代认为:五味是用来养口的,人吃的东西是用来养嘴的;芳香用来养鼻;美景文章是用来养目的,自古没有说看美女是养目的,都是美景文章可以养目,可以提高人的情操、情怀;音乐是用来养神的,中医认为,五脏皆有神明,只有音乐可直接作用于神,所以我们要从小培育小孩子的音乐修养。
在中国传统的庙会上,我们做家长的都喜欢给小孩子买个拨浪鼓玩,可是这个传统的缘由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其实鼓是主生发的。古代打仗前,一定要先敲鼓,鼓能振奋士气。等要收兵的时候要鸣金,就是敲击金属物,叫鸣金收兵,因为金是主肃降之气。仗事要停,就要偃旗息鼓,鸣金已收气。对于小孩子来讲,如果脾弱的话,人就总会昏昏欲睡,这时其实不用吃药,就用拨浪鼓在孩子身边常摇晃摇晃,就能慢慢地使孩子体内的气机生发起来。这也属于音乐养神的一个方面。
最后还有“床第几筵可以养体”,就是人要学会休息。就拿房事来说,古人认为适当的房事可以颐养身体。现代很多女性出现肩背痛的情况,不少是由于性压抑造成,实际上房事可以通背部的膀胱经,就能养生保健,这点我们后面在肩背那章还会详细说。
3、入脑的经脉
《灵枢·大惑论》里讲,五脏六腑之精气,随眼系入于脑。肝开窍于目,所以眼睛是我们的神,是脑力最外散的一个部分。现在社会上有上网一族,整天盯着电脑,没日没夜地看,实际上已过度消耗了脑力和眼神。
入脑的经脉共有六条。
第一条为督脉。督脉入于髓海,就是入于脑。
第二条是膀胱经,它从巅顶入络脑,膀胱经是主阳气的,现在有很多人得健忘症,其实健忘症就是阳气虚弱的病,阳气不能随膀胱经入脑,导致人经常丢三落四,遗忘事情。
在我们人体当中,脑、心、肾这三脏是一时一刻都不能缺血的,上脑的主血的经脉就是肝经。肝主藏血,它交巅顶,入络脑。
奇经八脉中的阳跷、阴跷都是入后脑的,后脑主我们人的运动协调性。
胃经也入脑。我们吃的营养物质,要通过胃经上输于心、肺,同时也要上输于脑。胃经也是循目系入络脑的。
二、脑部的保养
了解了入脑的经脉,就让我们明白了要想养护好我们的大脑,就需要好好吃饭,好好养血,好好养阳气,这样就会精力充沛,思维敏锐。
1、道教三丹田学说
道教有一个三丹田学说。道家认为脑部为上丹田,是精髓的聚集处;心为中丹田,是神能的聚集处;少腹(小腹)为下丹田,是精气的聚集处。“田”为何意?中国是个农业文明古国,对土地的认识很深刻,认为田是可以耕耘播种的,就是种下了种子就能生长发芽。那么三丹田就是可以生发出精、气、神的地方。精是生于下丹田,神是生于中丹田,气是生于上丹田;而中丹田
还是精、气、神三个能量转换之所。
道教非常重视三丹田,尤其重视上丹田脑部的保养。现在我们都讲“延年益寿”,可是如果得了老年痴呆,活得再久又有什么意思呢?道教养生术上认为真正的长寿是“长生久视”,就是眼睛要特别的好,头脑特别清楚。用现代话讲,就是长寿要有质量。道教养脑的方法就是练静坐,通过练习静坐,让心神安定。现代医学发现,心神安定时人的脑电波非常地稳定且有节律;此外,静坐还可以减少能量消耗,降低乳酸浓度,使人减少疲劳。所以我们应该每天静坐十分钟,来让自己心神安定,养护大脑。
2、锻炼大脑从动手开始
如何锻炼大脑呢?真正的秘密在于动手。
俗话说心灵手巧,锻炼手的灵活性是锻炼大脑的最好方法。自古中国人就明白这个道理,练习书法、绘画、弹琴、打算盘,甚至包括老人手里玩儿着的核桃等,都是在通过锻炼手来达到锻炼脑的目的。而且这些运动还是一种让大脑、身体乃至心灵相结合的平衡运动,所以非常之好,我们不该扔了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3、其他保养事项
日常我们养护大脑有几点重要的原则:①吃饭只吃八分饱,不要吃撑着了。我们老百姓经常骂人的时候说“你满脑子油啊”,其实道理就是吃得太多了,油脂把脑髓都给糊住了,这对脑是有坏处的;②要好好睡觉。睡眠好才能真正地养脑;③要经常让脑做运动,就是要勤思考。这里所说的思考有个原则,就是要动脑不动心,让心保持安静,这样对大脑非常有好处;④食补要适
度。我们很多老百姓一提养生,就爱问,吃什么能补,然后逮到一样东西使劲地吃,吃恶心了算。就拿补脑食品来说,要是说吃核桃一类的坚果有好处,恨不能砍光二亩核桃园来吃,这样做就太过了,吃任何东西都要适度,过则有害,所以食补也要注意控制量的问题。
