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诸位学弟、学妹,你们好:
写这封信时,我的心情非常复杂。
目前培养中医,使用中医,管理中医的体制,基本上是培养西医的体制,使用西医的体制,管理西医的体制。中医的发展不符合中医内在的发展规律,中医能不衰弱吗?
但是,现在,在这里我说这些,决不是要让你们鄙视中医,自暴自弃。恰恰相反,我一直认为,莲花是长在淤泥中的。如果大家都错了,那么只要你做对了,你就有机会,中医就是你的!而且,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不光其他行业,现在仅中医药这个行业的信息也已经非常丰富,可以通过各种渠道非常方便的获取。所以,这更为我们立志成才的中医药学子们创造了极其方便的条件。
不过,或许是出自对中医执着的爱吧,我从开始学习中医起,就一直在考虑一些作为学生本无权考虑的东西。比如中医应该怎么学,西医和中医之间的关系应该如何把握,中西医结合是否可行,应该怎么做,等等这些问题。并且,在跟随一些名医之后,在自己的处方境界到一定的地步以后,回过头来看这些问题,我觉得就有更多的话要对你们讲了。
总而言之一句话,希望把我所经历过的成功和挫折,以及对这些成功和挫折的思考,介绍给大家,希望大家少走弯路,早日成才!
要学好中医,首先要喜欢中医。如果你讨厌阴阳五行,脏腑气血,那么学习中医根本就无从谈起,作为学长,我奉劝你死记硬背,混张文凭,另谋高就吧。希望你将来不要将学过的那么一点点中医,作为攻击中医的武器,成为“方舟子”之流。毕竟你学不好中医,不等于别人学不好中医,更不等于中医就不是好东西。
我就是从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也就是阴阳五行等,开始喜欢上中医的。但说到能够从总体上对中医有个把握,那还是从学习了《中国医学史》以后。所以《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国医学史》是首先要学好的科目。另外,有几本课外读物也可以推荐一下,比如:刘力红教授的《思考中医》,另外,还有一套《名老中医之路》开头出了一、二、三册,后来又加了《精选》。这些书籍都是适合你们初学中医的学生看的。当然,当我做了十几年的中医回过头来看这些书籍时,我会发现其实这些书籍,并不能给我临床带来很大的收获。就拿刘教授的《思考中医》来说,虽然这本书曾经红遍了整个中医药行业,但其中介绍的一些方法,却是无法在临床实现的。比如,用棺材板治疗骨肿瘤的疼痛,用马奶治疗一些疾病等等。但是,我还是要推荐这些书籍给你们看,是因为通过看这些书籍,可以让你们了解中医,爱中医,知道怎么样着手学习中医。
喜欢上中医后,就要着手把在最短时间内,争取自己打造成“中医大师”。所谓的“中医大师”,绝对不是说有个博士头衔,有个教授牌子,就可以称为“大师”的。真正衡量一个中医师水平的,只有临床能力!而绝对没有第二条!
我们真正做中医的都知道,只有针灸(包括推拿)结合中药,才能发挥中医的最大疗效。所以,请诸位立志于成为新一代“中医大师”的学弟、学妹们千万要打好针灸、中医内科的扎实基础!其中最主要的课程是《经络》、《腧穴》和《中药》!这3门课,怎么强调它的重要性都不过分,我的要求是,要背的滚瓜烂熟,争取考100分!有了这些课程的坚实基础后,其他课程都不是难事,甚至包括以后的各种中医临床课程,都可以仍到垃圾桶里去!没有一个临床中医师会从这些课本里面找方子治病的!
