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文章分别从传统艾灸法、创新艾灸法、其它艾灸法三方面对有关艾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结合其治病的机制机理,分析艾灸临床研究缺乏标准化的现状。探讨如何能更好地改变“重针轻灸”格局,改善艾灸日益萎缩的趋势;尤其在临床实践方面继承和发展艾灸技术,在机制机理研究方面寻找客观、确实可信的证据,进而完善相关理论的迫切性。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艾灸;临床研究近年来,国内外对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进行了大量临床相关方面的研究,报道很多种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许多确实可行的选择方案,包括休息、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支具、运动疗法和手术等。但目前对该病尚无特效疗法,无一种方案的治疗效果和方便程度令人满意。祖国医学把本病归属“痹证”、“骨痹”、“筋伤”、“劳损”等范畴,历代医家对病因的认识基本一致,认为膝骨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为风寒湿热邪侵入机体,流注经脉,留于关节、肌肉和筋骨,阻塞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阻滞,不通则痛;经络闭阻,则关节肿胀,病久成疲而致血停为癖、湿凝为痰,痰癖互结则关节畸形;闭阻日久,经久不愈则伤正气,因而累及肝、脾、肾等脏腑。针对此病因病机特点,以艾灸为主导的治疗方法在该病的治疗体系中取得较为显著的疗效,该法具有集热疗、光疗、药物刺激与特定腧穴刺激于一体的作用。本文旨在结合艾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文献报道,从临床研究方面探讨如何更好地提高其疗效,进行更深入的机制机理研究,希望对艾灸的研究应用提供一定的努力的方向。传统灸法1.单纯隔物灸 药物或其它材料将艾灶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童惠云等用完全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隔物温和灸治疗组及物理热疗加拔罐疗法对照组,经临床研究发现,治疗组临床控制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但两组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蔡少华等将7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针刺加隔姜灸治疗组和药物治疗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取穴犊鼻、内膝眼、血海、梁丘、足二里、阳陵泉、肾俞等穴,针刺后予以隔姜灸,对照组口服芬必得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各项观察指标平均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