第三节 头部疾病(1)
一、头痛
头上的疾病首推头痛。头痛是困扰很多人的一个顽疾。中医里是按经脉来划分各部分的头痛。
后头痛属于太阳膀胱头痛,这包括脑后边的头痛,还有整个的颈项痛,会出现发热、恶寒、恶风这些现象。后头痛的初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中药进行治疗,比如脉象如果浮缓的话,可以采用“桂枝汤”;要是脉紧无汗的话,可以采用“麻黄汤”。这里不过多地介绍中药的药方,避免老百姓在药性、药理不清的情况下乱用药,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我们有了病还是要去医院咨询一下医生,以便对证下药。
前额头痛属于阳明胃头痛。像前额痛、眉棱骨疼、眼眶发胀等症状,都是胃经头痛。一般来讲,“葛根汤”之类治胃病的中药对治疗阳明胃头痛很有效果。
两侧头痛为少阳胆经头痛。症状有眼睛发花,早起口苦等。两侧头痛宜服用小柴胡汤来治疗。如果是左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肝血不足有关,尤其是经期过后的妇女,就容易因肝血不足出现左边的偏头疼。如果是右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肺气不降有关。
头痛而重为太阴脾湿头痛。在中医里又叫做头如裹,就像头上裹着一顶湿帽子一样,头重抬不起来。同时还伴有四肢酸疼且体感冷,出现呕吐、食不下的问题。在过去,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脾气挺大的老太太,她们头上会勒一个带子来止痛,这就是她们平时吃得好,又不怎么运动,好多管闲事,体内湿气不化,所以才造成了湿头痛。
头痛而咽喉干痛为少阴心肾头痛。会出现小便发红、少气懒言、皮肤干燥等症状。一般可服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来治疗。
头顶痛为厥阴肝头痛。症状为干呕吐、手指甲和嘴唇发青紫色、四肢冰冷、腹痛等,这病多与年轻时纵欲过度有关。
还有一种头痛叫血虚头痛,症状是习惯性摇头。治疗这个病会用到当归补血汤。这副药里需要用到黄芪和当归两味药,而黄芪的用量一定要大于当归四到五倍。懂点儿中医知识的人都知道,黄芪是用来补气的,当归是用来补血的。那么既然是血虚头痛,为什么补气的黄芪的用量反而要大于补血的当归呢?这其实就是中医里一个很重要的医理,叫做“气为血之帅”。血需要靠气
机往上带,如果气不能够把血带上来的话,就补不了血,达不到治病的疗效。所以有这样一个玄机在里边。
还有一种是淤血头痛。如果头部内有淤血的话,就会头痛。进一步严重的话,可能会造成癫痫。主要症状是出现呕吐。当患者出现喷射状呕吐的话,一定要及时地找医生医治。
二、头晕
《黄帝内经》“至真要大论”篇中讲:“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头晕的问题主要是跟肝经相关。
这里首先区别一下“晕”跟“眩”的差异。“眩”是“目”字旁加一个“玄”,“玄”指黑色,所以“眩”就是两眼发黑的意思。而“晕”呢?“晕”字上为“日”,下为“车”,就是如坐舟车或舟船那样晃的感觉,就不再只是两眼发黑了,而是感到整个地天旋地转。人体的上部、特别是头部,如果血虚或是气虚的话,就会出现眩。
前面我们说过,脑子里的问题都跟眼睛密切相关,那么如果你的眼睛突然地出现歧视,就是看东西成了两个的话,就一定要赶快去医院检查一下,看看是否是脑子里出现了问题。有的人还会突然出现双目看不见东西的情况,这在中医里叫做目见鬼物。这多为精神过于疲劳所致,要注意休息。中医里讲眼是心的使者,如果心散了的话,眼神也会散,就会出现歧视、目见鬼物等问题。现在常有孩子上网打游戏上瘾,时间过久的话就容易有这类症状,所以我们玩任何东西都要注意一个适度的问题,做家长要明白这个道理,教育好孩子。
三、健忘症
