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札1:灸言
神明昭昭,妄论迢迢。 ——引子
《诗经·王风·采葛》有言: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孟子·离娄篇》有言:七年之病,必求三年之艾。若以最早出土有经络记载的医书而言,莫早于马王堆出土的《阴阳十一脉灸经》《足臂十一脉灸经》,可见艾灸之术,传之久矣,《医学入门》更有:“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之说,然历来所采种类凡多,文献有记载的有火筷灸,油捻灸,硫磺灸等,却以艾灸传承最广,效验颇佳。
艾草为菊科蒿属植物艾蒿,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常有人以青蒿,黄花蒿以假掺真,有说以《神农本草经》中白蒿为艾,《毛诗》作“蘩”,郭璞注:白蒿也。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云:凡艾白色者为皤蒿。可参。李时珍《本草纲目》言:陆生辛熏,不及水生者香美尔,又因其父《蕲艾传》,言艾草以湖北蕲艾为良,故世以蕲艾称。 采叶干燥后即为生艾叶,加醋炒成炭即为艾叶炭,生艾叶碾压成绒后再包卷成条即为艾条。艾叶可内服可外用,丹溪云:“艾性至热,入火灸则上行,入药服则下行。”生艾叶和干姜煮水可以治疗脾胃的冷痛;艾叶炭末敷患处可以止血,吹鼻可止鼻血等等。而艾灸以艾叶点火熏之,世以“针灸”并称,故药王孙思邈言: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1.择艾论 艾草打粉后,因质而论,以柔软,细腻为佳,又有1:1,至55:1之分,以55斤出产1斤的为佳;因颜色而论,有金,黄,青,灰,白,黑六种,以金色为佳,若以直接灸法接触皮肤,唯金黄二色可用,它色恐非;因地而论,以湖北蕲艾蕲艾最佳,因时间而论,以端午所采最佳,又分一年,三年,五年等,以时间愈久者为良;至于艾条选择,以无字棉纸包卷为佳,有字者为下,粗细不拘,有火力热度之别,可因穴而定,然世所售艾条多有柱中暗掺麦秸者,可折之而查之;又有以艾烟辨法,白者为佳,黑者为下。2.器法论 一.艾柱灸法
1.直接灸法,或以作“壮”灸,因形论,以圆锥形为佳,球形不易引火且多易所伤;因大小论,大小因穴因病因法而定,然《医宗金鉴》有:“头骨手足皮薄瘦,巨阙鸠尾小少宜,背腹脐下皮肉厚,大多方能起痼疾。”之说,可参;因灸时论,有炽热灸,发泡灸,化脓灸(又称瘢痕灸)之分,以化脓灸法效验最佳,然因多有痛楚,故而少有施之,但观水肿,哮喘之病,唯此法响之必应。 2.间接灸法,或以隔物灸,艾柱灸法之中,分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灸,隔川椒灸,隔巴豆灸;艾条灸法中,又有温针灸,灸器灸,灸箱灸,隔核桃壳眼镜灸等。 按:观“隔物灸”诸法多以舒适为宜,少有发泡灼伤之患,故适用以妇孺,老者,或畏火惧痛者,然医案所述,恐多不及直接灸法之效。然灸法以久为效,若可久试不怠,效亦不差。 二.艾条灸法 艾条亦称艾卷,有说以太乙神针灸,雷火神针灸等条艾简化而来,然思之,太乙神针灸,雷火神针灸,一者,因原料所限,麝香,穿山甲之名贵,如今已然难得,(如今世上所售,少有因原方而做者),一者,其中施灸手法,差别迥异,两神针灸施灸之法,暗已有针法所在,今人买以太乙神针灸,雷火神针灸,却以艾条灸法悬拢其上,尤东施效颦者,岂不可哂。 1.持法有三,持法,托法,拿法,又以小指趋外,以泻病邪,保施灸者之安康。 2.施灸手法有六,转法,拢法,悬法,啄法,熨法,摆法,其中男女施灸各异,以转法开穴,每法各配以手法定穴以收,以雀啄法中又暗有小补泻之分。 三.雷火神针灸与太乙神针灸,恐因之而弑穿山甲者,故在此不作,然上文曾提,此法施灸与灸法迥异,望施者慎之,以无伤“神针灸”之名。 四.灸火论:《黄帝虾蟆经·辨灸火木法》:“八木之火以灸,人皆伤血脉肌肉骨髓。”《明堂下经》曰:“古来灸病,忌松、柏、枳、橘、榆、枣、桑、竹八木火,切宜避之。有火珠耀日,以艾承之,得火为上。次有火镜耀日,亦以艾引得火,此火皆良。诸番部用镔铁击阶石得火,以艾引之,凡仓卒难备,则不如无木火,清麻油点灯上,烧艾茎点灸,兼滋润灸疮至愈不痛,用腊烛更佳。”《医宗金鉴》:“灸治古忌八木火,今时通行一炷香。”按:思及艾草又名“冰台”以此可窥,古初之时,以冰镜因日光聚粹,是则灸火以天火为上,而八木火各有偏性,因之为下,而今以线香,蜡烛,麻油皆可。 五.灸时论:《医宗金鉴》:“灸法温暖宜于午,上下阳阴先后分,脉数新愈不宜灸,欲灸三里过三旬。凡灸百病,原为温暖经络,宜在午时阳盛之时,火气易行,必分上下先后:上下经皆灸者,先灸上,后灸下;阴阳经皆灸者,先灸阳,后灸阴。”《明堂下经》云:“灸时若遇阴雾、大风雪、猛雨、炎暑、雷电虹霓停,候晴明再灸。急难亦不拘此。”《黄帝虾墓经》更以日月变换推演灸时日之禁忌,可参。按:然文中多以阳气发疮为宜,想来当是以直接灸法为基,思来若不发者,以羊肉等发之,或可少拘时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