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49|回复: 1

浮针与常规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疗效比较

[复制链接]

765

主题

959

回帖

4903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4903
发表于 2014-9-19 14:2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海洋之露 于 2014-9-23 10:21 编辑

{摘要}目的 观察浮针疗法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疗效。方法符合入组条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接受浮针治疗(n 20)或常规针灸(n 24)。结果浮针组治疗有效率为95.0%,传统针炙组为85.7%P 0.05),但浮针组痊愈率+显效率浮针组为90%n = 18),针灸组为57.1%n = 16)(P 0.05)。结论 与常规针灸相比,浮针疗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有较好的短期疗效。
[关键词]浮针;传统针灸;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疾病。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三种学说,即机械压迫学说、化学性神经根炎症学说和自身免疫学说,临床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微创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 中医学上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被称为“痹证”、“腰痛”、“腰腿痛”,多因长期劳损、风寒湿邪瘀阻经络或肝肾阴虚、筋脉失养所致,在治疗上多采取益气活血、补益肝肾、通络止痛法。近年来,浮针疗法作为一种成本相对较低的针灸治疗方案在全国推广使用,取得了一定效果。本文报道近年来我院采用浮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并将其与传统针灸疗法相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
1.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86月以来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7例,其中单个椎间盘突出32例(L4/L5椎间盘突出18例,L5/S1突出14例),2个及2个以上突出者25例。诊断标准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 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浮针组和常规针灸组。两组间在年龄、性别及病情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1.1.2排除标准   主要排除标准包括:①腰椎外科手术史;②严重腰椎创伤史;③妊娠期、哺乳期的妇女;④合并肝肾及心血管疾病、传染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⑤治疗期间使用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或进行推拿等其他治疗者;⑥因各种情况自动放弃或不能配合治疗、观察及检查者。
1.2治疗方法
1.2.1浮针治疗  确定肌筋膜激痛点(myofacscial trigger pointMTrP),即骨骼肌内可触及的紧绷肌带所含的局部高度敏感的压痛点,并用龙胆紫标记。确定椎间盘突出的病变痛点,选择痛点旁610 cm处为进针点,常规消毒后,针体与皮肤呈15°~30°左右,一般进入 5 mm 略达肌层即可,进针后沿皮下向前推进,从外侧向棘间方向平刺 ,然后行扫散手法 23 min。再治疗痛点:从痛点的外侧、上方或下方针刺,针尖对准痛点,行扫散手法 23 min运针完毕,抽出针芯,用创可贴贴敷于针口处,再用胶布将针座贴敷于皮肤留针48h,隔天治疗1次,5次(10 d)为1个疗程。 2个疗程后评估治疗效果。
1.2.2常规针刺治疗 针刺常规穴位。取穴包括环跳、大肠俞、气海俞、肾俞、阳陵泉、委中、秩边、夹脊穴。令患者取俯卧位。皮肤常规消毒后,用 2.5 28 号毫针快速进针,避开毛孔 、血管,对准穴位直刺,采用只捻转不提插或轻捻转、慢提插的手法,分 3 步进行,首先进针后停留 35 min 以候气,候气后35 min再捻转使局部产生针感,再隔5 min行针1次,加强针感使之向四周或远处扩散。留针30 min后起针。每日1次,治疗10d1个疗程。 2个疗程后评估治疗效果。治疗期间嘱患者卧硬板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
1.2.3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日本整形外科学会1984年制定的“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作为疗效评价标准。临床痊愈:疗程结束后,各主要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评分积分增加≥90%。显效:疗程结束后,各主要症状明显改善,评分积分增加≥70%。有效:疗程结束后,各主要症状均有好转,评分积分增加≥30%。无效:疗程结束后,活动无改善,各症状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评分积分增加不足30%。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综合评分。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配对卡方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入组
9例患者据排除标准被排除。 共 48 例患者进入最终分析,其中浮针组 20 例,男 12 例,女 8 例;年龄 21~59 岁;病程20d至3年。 常规针灸组 28 例,男 16 例,女 12 例;年龄 20~56岁;病程 30 d~3 年。 两组间在年龄、性别及病况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2.2疗效比较
两组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短期疗效比较


765

主题

959

回帖

4903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4903
 楼主| 发表于 2014-9-19 14:2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海洋之露 于 2014-9-23 10:23 编辑

3讨论
3.1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为骨科临床最多见的疾患之一, 占骨科门诊下腰痛患者的 10%~15%,占腰腿痛住院病例的25%~40%。在35岁以上的人群中,4.8%的男性和 2.5%的女性可出现此症。
3.2非手术疗法
       非手术疗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疗法,约 80%以上的患者经保守治疗均可得到缓解和痊愈。 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的非手术治疗包括卧床休息、牵引治疗、推拿按摩治疗、物理治疗、消炎镇痛药物的治疗、减轻神经根水肿药物的应用等。但一些传统的治疗手段效果不明确、副作用不明确,未经过设计严谨的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的验证,应用上存在很多禁忌证。
3.3浮针疗法
     浮针疗法是一种侵入性的物理治疗方法,是运用特制的浮针针具(简称浮针 )作为治疗工具 ,以局部病症为基准 ,在病痛周围(而不是在病痛局部)的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进行针刺,针尖对准病灶,主要用以治疗局限性疼痛。因其针刺有别于传统针刺方法,不深入肌肉层,只在皮下,像浮在肌肉上一样,故取名为“浮针”。该技术已纳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四批中医药适宜技术。在此基础上,也出现了一些改良技术,如浮针配合电针、刮痧等。
近年来,一些作者着重研究了浮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本研究通过评价疗效评分,得出了浮针优于常规针灸的结论,尤其是在临床痊愈率和显效率方面。 这进一步验证了我们先前的研究结论。
3.4浮针技术的局限性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 ,虽然目前浮针已成为国家适宜技术进行推广,但我们认为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正如本研究的结果所示,虽然浮针要优越于常规针灸 ,但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不是十分明显, 这当然与术者的技术能力有限有关 ,但也可能是因为浮针技术的生理学理论尚未完全阐明,相关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 其次,浮针留针时间较长(长者可达24 h),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因此,有些作者探索在浮针治疗的同时提供一定的心理支持,这是有道理的。 第三,浮针的一次性针具的成本相对较高。 最后,临床上尚无统一适用的金标准,相关文献在疗效评价标准的应用上并不统一,导致很难进行横向比较,影响了结论的客观性和总结推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6-17 13:08 , Processed in 0.219951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