对于脑病,前面提过善忘的问题,就是健忘症。得此病的人表现为经常记不住事情。《黄帝内经》认为是上气不足,下气有余,肠胃实而心肺虚所致。就是上面的气虚弱,下面的气够用但上不来,其实就是膀胱经气上不来导致的阳虚。
四、高血压
高血压在中医里被认为是一种人体自身功能调节的正常反应。当我们脑部出现血栓这类末梢不通的情况,就会送达神经中枢,通过加压的方式把血给泵上来,解决心脑肾对血液能量的需求问题。高血压的出现是跟人体元气虚弱和脏腑功能衰退密切相关,就是提醒你该注意休息和适当调整了。
从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上来说,跟肝肾两个脏器的亏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比如:性生活过度会伤肾;郁闷、发怒会伤肝;工作紧张、压力过大也会造成肝肾损伤。那么肝肾损伤为什么会形成高血压呢?当肝和肾的功能开始出现衰退的时候,脾的疏布功能减弱,我们的血液中的湿邪就慢慢代谢不掉,逐渐导致血液粘稠,血的流速减弱就会出现大脑供血不足,人体自身就会通过加压的方式泵血上来,而肺的肃降功能丧失,脾土又不能生肺金,这样就产生了高血压的问题。
那么人的大脑供血不足就会出现眩晕、反应迟钝、健忘甚至是痴呆等病症。我们的人体调元气上来破这个淤滞的话,就会导致头痛。我们要注意,长期的高血压再加上顽固性头痛的话,很容易引发中风。
我们平时可以通过观察上下午血压的变化情况来判断身体的健康情况。如果上午的血压比下午的高,说明元气正在衰退,病情正在加重。因为人经过了一夜的休息,上午的血压基本上是正常的,经过一上午的消耗,下午自然需要进行一定的加压,把血泵上去,而泵不上去的话,就说明脏腑功能在衰退,是病情加重的一个表现。如果下午的血压比上午的血压高,属人体自救功能,说明脏腑功能正在恢复当中。
如果出现高压降低而低压增高,差值很接近的话,说明脏腑的运化功能已经衰退,这就比较危险了,要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尽快就医。低压相当于人的元气,是先天的,高压属后天。低血压就属于元气大伤,一般先是肾气亏损,然后心脏搏动无力,再发展甚至会出现心跳间歇的问题。
嗜咸会导致高血压和心脏病吗?我们说肝肾两虚会导致高血压,那么肾虚就一定嗜咸,所以内在是有联系的。只是应该颠倒来说,不是嗜咸会导致高血压,而是高血压的一个表现是嗜咸。对这里面的原理做一个解释:人每天能够活下来是靠每天调一点元气,而调元气的最好的东西莫过于盐了,因为元气藏于肾,而肾为咸味。如果身体正常的话,我们每天的饮食应该很清淡,这样就可以少调元气。当我们突然出现改变口味的情况,比如这一段时间特别喜欢吃咸的、口味重的,或者浓的、辛辣的,这就表明身体功能在衰退。那么人体就需要多调一些元气,于是产生了高血压的问题。脾虚的话人吃什么东西都会觉得没味儿,那么为了满足脾对味道的需求就会不自觉地加重调料的用量,所以脾肾两虚的话,人就会嗜咸,喜欢吃味道重的东西。我们平时应该要注意观察自己生活和饮食习惯的变化,这些变化其实就是我们身体内一些病变的外在信号,能敏锐地观察发现这些信号,再懂得一些中医的医理,就可以及早发现和医治很多病症,这对养生保健非常重要。
对高血压的医治我讲几个很简单有效的关键点。
首先,我们要让自己的情志很放松,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情;其次,可在平时多做一些深呼吸,深呼吸能加强人体鬲肌的运动,对脾非常有好处,同时使得下焦的气(肾精)慢慢足起来;第三,要避免过多的外界干扰,多做一些静思,静思可让人的心神都安静下来,对人体是一种很好的修复;再有,人老了后血压会逐渐地增高,这是人体自救的一个表现,老人要注意的是平时保持心情愉快,不要过多地管闲事,多做运动,多去旅游,少东想西想。注意好这些问题,就对减少高血压的发生几率。
五、中风、脑溢血、脑血栓
人的脏腑气血亏损,阴阳失调,或招感外邪、忧思恼怒、饮酒饱食、房事不节,都可以引发中风。从中医的角度来讲,中风可分为中经、中腑、中脏和中血脉几个层面。
