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85|回复: 0

灸法补泻法

[复制链接]

453

主题

950

回帖

235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53
发表于 2014-9-15 18:5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年来的临床观察表明,以艾叶为原料的灸治疗法,其灸治效应与灸术补泻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如用泻法灸百会穴治疗急性神经血管性头痛,效果显著:用灸补法治疗遗尿疗效甚佳。对高血压患者使用艾灸泻法.结果灸后80%以上患者血压下降,对低血压患者采用艾灸补法,结果灸后全部患者血压均上升。用灸泻法治疗带状疱疹,炎后即可控制症状。可见艾灸补泻已被应用于寒热虚实各种病证中。 现代许多学者对灸法的补泻机理也作了某些探讨,一般认为灸行泻法其机理有五: 1 ①以热引热:使邪外出达到以热引热,使邪热泄之散之。并认为此灸火力猛峻,不能深入,很难循经深透远达,故无入里助热之弊,此同气相求之理,以热引热之法也。② 开辟门户,引邪外出:认为灸后的起泡发疮,皆为给邪以出路。③温通行散、消瘀散结:因气血得热则行,行则通,通则散,故郁滞可通,火源可清,瘀毒可散。④灸法扶阳、阳生阴长:灸后可扶阳养阴,益气生津。⑤热因热用:用于阴盛格阳之真寒假热证具有救急之意。有学者认为灸法可用于一切发热的急性传染病,不论是病毒或是细菌感染的均宜,它属于《黄帝内经》中的“从治法”及“火郁发之”的治疗原则。总之,灸法产生补泻的机理可归纳为“双重调节”作用,即当机体虚弱时灸之可补,邪实时灸之可泻。 现代有关灸疗补泻的作用机理实验研究的资料尚不多见。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艾叶中含有多种化学成份,能扩张血管,加速血细胞流速.有利于病变组织的修复和再生,改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器官的血氧供应.促进炎症吸收和局限化,有利于消炎,增强新陈代谢而达到祛瘀生新之效。 二、灸法补泻的作用 灸法是借助灸火(或类似的其他剌激)特定剌激作用,剌激因子从腧穴这个“神气游行出人”的门户进入体内,再沿相应经脉通道内达脏腑,直驱病所。有寒则温热而消之,郁热则引泄而散之,血气凝滞则温通而行之,阳气虚弱则温阳益气而补之,从而达到气血流畅,经脉疏通。扶正祛邪,除病止痛的目的。这里面包含了补和泻。 灸法补泻,即时虚者灸之,则正气得扶;实者灸之,则邪气得除。从施灸的种类而言,又有热灸、冷灸、冰灸之分。热灸,多具有扶阳济阴、补中益气、温经散寒之以补为主的作用;而冷灸、冰灸,则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瘀,退热止痛的泻的功效。从灸法的材料而言,目前,灸材主要是艾叶。艾叶的药用,清代吴仪洛的《本草从新》云:“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肝、脾、肾),理气血,还寒温,暖子宫……以之灸疗,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艾叶具有苦辛二味,辛能宣通,有温补之力,故能温经散寒,回阳救逆,如《丹溪心法》所说:“大病虚脱,本是阳虚,用艾灸丹田者,所以补阳,阳生则阴长也。”:苦味清下,有泻热之能,合之辛味宣散,故能泄热拔毒,消瘀散结 ,一如《医学入门》所云:“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 而且灸火之热,气血得热则行,郁结壅滞可散,化火之源已去,其热可归于平复。外科痈、疽、疮、疡、丹毒等症,均由外感邪毒,内有蕴热、热毒壅滞经脉而成。均可用灸法治疗,则“肿内热气被火导之,随火而出也。”(《圣济总录》)因此,以艾叶为基本材料的灸法也具有温补和泻热的双重调节作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2 15:52 , Processed in 0.160266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