学好这些科目以后呢,我希望大家尽早的进入临床!这是我的肺腑之言!有了基础,你要尽早的往上面建设,不然,基础会坏掉的!所谓临床,包括跟师抄方和自己实践两部分。我是属于比较幸运的,我妈妈是西医,所以我从大二学习中药开始,就一直有机会实践中医。我的体会是,自己开一张方子的收获,抵得上抄很多、很多的方子。你不经过自己的实践,老师开的方子,可以说大部分你是看不懂的!我当时,拿了学生证到处找老师抄方,现在看来,真的获益非浅啊!所以,我建议,你们可以同时跟一个针灸老师,同时跟一个开处方的老师,这样可以对自己中药、针灸两方面,都带来很大的利益,甚至,有了这些人脉关系后,会有助于今后找工作。另外,要积极开辟自己实践的渠道,现在互联网上有一些“寻医问药”的论坛,希望同学们要成为里面的常客,通过回答患者的提问,或参考别人的回答提高自己的临床能力!这是信息社会带给你们的有利条件,我们当时还没有,所以要抓住这样的机会。
至于课余还要看什么书?是不是有必要花大量的精力来阅读所谓“经典著作”?我这里提两条参考意见:1。要看自己看得懂的书。2。要看写作者真实体会的书。这个观点好象和过去名医的观点有点违背,但这确实是我走过了弯路,总结了教训之后的个人体会。过去的社会是信息贫乏的社会,所以,看到好东西,不理解,那先背下来,然后边实践、边体会。而现在是信息爆炸了,所以先要接受能对自己产生切实利益的信息。《内经》、《伤寒》当然要学,但要学好、学透,没有长期的临床经验是不可能的。所以,从你们作为中医药大学生的身份看,不具备学好《内经》、《伤寒》的条件。不要说《内经》、《伤寒》,就连一本《医学衷中参西录》你们也肯定看不懂的!
所以,从你们的基础和现实的角度出发,我建议你们看书最好从近往远看。先看当代,再看近代,再看古代。看当代书籍时,不要看那些抄来抄去的书,也不要看医案集,因为前者看了后没有收获的,后者,你们还看不懂。看医案,要等到你们能看出每张处方的基础方,看出为什么医生要用这个药物,那就可以看了。所以,对你们来说,要看那些老老实实的医生,辛辛苦苦一辈子,把自己的研究心得写成的一本书。看这种书,对你们来说,才会有切实的收获!另外,中医是门需要积累的学科,讲究厚积而薄发,如果看一本书,不记录,不消化,等几年后再回忆,你会发现这本书等于没看。所以,建议每看到一张好方子,好的处理,都要有记录!切记!切记!一定要记录!当然,光记录还不够,还要保证能在今后使用时,在5分钟内能查到这个记录。关于这个功能,一定要借助信息手段,我已经在即将推出的“中医大师网”里面设置了这个功能,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但希望大家一定要养成随时看书随时记录的好习惯,积累的越多、越快,你中医提高的也越快。
对于西医课程的学习,我无话可说。因为同时学中医和西医,同时接受两套理论的灌输是不是有益于培养同学对中医的喜爱和钻研,我是有疑问的。但有几门西医课对临床还是有帮助的,尤其是解剖,一定要学好。但生理、病理、药理、西内以后临床也很需要。我个人的感受是,西医的临床课程可能边上临床边学习效果更好些。
最后,顺便谈谈我对“中西医结合”的看法。出于对中医的热爱,我曾经非常坚决的反对中西医结合。认为这是毁灭中医的一条道路,中西医不存在结合的结合点。但上了临床,尤其是跟了名医以后,改变了我的这个观点。中西医结合的结合点,就在“医生”,一个优秀的中医必须掌握中西医两套思维方式。能在一张中医处方中体现两套思路,才是当今时代的优秀中医。当然,掌握西医的思维方式,不等于要深入研究西医,只是脑子里要始终有“西医诊断”这跟弦。我常常告诫我的学生,不懂中医,可能你看不好病,但不懂西医,要出人命的!我治病的基本思路是:用中医治疗疾病,用西医保障安全。
还有什么要讲的呢?最后,引用毛主席的一句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是八九点钟的太阳,你们应该是中医的美好未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