中经是指人体的肌腠经脉这个层面,它是由脑血栓造成,病在经脉。症状为患者不昏倒,但出现半身不遂、手足麻木、流口水、言语不利等。由于病在表层阶段,只要及时养护,不难医治。
中腑是指病在腑这个层面,是脑溢血较轻的病症。患者会猝然昏倒,苏醒后出现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困难、二便失禁等症。
中脏是指病在脏,它是脑溢血最重的病症。患者会猝然昏倒,且有闭证和脱证之分。
中血脉属于胃气大伤,症状主要是口眼歪斜。
脑溢血。就脑溢血来说,如果人元气充足,血液就不会粘稠,气能够带着血在人体各处运动,且末梢血管有弹性而不会脆裂,就不会发生脑溢血的病。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六十岁的人生一口大气可能会出现脑溢血,可是二十岁的人就是生再大的气也不会出现这种病,原因何在?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元气是否充盈。人年轻的话,元气一般更加充盈,就不会得脑溢血。
脑血栓。脑血栓也是人的元气不足,不能推动血液上升到脑部,导致血液流动缓慢甚至停止流动,致使血液凝固在脑部血管末梢,形成血栓。所以治疗脑血栓疏通血管是治标,补充元气才是治本。脑血栓多发生在秋冬季节,在四季养生里我们经常提到秋冬季节是属收敛收藏的,那么人在春夏老是疏通血管,而元气不培补的话,等到秋冬季节,没什么东西可收敛收藏的,就是精血不足了,血管就更加容易堵。所以这个时节血栓容易发作。轻者为手指尖发麻,重者就会形成脑血栓的问题。
预防中风
中风我们应该怎么去预防呢?脑血栓、脑溢血虽然都是发生在头部的问题,但脑的问题主要还是在练习手上,我们的指尖是气血最薄的地方,也是最容易产生堵塞的地方,我们平时只要把指尖这个地方给疏通开,就能减缓头部的一些压力。所以大家可以学会一个功法,就是没事的时候做十个指尖相碰的运动,用力地相碰,这样对人体非常有好处。
还有一个是提肛法,可以锻炼我们的肾和脾的功能,间接达到预防中风的目的。我们人体从脑部的百会穴到下体的会阴穴,是一个中轴线,这是我们人体内一条非常重要的无形的线。提肛法有点类似于站桩,就是把会阴给提起来的动作。在古代,这个方法也叫回春术。如果我们每天能够坚持做100次提肛,那么对人体脏腑功能的恢复非常有好处。
平时若家里有人突然出现脑溢血的时候,可以采取十宣放血的方法进行急救。十宣放血法就是在十个指尖放血,这个方法可以很快止住脑溢血。原理是头部的压力太大了,通过在手这个末梢的地方放血,把上面的压力宣泄出去。
曾经有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就是有个人家,家里的老人脑溢血昏倒了,然后采取十宣放血,很快老人就苏醒了,但是家里同时还叫了救护车,而救护车这时候已经到楼下,然后老人醒了就不想去医院了,可是听说去不去医院也要掏救护车的费用,老人一下子又昏过去了。这种情况是很可怕的,再次昏过去的话,十宣放血也不灵了,任何中风最怕再度复发。那么遇到类似这
种情况怎么办呢?只能在几个手指缝中间去放血试一试,有的时候会有效。
预防中风还要注意节欲,就是不要房事过度,人体很多上边的病,根儿都在底下。再有就是要少生气。人无法避免生气,更做不到从不生气,但是要学会克制。人要多读书,读圣贤之书,读史使人明鉴,懂得了更多的人生道理,思想觉悟就有了提升,遇事就不会过于较真儿,可以想开很多事,避免因生气造成身体上的损伤。
六、情志病
我们人体内在气血的变化,可以导致情志的异常。在中医里说,“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意思就是肝气要是虚的话,人就容易受到惊吓;肝气实,就会发怒。心气虚,就会感到悲痛,心情抑郁;心气实,则人老是笑笑呵呵的。
“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就是血疏布的能量太盛,则容易发怒;要是血能量不足的话,人会常有恐惧感。
人在气不足的时候,常会出现烦躁的象。中医里对“烦”字的解释我们前面已作过阐述,是肾精不足,导致虚火上炎,所以“烦”就相当于是心病,是心气的问题。
那么“躁”呢?
它是属于虚阳外越的象。“躁”字从“足”字边。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人的腿没事老抖,这说明他肾精不足,造成虚阳外越,有肾病。民间谚语里面有“男抖穷,女抖富”的说法,意思就是男子如果没事腿老抖的话,这个人就是肾精老敛不住虚火,特别容易发火、烦躁,做事就不理智,很容易失败,所以叫男抖穷。那么女抖也是因为肾精不足,为什么女抖就成富了呢?这是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认为,女人应该是厚德载物,应该整天呆在家里坐得住,但肾精不足的女人偏心浮气躁,老爱出门去,或者爱跑到窗户边站着,站着站着就容易搭讪个西门庆那样的大款,导致发生很多故事,她就容易“富”了,其实说的是这样的女人比较轻浮。当然,这里的说法只是开个玩笑,有肾病可不是件好事。
弱智这种病也是属于元气虚弱,精气无力上输于脑,导致人傻傻的。有些小孩子先天弱智,实际上就是先天髓海不足,脑力不够。
现在,我们越来越多的家长会面临一个问题小儿多动症。对于小儿多动症,中医的理解也是由于肾精不足、收敛不住虚火造成的。那么现代大量的小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肾精不足的情况呢?这跟不良的日常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比如说我们现在的小孩子过分地沾冷饮,导致胃寒。所谓寒就是经脉凝聚不通的意思。胃寒继续往下发展就造成了肾寒,这样肾精就越来越不足,虚火就老往上飘。所以有多动症的小孩子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这对将来他的学习和工作都会造成很大的问题。所以作为家长,不要溺爱孩子,要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偏食,尽量避免冷饮,喝水最好就喝白开水。那种从冰箱里拿出来的东西直接就喝的话,慢慢就会损伤脾胃,小孩子先天脾胃又比较弱,一旦损伤了胃气,将来会产生很多无法弥补的问题。
情志病里边有一个类型,叫做癫疾。癫疾的病机属于五脏受邪。《黄帝内经·灵枢》“本脏篇”讲:“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
小孩子先天性的癫痫问题,主要是由于母亲在怀孕期间受到了大的惊吓。母亲的惊吓导致孩子的经气紊乱,五脏也会出现一些病变,形成癫痫。这样的小孩子先天就比较体弱,等到青春期发育的时候,癫痫就会频繁发作。因为青春期一旦发育,精道也就开了,就开始疏泄了,而他本来就先天不足,这时就会更加地不足,所以癫痫频繁发作,一般这样的小孩寿命也相对会短。所以,做丈夫的在老婆怀孕期间要悉心照顾,不要让她受到惊吓,否则出了问题,追悔莫及。
这里我要说明一下,癫和狂是两种不同的病。
癫病属于真精不足,所以易生寒痰,痰淤阻心窍,造成神智昏迷。得癫病的人一般来说偏安静。
狂症就是狂躁症,属于邪火乘心,神无定主,乱其神明。我们前面说过,五脏都有神明,而狂症的人五脏的神明全都飘出去了,所以人就呈狂乱之象。一般刚刚得狂症的人,开始是不懂得饿的,天天觉得自己特有劲儿,然后就出现自高贤、自辩智、自尊贵的现象,就是总觉得自己是圣人,夸夸其谈,当自己是神佛什么的。甚至有的还会登高而歌,一下子蹿到高墙之上去唱歌,更有甚者会弃衣而走,就是裸奔。肚子一天到晚感觉腹胀,气机不畅,不断打嗝。有了这些象的人要注意了,该去医院看病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